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两项
改革
后半篇
文章
蹲点
调研
提纲
2023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蹲点调研提纲
2023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蹲点调研提纲
通过调研涉改的XX县XX镇、XX村、XX社区,“解剖麻雀”,进一步总结经验、检视问题,研究对策。
一、基本情况
1.改革前的镇村设置有什么典型特征,呈现出哪些突出问题?改革后,乡镇(村)面积、人口、村社区数量有什么变化?
一、改革前我县的镇村设置情况
(一)镇村数量多人口少,区域中心不突出、区域发展不协调。我县有乡镇27个,平均人口3.3万人;行政村284个,平均人口约2643人。部分镇村人口分布不均,存在失衡现象。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等原因,部分行政村残缺不全,城中村、空心村、边缓村现象比较普遍。如,XX镇XX村户籍人口2377人、常住人口仅625人,加之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严重失衡。
(二)农业生产规模小散弱,集体经济收入少。产业上,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但产业园区在数量和规模上没有明显优势,体量小、基础弱、资源散。农村集体经济绝大多数产业链狭窄、价值链低端,经济经济收入方式单一,常常停留在外包集体鱼塘、林地等传统模式上。
(三)农村空心化干部老弱化,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陈旧僵化。总体上讲,我县农村党员、人才流失严重,现有村“两委”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较难适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重点工作对干部和人才的需求。改革前,我县在职村干部50周岁以上的近50%,年龄较大的干部虽然在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中经验丰富,但存在思想保守、眼界狭隘等突出问题。
二、改革后乡镇(村)面积、人口、村社区数量变化
改革后,镇(乡)由27个调整优化为20个镇(街),平均人口由3.3万增至4.28万,平均面积由89.4平方公里增至115平方公里。村由284个调整为196个村,村均面积由原来的8.4平方公里增加到12.17平方公里,村均人口有原来的2643人增加到3835人。全县基本形成“四区协同”“一核五中心”的发展格局。
(一)解决了原有区划不合理因素。我县乡镇数量偏多,特别是山区乡镇人口少,均不到2万人,经济实力弱,聚集效应不强,场镇发展比较慢。本次调整全部撤销了2万人以下乡镇,乡镇平均人口数量由3.36万人提高到3.79万人。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撤弱并强,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二)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地理版图。按照产城融合、集约高效、分工协作要求,进一步拓展县城空间规模、提升功能品质,增强城镇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一核五中心”为城镇发展格局。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做大一批重点镇。
(三)为城市发展预留了未来发展空间。遵循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园区规划和我县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一是以老县城为中心的景城一体板块,二是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板块,通过区划调整,将规划范围内的村纳入街道,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将纳入中心城区,为城市未来发展用地和今后撤县设市奠定基础。
2.县域区划版图有什么样的优化?
答:一是做优结构,奠定城镇发展新格局。“一核五中心”城镇发展格局基本成形。主城区新设XX、XX两个街道,推动县城加快融入XX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对县域各镇街的辐射引领作用。五个中心镇为轴点带动周边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构建综合竞争力强的县域增长极。二是做大规模,拓展四区发展新空间。调整后,形成以XX街道、XX街道为主体,沿江产城融合发展区;以XX城镇为主体,巩固提升传统农业,建设“万亩生态渔湾”“万亩优质水稻基地”“万亩果蔬基地”等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基地的鱼米之乡核心区。以XX镇为主体,特色农业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三是做强边界,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对省际边界乡镇进行调整优化,为更好融合XX,助力双圈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将县域东部过去实力较弱的乡镇进行合并,在人口面积、产业规模等方面成倍提升,增强了区域竞争优势,有利于与毗邻地区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