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中成药.胃痛(1).ppt
下载文档

ID:2414064

大小:57.24MB

页数:56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中成药 胃痛
山西(shn x)药科职业学院,胃 痛,第一页,共五十六页。,胃痛又称胃脘(wi wn)痛,是以上腹胃脘(wi wn)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概 念,第二页,共五十六页。,第三页,共五十六页。,目的(md)要求,1.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大体范围(fnwi)、预后转归、预防及护理措施。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3.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通”法的运用。4.掌握胃痛的分证论治。,第四页,共五十六页。,历史沿革,1.“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yugun)。2.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3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第五页,共五十六页。,三、范围(fnwi),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yj)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第六页,共五十六页。,病因(bngyn)病机,1.外邪犯胃外感(wign)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则酿生食积,或蕴湿生热,使胃气壅滞,不通则痛。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而发胃痛。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4素体脾虚若素体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第七页,共五十六页。,【病因(bngyn)病机示意图】,外邪(wi xi)犯胃,情志(qn zh)不畅,饮食不节,内客于胃,肝气犯胃,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第八页,共五十六页。,久病脾胃(pwi)虚损,素体(s t)脾胃虚弱,胃阴不足(bz),脾阳不足,胃失濡养,不荣则痛,【病因病机示意图】,第九页,共五十六页。,胃 痛,血 瘀,日久(r ji)入络,加 重,【病因(bngyn)病机示意图】,第十页,共五十六页。,病机要点(yodin),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shh)降,不通则痛。,病变脏腑:病变部位(bwi)在 胃,但与 肝、脾的关系极为 密切。,病理性质:胃痛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病机转化(zhunhu):,比较复杂,可以(ky)衍生变证,如、,便血(bin xi),呕吐,呕血,反胃,噎膈,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诊断(zhndun)】1.诊断要点,(1)病史:常与情志不畅、饮食(ynsh)不节(暴饮暴食、饥饿、饮食(ynsh)生冷干硬辛辣烟酒等)、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2)临床(ln chun)特征: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纳差等症。,(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X线照影、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诊断(zhndun)】,2、鉴别(jinbi)诊断,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胃痛与胃痞 痞满又称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wxng),按之不痛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痞满以满为患,二者不难区别。,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辨证要点 治疗(zhlio)原则 分论论治,【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一、辨证(binzhng)要点,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二、治疗(zhlio)原则,理气(lq)和胃止痛,祛寒勿过辛燥,养阴谨防滋腻,补脾注意(zh y)运脾,化瘀宜兼理气。,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寒邪客胃,良附丸加味,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香附、乌药(w yo)、陈皮、木香,高良姜、吴茱萸,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寒邪客胃,1、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蜀椒温中散寒。2、气滞重者可加佛手(fshu)、香橼、元胡索理气止痛。,3、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加苏叶、生姜、藿香(hu xin)、佩兰,或服生姜汤、胡椒汤以散寒止痛。,4、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挟食滞者,可加枳壳(zh k)、神曲、鸡内金、半夏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性味辛温疏风散寒 温中止(zhngzh)呕,性味辛热 温肺化饮回阳(hu yn),性味辛热 功专温中止痛(zh tn)。,姜,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消食(xio sh)化积,保和丸加减(ji jin)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理气(lq)和胃,饮食停滞,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饮食(ynsh)停滞,1、气滞胀(zh zhn)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理气止痛。,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亦可用沉香降气(jin q)散降气(jin q)解郁。,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 香附 川芎、白芍 甘草、陈皮(chnp)枳壳,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气(gnq)犯胃,柔肝止痛(zh tn),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方歌,1,柴胡舒肝香川芎枳壳(zh k)陈皮芍甘草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肝胃郁热(yr),化肝煎加减青皮(qngp)、陈皮理气;芍药养阴敛肝,缓急止痛;丹皮、山栀子清泄肝热;贝母清热散结;泽泻导热下行。,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失笑散合丹参(dn cn)饮,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tn xin)、砂仁,活血化瘀(hu xu hu y),理气和胃止痛,瘀血停胃证,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清中汤加减(ji jin),黄连、栀子、制半夏、草豆蔻、茯苓、陈皮(chnp)、甘草,清化(qn hu)湿热,理气和胃,湿热中阻证,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胃阴亏虚证,益胃汤合芍药(sho yo)甘草汤,沙参 麦冬 生地(shngd)玉竹 甘草 芍药,养阴益胃,和中止痛(zh tn),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胃阴亏虚证,1、若痛甚者可加厚朴花、玫瑰花、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2、若见脘腹灼痛,嘈杂泛酸(fn sun),可加珍珠粉、牡蛎、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3、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毋、黄连、石斛、玉竹、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4、便秘明显,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甚则可暂用大黄。