分享
2023年古代德育名人故事1.docx
下载文档

ID:24150

大小:22.45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古代 德育 名人 故事
2023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1   朝有个闻名的学者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宋神宗时,他中进士第。当时河南程颢与弟弟程颐讲学很知名望,四方之士争相求教,于是杨时辞官不做,慕名到程颢门下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很哀思,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拜程颐做老师,此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一天中午,他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当他们到达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刚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程颐醒来后,觉察学生站在门外,赶快把他们请到屋里,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立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这就是"程门立雪"典故的由来。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真宗时李沆为宰相,   在封邱内建起了一所住宅,厅前只够一匹马打圈子。有人嫌它太狭窄了,李沆笑着说:"住宅要传给子孙,这个厅做为宰相厅堂确实太狭窄了,但做太祝奉礼之堂就宽了。"   早在李沆做参知政事为谏官时,一次,真宗皇帝有急事派人召他进宫,使者在酒店找到了他。进到宫里,皇帝问李沆从哪儿来的,他老醇厚实说是从酒店来的。皇上说: "你,做了有声望的谏官,怎么到酒店里去饮酒"李沆答道:"我家里没有器皿和菜肴、果品,客人来了,所以到酒店里请客人饮酒。"   无独有偶,其时有个叫张知白的人也和李沆一样,以节俭自好。张知白在宋真宗朝为宰相时,生活与他在河阳做书记官的时候一样,跟他亲近的人劝他说; "你现在的俸禄不少,生活却这样艰朴,你虽然自己信任是为了保持清白俭约,但外面有人挖苦你,把你与汉朝公孙弘盖布被的诈伪行为相比。你应当略微随俗一些。"张知白说道:   "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然人 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假设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   张知白的话是很对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时时刻刻节俭朴实,假设一味追求豪华奢侈,势必成为道德低下的人,被社会所唾弃。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2   据?旧唐书,岑文本传?载,岑文本踏进仕途不久,就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和品德被封为中书令(唐代为天子制订诏书、起草政令的高级官员),他回到家里,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母亲感到惊奇,问他为何如此他说: "我没有什么功勋,也不是皇上的旧臣,不恰当地蒙受这样的恩宠荣耀,责任重大,职位很高,这就是我忧愁、恐惊的缘由。"   亲朋好友来向他庆贺,他总是说: "如今我只接受慰问,不接受庆贺,因为我无功而被封如此高官,无德而享如此荣誉,实在惭愧!"又有人劝他经营产业,岑文本叹息道: "我本是南方一个平民,步行进入关中。往昔我的愿望,不过是当到秘书郎或一个县令罢了,如今我受到这样高的荣耀,令人恐惊的地方已经够多了,怎可再谈添置产业的事呢"后来,岑文本果真成了忧国爱民的大臣,深受老百姓的尊敬。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3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只得四处流浪。一天,他来到市上,被一个屠户的儿子望见了,就挑衅地说: "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佩着剑。你有本领,就用你的剑把我杀了;假设没有这个胆识,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看这个无赖,摇了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这个无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大笑不已,骂韩信是胆小鬼。   后来,韩信在刘邦手下当了大将军,辅佐刘邦指挥军队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最终战胜了项羽,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韩信忍辱胯下,决不是纯然的怯懦,他忍小辱是为了成大志,是不愿因一时的血气之争,逞一时的"小勇",而放弃远大的理想,放弃超乎常人的大勇。后来在千军万马之中,他诞生入死,指挥假设定,破赵之役,置之死地而后生;垓下决战,设下十面埋伏,置项羽于死地。这才是真正的英勇。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4   明宪宗成化初年,嘉兴知府杨继宗为官廉洁刚正。一天,监察御史孔儒来到嘉兴,借口肃清匪源,到处清乡,搞得老百姓不得安静。有的老年人经不住折腾,顶撞几句,就被指控为匪类,轻那么毒打,重那么丧命。杨继宗见了非常生气,命人张榜通告说: "谁家有被御史打死的,家属可以到府里来报名。"孔儒见嘉兴知府不买他的帐,便找到杨继宗责问为什么干扰他清匪。杨继宗说: "治理国家要有肯定法度,各级官吏有不同的责任,孔大人身为监察御史,就应努力举劾不法,剔除奸弊。至于挨门挨户清查户口,维持治安,乃是地方官吏的事。"   孔儒是特地纠察官吏的监察御史,所到之处,地方官莫不奉迎,没想到被嘉兴知府抢白了一顿,大煞了威严,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孔儒临走时,没抓到杨继宗任何把柄,他想,当官的没有一个不爱钱,杨继宗在如此富庶之地做官,还能不刮点地皮,不如翻开他的箱子揭他的底,给他一点为难。于是带着几个随从,借口告辞,直入杨继宗住处。他见室内空空,惟有床头放着一个箱子。心想;知府的珍贵财宝肯定都在里面。便让人翻开箱子,一看,只有几套破旧衣服。孔儒无奈只好怀惭而去。   有一年,杨继宗进京朝见皇帝,明宪宗问宦官汪直:"最近来京朝见的地方官员中,哪一个比拟廉洁"汪直答道: "天下不爱钱的官吏,惟杨继宗一人而已。"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5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知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成为赵国重臣的时候,蔺相如还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里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访秦国,他经过机灵奇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巧夺和氏壁的阴谋,完壁归赵。接着,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战野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况且他是个出身低下的人,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并扬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以后,便到处忍让,尽量不和廉颇碰面。