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_侯爱梅.pdf
下载文档

ID:2398452

大小:1.48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 左武卫 将军 公墓 北宋 明人 问题 研究 侯爱梅
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114Study on Issues of Immigratio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vealed in the Epitaph of Late General Li of Left Guard in Song Dynasty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 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侯爱梅摘要:归明人是宋代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指由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投归中原王朝的人口。宋代归明人来源复杂、身份特殊、数量庞大,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完整记载了北宋前期绥州武职军官世家李谦家族的归明历史,李谦家族的归明代表了北宋前期一部分蕃部首领和西夏职官的处境和选择。经考证,李谦之子李定系西夏李元昊的亲信,即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载的西夏团练使李兴。关键词:宋代墓志归明人团练使中图分类号:K244 E2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114-09归明人是宋代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指由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投归中原王朝的人口,取“自暗而归于明也”之义。宋代归明人来源复杂、身份特殊、数量庞大,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学界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关注归明人这一群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但鲜有利用出土墓志材料来进行学术研究的。2021 年,高赫先生李公墓志铭所见宋代归明人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利用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对归明人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因该志文蕴含信息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归明人事迹不可多得的材料,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刊于宋熙宁五年(1072),现存于山西省汾阳市博物馆。志文完整记载了志主李谦家族的两次归明历史及其入宋后的情况。本文主要利用志文对李氏家族的归明过程、归明原因、李定归明前的身份及归明后的授官安置等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墓志全文如下: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内殿丞制汾州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骑都尉崔文炳书魏城田师鲁撰公讳谦,字光仪。谱系其出西凉府李抱真之后,大为著姓。因唐末中原离乱,散居秦晋,暨没官扵绥州,遂家焉。大王父敬德,绥州衙校巡检使。王父臻义,军都军。考曰进,先因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主帅李继隆见贼阵逼城,召募武勇当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归明人研究”(17BZS131)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侯爱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宋史、历史文献学。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 111,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第 2719 页。武登云主编: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汾阳市卷(上),太原:三晋出版社,2017 年,第 190 191 页。下文引用志文内容不再注明出处。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5是时,考公先登,贼阵披靡。李公赏激,故号曰李宠阵。自此,西贼观其出入,惧其敢勇。会咸平中,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时,衙校高文岯率考公已下一百八十余人,于绥城谋劫继迁,溃散贼兵,告急延安主帅,向太师奏陈,遂令文岯就知绥州。后旬年,复弃其城,番汉户民,割属延安。考公率众诣阙,乞修置堡寨,固守封疆,因兹立名。归明界弓箭手八指挥,考公充弟七指挥使,守把定仙堡,籍系延州延川县汉王社人。公立身劲勇,众所推服,乃袭父爵。至明道中,昊贼侵境,递相仇杀。景祐二年,西贼首领易利王攻打定仙堡,致驱虏全家陷没番中,仍于夏州羁管。居数年,因弟三男定颇立战效,累迁至伪团练使。公与定设谋,得迁徙家于绥州近边地,名义让平,示有归汉之意。康定明年,果全家归明,男定特授供备库副使,蒙朝廷推恩,公授三班奉职,后定改授崇仪使,充麟府路都巡检使。公就加右班殿直,监汾州灵石县酒税。秩满,移太原府路巡辖马递铺。庆历五年,到官未几,公已年高自靖,遂加左清道率府率,兼监察御史,武骑尉致仕。越明年,夏四月二十九日,终于汾州私弟,享年七十三。公尝守把定仙堡,仅三十余载,凡西贼侵掠御捍,屡经杀获首级、牛羊、器仗,累迁至都军主。