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礼记·王制
礼记
王制
制法
西汉
宗庙
制度
张翼翔
2023年5月第41卷 第3期May 2023Vol.41 No.3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礼记 王制“为汉制法”考以西汉宗庙制度为例张翼翔(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 王制 是今本 礼记 中的重要篇目。综合该篇的文本内容与汉代史事,可证明 礼记 王制 文本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最终写定于西汉初期。而从其对西汉中后期礼制变革的影响来看,礼记 王制 更是反映出一种颇具西汉时代特征的创制性构想,具有明显的“为汉制法”色彩,这尤为突出地表现在西汉时期宗庙制度的沿革变迁之中。关键词 王制;礼记;西汉;宗庙制度中图分类号 B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1710(2023)03-0037-07DOI 10.15886/ki.hnus.202301.0072一、引 论王制 篇于今本 礼记 中目次居于第五,是研究先秦至汉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各方面之制度设计与思想构建的重要篇目。王制 之“制”,制度也,礼记正义 于 王制 篇解题疏文中引郑玄三礼目录,即云:“名曰 王制 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于 别录 属制度。”1449 今人任铭善于其作 礼记目录后案 中补足郑玄之说,将 王制 一篇的内容总结为班爵、禄田、任官、巡狩、朝聘、教学、养老、国用、丧祭、职方十事211。礼记 王制 一篇的作者、写成年代,以及其中所记的“先王”制度究竟归属于哪一时期,一直是经学研究领域中聚讼纷纭的几个问题。史记 封禅书 谓汉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 王制”,是现存史料中关于“王制”一篇写作年代的最早说法。此文帝之 王制 是否即 礼记 之 王制?考先秦至汉代所存典籍中有两篇以“王制”标目,即 礼记 王制 与 荀子 王制。荀子 一书由荀卿及其弟子陆续写成,后传至西汉,刘向定著去重为三十二篇,其源流明著,显然与文帝之 王制 无涉。那么,礼记 之 王制 是否就是文帝之 王制?历代通儒硕学对此争论不休,不过,无论如何,礼记之 王制 一篇最迟至西汉宣、元二帝年间已由戴圣定著于 小戴礼(即今本 礼记),并自元帝年间始屡为两汉时人所称引,则是不争的事实。据 汉书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记载,元帝时中书令石显陷害长安令杨兴、待诏贾捐之下狱,并主持审理二人之罪。石显在结案奏章中请求依律处治杨、贾二人,并明引“王制顺非而泽,不听而诛”为证32837,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十八定此事于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4917。“顺非而泽,不听而诛”一语,是对今本 礼记 王制“顺非而泽,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一节原文的缩略引用,这是目前已知的 王制 原文最早引例,可知至汉元帝年间,王制 文本已与今通行本大体无异,并已为时人所谙熟。汉人以 春秋 决狱,世所共知,而上述杨兴、贾捐之一案,则可视为汉人以 王制 决狱的实例。两汉春秋 公羊学派以“春秋 为汉制法”立说,而 王制 于两汉时也常为时人称引,成为探讨各类政治制度与礼仪规范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意义上,王制 也就具备了某种“为汉制法”的性质。本文将在考证、辨析收稿日期 2023-01-06作者简介 张翼翔(1991-),男,福建泉州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先秦两汉经学)。启示与理性37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王制 成文过程的基础上,以西汉时期受 王制 影响最为显著的宗庙制度为例,考查 王制“为汉制法”的根源脉络,并尝试分析其背后隐含的重要意义。