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党建
评论
文章
2023年5月党建评论文章7篇
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描画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从历史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56个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要用心用力用情浇灌各民族文化之花,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植于各族青少年群体心田;多措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越来越牢固。
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全球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开辟了发展新道路。
当今时代,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特别是在文化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更不是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我们之所以能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就是因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回顾我们灿烂辉煌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展望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的文明态度,加强中外文明平等交流,互学互鉴,互补互济,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需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实证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无所畏惧,就一定会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为此,必须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
一是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深刻解读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相关研究,让中国之理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之路。二是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发展文化事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和公共文化服务下沉,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优秀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好其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三是要发挥文化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点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激发奋斗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四是围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出一批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特征的原创性、标志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成果;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身入基层 心到基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会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青春密钥
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我们党历经危机而不倒、岁过百年仍青春的密钥。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1月起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的农村进行深入考察,历时32天,行程700多公里,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典之作,成为我们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周恩来同志到河北农村实地调查,相关行程被详细记录在《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收入《周恩来选集》下卷)中。这次调研的成果对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大会报告明确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实际,得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五字诀”
调查研究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客观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和分析,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
调查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为此,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过调研“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只有亲口去尝一尝,才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眼去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参与调查研究,“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社会的矛盾。这些问题需要及时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现实中,“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新形势下,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要敢讲真话、敢提问题,领导干部要敢于听真话、善于听民声,继而为正确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进而妥善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调查微观部分的详细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查研究宏观整体的广泛性。制定政策时,整体与部分要全面审视,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其功能最大化。
“准”,就是要善于透过客观事物外在表象洞察明晰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多变的;本质则隐藏在内、不易被察觉,需要依靠抽象思维探寻现象的共性根源。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调研之后没有拿出解决基层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不但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也将失信于民。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要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鞭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多到一线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长期在机关坐办公室的年轻人也要更多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帮助基层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大力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
历久弥新: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历史和意义
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省拥有大量重大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扎根一线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先后3次深入福建省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开展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研究分析,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经过90年的历史沉淀,《才溪乡调查》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使其成为指导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不同领域调查研究工作的典范。指导广大党员干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自身优势,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练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切实提高履职本领。
温故知新:与时俱进把握调查研究的时代要求
调查研究是调查队的职责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统计调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调查研究是调查队的中心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能。在福建调查队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履职应尽的责任。要聚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强化经济形势研判,聚焦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分析研究,聚焦提振发展信心、做好数据发布解读,这一切都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调查研究是改进作风的必然要求。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调查队在应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方面,存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情况。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中,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同样也是调查队的看家本领,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把握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把调查研究做实做深做透,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守正创新:立足实践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
在有效引导预期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有效引导预期。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调查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与党中央大政方针“同心同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