5、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萸肉滋补肝肾。,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胖大舌,滑苔,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脾胃(pwi)虚寒证,黄芪(hungq)建中汤,黄芪 饴糖、桂枝(u zh)生姜 芍药、炙甘草 大枣,益气健脾,和胃止痛,温中,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一、组成:桂枝汤变方重用(zhngyng)饴糖白芍二、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和证。1、病机:中焦虚寒,土虚木乘,阴阳失调。2、主症:腹中挛痛时作,喜温按,舌淡苔白,脉弦虚。3、兼症:心悸、咽干、面色无华、手足心热。,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三、方解:,臣:白芍(bi sho),酸寒、养血柔肝缓急,君:饴糖(ytng),甘温、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酸甘化阴,使:甘草(gnco),甘温、益气健脾(合饴糖),辛甘养阳,大枣,生姜,调和助补,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脾胃,平调阴阳,作用: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舒肝 平调阴阳,佐:桂枝,辛甘温、助饴温中散寒,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脾胃(pwi)虚寒证,1)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陈皮、茯苓(f ln)温胃化饮。2)如寒盛者,见胃脘冷痛,里寒较甚,呕吐,肢冷,可加理中汤。3)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4)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小柴胡汤证,误用(w yn)寒下,徒伤中气(zhn q),虚,寒凉(hn lin)伤中,寒,邪热乘虚内陷,热,寒热互结中虚不运,痞,呕吐,下利,中焦气机不利,肠鸣,主治,小柴胡汤之变证寒热互结之痞证,【病机】中阳亏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司,【主症】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黄腻、脉滑数,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方解】,君:,半夏(bn xi)半升(15g),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干姜(n jin)三两(15g),温中散寒,臣:,黄芩(hun qn)三两(15g),苦寒清热,黄连一两(5g),佐:,泄热开痞,人参三两(15g),补脾益气,与半夏配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以调和脾胃,大枣四枚,助人参补气,合干姜以调和脾胃,炙甘草三两(15g),使:,调药和中,【功用】,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苦互进以调升降补泻兼施以顾虚实,【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温补中阳,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配伍特点:寒热同用,苦辛(k xn)并进,补泻兼施。,为何黄连(hunglin)易柴胡?,为何(wih)干姜易生姜?,为何黄连量轻?,说明,因为此方证因小柴胡证误下所致,此时少阳之邪已全入里,客邪舍于脾胃,此时无须解外,直须就地清泄。,因生姜温中散寒之力不及干姜。,因黄连大苦大寒,易伤中阳,恐其更伤中阳。,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rnshn),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主治(zh zh)】,肝郁(n y)血虚脾弱证,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方解】,君:,柴胡(chi h)9g,疏肝解郁,芍药(sho yo)9g,养血柔肝,臣:,疏肝治肝郁(n y),当归9g,补血和血,补血治血虚,白术9g,补气健脾,佐:,茯苓9g,健脾运湿,健脾治脾虚,甘草5g,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使:,烧生姜,薄荷,取二者辛散之性,在柴胡作用下,旨在疏肝,生姜兼可和胃,【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问题】体现的治法?,木郁达之,实脾抑木,益体达用,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方 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jir)热能排。,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四君子汤加陈皮益气健脾,行气化(q hu)滞,六君子汤加木香(m xin)、砂仁益气化痰,行气温中,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m xin)、葛根补气散表止泻,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黄芪 人参 炙甘草 肉桂益气温阳,人参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气虚,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方 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by)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胃痛初起病在胃,久病伤及肝与脾。不通则痛是病机,寒热(hnr)虚实要辨知。在气在血辨脏腑,临床灵活辨证治。,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病例(bngl)分析1,丁,女,58岁 患者已经通过胃肠X线、纤维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年。平素即胃脘隐隐作痛,痛时灼热,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近日病情加重,脘腹灼痛明显,五心烦热,失眠盗汗(do hn),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要求写出诊断、证型、分析、治法、方药。,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病例(bngl)分析1,诊断:胃痛 证型:胃阴亏虚 分析: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燥咽干,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久病及肾,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腰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zh tn)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15g麦冬20g生地20g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