二、“为汉制法”的问题起源:礼记 王制 成文考释(一)礼记 王制 的作者与写定年代问题要说明 礼记 王制 所蕴含的“为汉制法”之性质,就必须先从 王制 文本形成的来龙去脉谈起,以辨明其与两汉经学、礼制与政制之关联。王制 一篇的作者与写成年代问题,可追溯到 史记 之中。史记 封禅书 记汉文帝作渭阳五帝庙及祭祀之事,曰:(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引者注)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 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5 1382汉文帝博士诸生所作之 王制,至武帝时犹存,史记 封禅书 中记载,武帝因当时封禅礼仪废坠已久,遂下令群儒于 尚书 周官 王制 中搜集整理有关“望祀射牛事”之材料51397。孔颖达 礼记正义 卷十五 王制 篇解题疏文引东汉末年名儒卢植云:“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 王制 之书。”可知卢植已将文帝博士诸生所作之 王制 视为今本 礼记 王制1449。若卢植之说无误,则 礼记 王制 便是在汉室意欲复行封禅的背景下,通过采辑、整理六经中有关封禅仪节之文字而形成的文本,其“为汉制法”之性质可明白无疑。然而,今本 礼记 王制 虽内容宏富,却一字无涉于封禅之事,不由不启人疑窦。与卢植师出同门的另一位名儒郑玄认为:“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 之作,复在其后。”1449这一说法为 王制 的写成时间划定了上限,即东周末代君主周赧王之后,但仍显得十分模糊。孔颖达遂进一步指实郑玄之说,谓 王制 写成于“秦汉之际”。卢、郑、王三家之说并行千年,驯至清代,乾嘉考据学大盛,围绕 王制 一篇的成文问题,清儒争议纷纭。概而言之,清儒关于 王制 作者及写成年代的观点可归为以下四类:1.文帝年间汉博士诸生作 王制:此说源于卢植,孙希旦、朱彬、任启运、汪绂、郭嵩焘、姚际恒、刘师培、章太炎、张尔田等均蹈袭之。2.王制 写成于秦汉之际:此说源于孔颖达,沈文倬及今人吴承仕均主此说。3.王制 写成于战国末年:臧庸、孙星衍及今人任铭善等均主此说。其中,臧庸认为,礼记 王制 中“先王之制尚存梗概”,必非秦焚书之后的儒生所能写成。据此,臧庸将 礼记 王制 的写成时间定于“六国之时”,并主张 礼记 王制 与汉文帝博士诸生所作之 王制 并非同一文本。4.孔子作 王制:此说发源于俞樾,而康有为、皮锡瑞、廖平等人又继扬其波。俞樾指出,礼记 王制与春秋公羊家学说多有相通之处,据此,他将“王制”二字解作“素王之制”,王制 由此一跃而成为“孔氏之遗书,七十子后学者所记”6326-327。(二)礼记 王制 写定于汉初考释上述关于 礼记 王制 作者及写成年代的诸种说法,究竟何者为真?在缺乏进一步实物与文献证据的前提下,今人尚难以对这一问题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但综合文本内容与汉代史事来看,礼记 王制 写成于汉文帝时的说法颇具说服力,理由如下:1.从文本上看,礼记 王制 显然包含了与汉代制度相关的内容。今本 礼记 王制 记田亩制度,云: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1 582-583郑玄于此处注文中指出,汉初制度,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即相当于古制田百亩,至景帝时方改为以二百十四步为亩。孙希旦进一步释“东田”为“东方之田”,他认为,汉初儒者多为齐、鲁等东方之人,其以故乡田地制度比拟古制,故曰“东田”7393。由此看来,礼记 王制 杂记的历代制度中也包括了汉制,其写成时间下限也应当定于汉初。这样一条支持 礼记 王制 写定于汉初的有力证据,也被许多反对“汉博士诸生作 礼记 王制”的后38张翼翔:礼记 王制“为汉制法”考人所注意。晚清名儒皮锡瑞力主“孔子作 王制”之说,他在 王制笺 中将 礼记 王制“古者以周尺”之前的内容定为孔子所作,而将之后的内容视为汉人所附入的对前文的解释8155。无独有偶,今人王锷主张 礼记 王制 作于战国末年,其亦认为 礼记 王制“古者以周尺”以上的内容为“经”,以下的内容则为“秦汉人所作之故训”924。这种割裂古传文本以自圆其说的做法,无论是否可取,事实上都已承认了 礼记 王制 中确有汉制之踪影;换言之,礼记 王制 即使并非始作于汉代,但其写定于汉初则毋庸置疑。2.