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议
不同
宗教
思想
折射
小议不同宗教思想的折射
藻伞等的权利和义务。信仰使得人人平等。这种神学灵光掩盖下的平等,共有两层意思:一是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没有创造君主和教皇,所以人无上下贵贱之分,只有职务不同;人生来有罪,在原罪面前,人人平等,不管君主、教皇都是罪人。二是基督教宣扬同胞之爱。基督教徒,无论男女老幼,全以兄弟姊妹相称,应放弃相互间的隔膜。因此英语中有不少反映平等关系的谚语,如:
wearealladam’s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
jackisgoodashismaster.(大家都是人,哪个也不矮三分。)
everyoneisamasterandaservant.(每个人既是主人,又是仆人。)
humanbloodisallofacolor.(人类血的颜色都一样。)
akingwithoutlearningisbutacrownedass.(无知的皇帝只不过是一匹带皇冠的驴子。)
acatmaylookataking.(猫也有权看皇帝。)
sixfeetofearthmakeallmenequal.(六尺土下不分贵贱。)
和基督教不同,儒教以孝梯为本,维护亲亲、尊尊的宪法等级制度。孝梯之道其实就是把人世的不平等建立在朴素的伦理情感及对生命感恩的根底上,并以此掩盖赤裸裸的社会不平等。因而,在“爱有差等〞的伦理秩序中,永远附会不出人格平等的观念。这种不平等观念在汉语谚语中时有反映: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小鬼斗不过阎王。
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的是出家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
(三)基督原罪说与佛教性善论/佛性论
圣经中讲述着人类的原罪。亚当、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知晓了赤身裸体的难堪,寻物遮丑。这触犯了上帝的禁令,被盛怒之下的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并以亚当从事劳作之苦,夏娃承受分娩之痛来解脱人类始祖犯下的这一原罪。其实,原罪只是一个隐喻,它说明:人类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从出生的时候就具有作恶和犯罪的意向。因此,英语中有很多关于罪恶的谚语:sinsarenotknowntilltheyareacted.(罪未犯就不为人所知。)thesinsofthefathersarevisiteduponthechildren.(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
oursinsandourdebtsareoftenmorethanwethink.(我们的罪和债常比我们想象的多。)
善是人的本性。这是儒家性善论的逻辑起点和第一原那么。孟子说:“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意指在人的本性中皆有“善端〞,即善的萌芽。汉语中有很多劝人从善的谚语。如:
恭可释怒,让可息事。
宁可正而缺乏,不可邪而有余。
贪是诸恶源,诚为万善本。
佛教的佛性说也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不会犯原罪。所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罪是逆境就引恶念而犯下的。是难以饶恕的。因此有谚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追。〞
(四)上帝恩赐与因果报应
在基督教教义中,人如能赎罪,就能得到宽恕,就能得到永生,甚至能进入天堂,这都是上帝的恩赐,世人只要信奉耶稣,上帝就会不记前嫌,就会给人以新生命,甚至允许其上天堂。因此,人能否赎罪与自身的善行无关,而只是上帝的恩赐。如英语谚语中所说:
crossesareladdersthatleadtoheaven.(十字架是通往天堂的梯子。)
thewaytoheavenisbyweeping-cross.(磨难和忏悔,始能进天堂。)
thegraceofgodisgearenough.(上帝的慈祥是足够的家财。)
nocomingtoheavenwithdryeyes.(眼无泪水,难进天堂。)
godtempersthewindtotheshornlamb.(上帝送暖风给被剪毛的羔羊。)
与基督教不同,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成为民间)‘一泛的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设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佛教还用生死轮回与十二缘起结合,进一步解释因果报应。人如果做了好事,来世就变成人,人如果做了坏事,来世就有可能变成畜生、饿鬼。因此有谚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又说,“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三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必降三祸。〞
(五)博大仁爱与大慈大悲
圣经中虽然强调上帝爱人类,人类敬上帝,实际上不过是让人们互爱,即宣扬博大的仁爱精神。新约中的上帝,为了赎免人类始祖所犯的原罪,上帝竟以自己唯一的儿子的生命为代价替全人类谋得了幸福。上帝无条件地爱世人,而作为上帝的子民更应该无条件地爱上帝、爱他人。西方社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就是受基督教影响的结果。如英语谚语:
lovebegetslove.(爱产生爱。)
lovemakestheworldgoround.(爱使世界更美好.)
loveisthetruepriceoflove.(爱是爱的真正代价。)
佛教极度推崇慈悲精神。“慈〞指使众生快乐,给他们幸福。“悲〞指去除众生的苦恼,使之摆脱痛苦。佛教认为慈从悲来,悲必为慈。“悲〞原意指痛苦,由痛苦而产生悲情。一个人深刻感受到自身的痛苦,也就能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产生悲情,自然地、由衷地衍生出对他人的友情,并扩展为对一切众生的普遍的平等的慈祥。所以,汉语中有许多关于慈悲的谚语。如: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屠。
佛法无边,慈悲为怀。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三、结语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又是经过千锤百炼后流传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其中往往包涵了深刻的文化意义。本文对中国的佛教、道教、儒教及西方基督教的根本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概括。从有神与无神、平等与等级观念、原罪说与性善论、恩赐与因果报应、博爱与慈悲五个角度,对中西不同的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借此增进我们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