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村
振兴
调研
报告
2023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023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镇基本情况
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与灵魂,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近年来,××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深挖历史资源,用活文化阵地,整合文化服务队伍,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依托“青墩”名片,打好文旅“组合拳”。实现全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态势由“发展好不好”向“质量高不高”转型,文化志愿队伍由“人员有没有”向“能力强不强”转化,文化阵地建设由“功能全不全”向“服务优不优”转变,构建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文化文艺相辅相成欣欣向荣的新发展格局。产出了一批《高凤英》、《西塘河对歌》、《燃烧的信念》等原创作品,丰富了青墩文化的深刻内涵、弘扬了以高凤英烈士为代表的红色革命先烈精神、形成了相互交融团结进步的红石榴民族交流氛围。
一文化艺术活动转“好”为“精”。深入挖掘青墩文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组织开展“喜迎XX大乡贤话桑梓”乡贤赏月文化活动、“拥抱新时代”故事里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文艺会客厅”——“原点·走进青墩”主题文化活动、“石榴花开同心向党”民族·家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以文艺式宣讲党的XX大精神进基层活动荣登《新华日报》,2022年,共计出品“万里千家惠民演出”64场,“乐一天农民艺术节”16场,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百姓秀场之红歌赛6场,书香进庭院全民阅读活动192场,文化高质量服务人次48万人。真正做到月月有主题、次次有精品。
二、文化志愿队伍转“有”为“强”。一年来,全镇通过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基层文化队伍和挖掘贤人能人,增强了基层文化力量,积极创造精品艺术。整合16支文化实践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形成“1+16+N”文化服务功能体系,扩大服务群体,使文化服务横向到村、纵向到户。利用“乐一天”农民艺术节、“万里千家惠民演出”等活动让老百姓走出家门,走上舞台,用文化来提升基层百姓的精神气。大力推进“地方特色文艺火种培育工程”。采取“文化名师请进来文艺团队走出门”方式,积极培育地方文化艺术团队,邀请文化名师对文化骨干进行指导培训,积极鼓励地方特色节目走向各类舞台,叫响××文化品牌。
三、文化阵地建设转“全”为“优”。2022年,全镇1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总面积440平米的“青墩非遗文化展示馆”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楼建成,至此,形成了设施完备、覆盖广泛的16个“文化驿站”围绕功能多元、服务多样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这一“龙头”全力运转的高质量发展局面。××镇积极组织“五送”工程进乡村,通过整合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小广场等现有设施资源,鼓励并引导群众组建民间业余文艺团队,使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农村文化阵地的“凤尾”,以龙头舞动“凤尾”,活跃农村文化活动。目前,已建成乡村大舞台5个,正在建的3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镇围绕六大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但目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考古研究停滞不前。自1973年××开挖河道时发现青墩古代遗物后,国家、省多级考古专家多次到青墩发掘,出土文物1000多件。但在1979年最后一次集中考古发掘之后,没有再组织集中发掘,截止目前发掘面积仅515平方米,不足遗址面积的1%。考古工作停滞不前,成果不彰,青墩遗址的历史资源利用不充分。二是文化建设投入不继。在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以县级投入建设为主,受限于地方财力薄弱,历史文化挖掘不深、红色文化转化率不高、非遗文化传承困境、宗教文化产品含金量低、美食文化包装不足以及文化文艺规模局限,地方投入上缺少实质性的扶持。三是宣传影响层次不高。以青墩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知名度不高,仅以××县级市层面宣传为主,先后召开了11届“青墩文化艺术节”,在省内外影响均不大。木版画、糖人、猪头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范围局限,且放眼全国来讲特色不鲜明,衍生品少且不适合长途运输。四是民间文化人才流失。农村艺术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农村业余文艺骨干老龄化严重。农村文化活动局限于庙会、集市以及政府组织的节庆,没有独具特色、已成气候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吸引大众,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并且由于农村、农民之间的物质条件、文化素质、爱好和风俗等差异,乡村文化活动开展频率更低。五是全民文化消费思想亟待提升。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存在误区,为子女教育投入的多,为自己订阅书报的少。尽管各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板凳课堂等免费场所为村民提供书籍阅览、视频观看等服务,但是村民主动利用率低、文化培训受益较少。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是整合资源巩固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拓宽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涵,进一步联合教育部门、生态部门等,大力整合乡村的文化教育资源,创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科普培训、百姓舞台、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性宣传文化中心。利用E板凳课堂等互联网平台,将实体资源数字化,建强互联网文化交流中心。通过数字技术,助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工作体系,打通基层党的理论宣讲、文化建设和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完善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提升现有队伍建设品质,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既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完善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既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要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三是创新文化内容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创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灯会、歌会、棋会、球赛、文艺表演、劳动技能比赛等等活动,转变被动观看为主动参与定期派出多功能流动文化宣传车,走村入户,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三下乡”活动,以“唱凤凰”“赶集市”“庭院宣讲”等群众熟悉的形式将理论、文化、政策等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农村优秀民间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是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通过整合农村生态旅游、手工艺精加工、民俗活动展示等农村生活文化资源,既可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又可以培养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实现文化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