从汉代史事看,礼记 王制 杂记三代制度,与汉初儒者捐弃旧礼、接续古礼传统以制礼作乐的时代思潮遥相呼应。礼记 王制 中“养老”一节原文集中体现了其搜罗三代制度的特色,云: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1 569此处明言“有虞氏”“夏后氏”“殷”“周”,则 礼记 王制 杂取三代礼制而撰成之事实,自可明白无疑。由此看来,今本 礼记 王制 与文帝之 王制,至少在“刺(采辑)六经”这一特征上是共通的。朱彬 礼记训纂 引王懋竑之说,进一步将 礼记 王制 与六经、诸子的关系一一落实:王制 所记爵禄制度,来源于 孟子;巡狩制度,来源于 尚书 之 虞书;田猎及三公制度,来源于 春秋公羊传;诸侯朝聘制度,来源于 左传10163。朱彬、王懋竑均主张 礼记 王制 作于文帝年间,而否认此说的,亦承认 礼记 王制 乃杂取三代制度而成,如郑玄以礼记 王制 不合于 周礼 之处为夏、殷制度,孙星衍认为“王制 兼夏殷之礼疑周末诸贤所记”11等。西汉初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汉书 礼乐志)31030,各项制度基本因循秦制。叔孙通依刘邦旨意而制作的汉代历史上的第一套礼制,亦“大抵皆袭秦故”(史记 礼书)51159。至文帝年间,这套既有礼制已不敷应用,对此,贾谊在其奏议中便指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31030。贾谊的建言得到了文帝的首肯,虽然此后制礼作乐一事因文帝权臣阻拦而未果,但捐弃旧礼、制定新礼,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于彼时儒者之中的思潮。汉承秦灭学之后,制定新礼的依据,必然要到对礼制最为关切的先秦儒家经典(六经)中找寻,这便是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 王制”的时代背景。而今本 礼记 王制 融合三代与汉代制度,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礼制相关的内容,又明显与上述时代背景遥相呼应。因此,结合史事来看,将 礼记 王制 之写成年代定为汉初(文帝年间),也较其他说法更具说服力。当然,文帝命博士诸生作 王制,本为“谋议巡狩封禅事”,要将 礼记 王制 的写成年代定为文帝年间,就不得不解释为何今本 礼记 王制 中未曾记载任何与封禅相关的内容。事实上,任铭善等人正是根据这一点而否认 礼记 王制 即文帝之 王制,但这种做法难免失之草率。唐人司马贞 史记索隐 于 史记 封禅书 注文下引刘向 七录,“云文帝所造书有 本制 兵制 服制 篇”51383,可知文帝命博士诸生所作之书各据一题而成编,内容本不限于封禅礼仪,而“王制”这一篇名可能是文帝所造诸书的总题。另外,就文理而言,“王制”这一篇名,本应用于记载“王者之大经大法”7309之书,若用于仅记载封禅礼仪之书,也不免有文不对题之嫌。因此,今本 礼记 王制 中不载封禅礼仪的事实,并不足以推翻其即文帝博士诸生所作之 王制 的观点。孙希旦质疑今本 礼记 王制 中有关封禅的内容是由戴德、戴圣所删去7309,今人陈苏镇则认为今本 礼记 王制 由文帝之 王制 发展而来12152,均不失为合理的推测。概而言之,无论从文本自身内容还是汉初的时代背景来看,礼记 王制 的成文过程都具备“为汉制法”的明显性质。而在 礼记 王制 文本形成之后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这种性质更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三、“五”“七”之争:礼记 王制 与西汉宗庙制度(一)先秦与西汉中前期的宗庙制度宗庙是古人摆置、祭祀先祖神主的所在,自天子至于士的各阶层贵族均各自设置宗庙。先秦至两汉时期,在宗法制度的约束及“尊天敬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建设及礼敬宗庙极为重视。墨子 明鬼下云:“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曰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13340又 礼记 曲礼下:39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1190宗庙在彼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