上早朝时,他常常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赶忙叮嘱车夫引车避开。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您却一味畏避,害怕 得如此厉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惭,何况身为国家重臣呢?!我们不成器,恳求离开您。"   蔺相如坚决不让他们走,并说明说:"你们想想看,是秦王厉害呢,还是廉颇厉害?秦王那样的威严,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面斥责他,我虽然不中用,也不会单单惧怕廉将军。我所顾虑的是: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扰我国,仅仅是因为我们将相和谐。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我和廉将军好比两只虎。我所以实行忍让看法,正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个人恩怨放到末位呀!"   不久,廉颇就知道了这些话,比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内疚和懊悔。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正的诚意,廉颇脱去上衣,背着荆杖,由来宾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到相如,廉颇就恳切地说:"我这个粗鲁的人,只顾使气任性,不知道您竟能这样宽宏大量地对待我。"于是,两个人重新和好,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挚友。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6   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吉州在赣西南,靠近井冈山地处偏僻。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看。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当,又不情愿儿子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诗中写道:"益公名位重,凛假设乔岳峙","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假设杨诚斋,清介世莫比","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名,陆游的用意是告知儿子,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你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耿直的老人,你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你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7   明朝有一位闻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假公济私贪赃shou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假设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非常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真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 (或曰"两袖清风" )这个成语便经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德。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8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探讨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刚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欢乐地歌颂着华蜜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洁,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困难,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剧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华蜜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9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讲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故事说:某年,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出访楚国,楚王挖空心思,想了很多阴谋想让晏婴出丑,都没有得逞。   这天,楚王设宴款待晏婴。当宾主酒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时候,只见两个小吏绑着一名犯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作惊异地站起来问道: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禀报说: "他是齐国人,作贼的。"楚王转过头来讥讽地对晏婴说: "哦,齐国人。你们齐国人都惯于偷东西吗"   晏婴闻言起身,不慌不忙地答复说: "我曾经听说过,桔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会长成枳实,叶子虽说相像,但两者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缘由呢因为水土不同。这个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成为盗贼,唯恐也是楚国的水土使这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吧"   楚王吃了亏,瞪着眼,默不作声,相识到自己不是晏婴的对手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婴的机灵雄辩,不过,客观环境、条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也确实是有肯定影响的。看不到这种影响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差异性和蔼恶标准的相对性。当然,过分夸大这种影响作用,也是会流于偏颇的。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10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从缴获袁绍的文件堆中,觉察许昌守城官兵和前线军中将士都有一些人私下给袁绍写信,打算倒戈袁绍。   对此,浴血奋战的将军们非常生气,纷纷要求惩治这些成心叛逆之徒。   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他说; "袁绍当时那么强大,官渡之战我军能不能保全,我自己也疑心,何况别人呢"   这样一来,原来私通袁绍的人转而感谢、忠实于曹操,原来心存观望的人也甘愿效忠曹操。   曹操团结了文武群臣,最终力挫群雄,统一了北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