公以材武谋略过人,复陷于贼境,颇历艰阻,自不能奋功名于当时,良可愤哉!及其暮矣,因子贵而托荫薄官,亦以天幸之大也。公先娶赵氏,早世。再娶高氏,累赠谱宁郡太君。子男七人,长曰均,东头供奉官,不禄。次耸,早世。定,博州团练使。大详贵,西京左藏库副使。容,西头供奉官。宏,右侍禁。寔,内殿崇班。女三人。长适刘千,次适刘义,季适任升。孙二十六人。长曰冲。次曰湛,三班差使。浩,西京左藏库副使。洙,左侍。禁,早世。泽,左侍禁。渊,东头供奉官。沂,西头供奉官。浦、澄俱左侍禁。泾,右侍禁。溉,三班奉职。自溉之上咸着边功。涣,左班殿直。洵、潜偕右班殿直,未冠。沆、演、浒、渐、湘、浔、渎、淮、洋、泌、渭、濆皆未仕。孙女出嫁者一十人,居室者八人。伟哉!公积庆所致,有以见子孙诜诜然,后知光荣如是耶。功名休赫,继世不泯尔。熙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卜葬西河县景云乡龙观里西原。其孤而下,送终且厚,莫不尽孝丧之礼。师鲁早出门下,惠然托文,暨不获辞焉,敢以直记其事,以示岁月,永坚于石也。谨为铭粤。于乎考德,绍先敬臻。盛居五代,挺生绥银。少抱劲勇,胡能奋身。定仙守把,徒效功勤。陷番归汉,逢明圣君。一门忠孝,安边将臣。累经战斗,靖除妖尘。良田十顷,今为汾人。伟焉积庆,子孙诜诜。光荣继世,不绝选抡。去世已久,声容龙麟。西原卜葬,会待佳辰。山川平接,相对水滨。景云之下,龙观冢新。白杨青草,依依芳春。一、李氏家族归明事迹考志主李谦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仁宗庆历六年(1046)“终于汾州私弟(第)”,志文记载“谱系其出西凉府李抱真之后,大为著姓,因唐末中原离乱,散居秦晋,暨没官扵绥州,遂家焉。大王父敬德,绥州衙校巡检使。王父臻义,军都军”,可知,李谦是唐代河西粟特人李抱真的后裔,唐末时定居绥州,李谦曾祖李敬德曾任绥州衙校巡检使,祖父李臻义曾任都军,均为武职军官。绥州(治今陕西绥德),位于宋代西北沿边地区,是军事战略要地。唐末宋初时,绥州处于党项拓拔氏即定难军政权的统辖下,“其民皆蕃族”。据陈玮先生考证,定难军职官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粟特人,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 38,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年,第 799 页。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6在夏州军事指挥阶层中,粟特人是仅次于党项人的重要力量。生活在绥州的李氏家族有可能确系粟特后裔,但是否系李抱真的后裔尚需考证。高赫先生认为李抱真曾节度昭义、平定魏博田悦叛乱,因忠勇得到唐代帝王信重,李氏家族有可能是借李抱真后裔的身份来塑造其家族世代忠诚、追随宋朝正统的形象。应该说,这个推论有一定道理。志文“考曰进,先因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主帅李继隆见贼阵逼城,召募武勇当先。是时,考公先登,贼阵披靡。李公赏激,故号曰李宠阵。自此,西贼观其出入,惧其敢勇。会咸平中,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时,衙校高文岯率考公已下一百八十余人,于绥城谋劫继迁,溃散贼兵,告急延安主帅,向太师奏陈,遂令文岯就知绥州。后旬年,复弃其城,番汉户民,割属延安。考公率众诣阙,乞修置堡寨,固守封疆,因兹立名”,主要记载李谦父亲李进的三大功绩:一是李继迁叛宋,进犯银州时,李进追随宋主帅李继隆抗击李继迁,因作战勇敢而获李继隆赏识,使敌人闻风丧胆;二是协同衙校高文岯“于绥城谋劫继迁”;三是请求在沿边地区修筑堡寨,戍守宋朝边土。这三件事充分表现了李进对宋的忠心和归宋的决心。上述这些事件,诸如宋将李继隆抗击李继迁,宋削弃绥、银、夏等州;高文岯知绥州,宋复弃绥州等,在史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其中,“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发生在雍熙二年(985)。宋史李继隆传所记因“李继迁叛”,雍熙二年(985),宋廷“命(李)继隆与田仁朗、王侁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即指此事,只是当时李继迁尚未被宋册封为“夏州节度使”。志文所述宋两次削弃绥州城,第一次“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指端拱元年(988)五月,宋太宗赐封李继捧“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第二次“后旬年,复弃其城”,指至道三年(997),宋真宗即位后,割让五州给李继迁,绥州又成为李继迁的辖地。“李继迁降,加定难节度,复赐姓名,封以夏、绥、银、宥、静五州。”志文所记高文岯事件与传统史料记载有出入。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淳化五年(994)三月“初,赵保吉徙绥州民于平夏,左都押衙高文岯击走之,以绥州内属,乃命文岯知州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淳化五年四月甲申条记载“上闻赵保忠既成擒,诏以赵光嗣为夏州团练使,高文岯为绥州团练使。”由此可知,淳化五年(994),高文岯因献绥州城有功而被宋委以知州,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淳化五年(994),而非志文所说的“咸平年间”。此外,高文岯“绥城谋劫继迁”一事,在其他史籍中未见有记载。辽史西夏外纪记载辽圣宗统和九年(991),即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七月,李继迁“复绥、银二州,来告。”所以,淳化二年(991)之后,绥州实际上在李继迁的控制之下。淳化五年(994),李继迁欲将绥州民迁至平夏,高文岯不愿随迁,李进亦不愿随迁,他们趁机谋划抗击李继迁以及归明宋朝,或许此即所谓的“绥城谋劫继迁”。综上所述,事件过程为:李继迁起反宋后,进犯银州,雍熙二年(985),李进追随宋军主帅李继隆,参与抗击李继迁的斗争。端拱元年(998),宋廷将绥、银、夏等州赐还李继捧。淳化二年(991)年,李继迁实际控制绥、银二州。淳化五年(994),欲将绥州民户迁往平夏,遭到高文岯、李进等的反抗,高、李“谋劫继迁”,以绥州内属归宋。至道三年(997),真宗即位后,又将绥州等五州赐给李继迁,并将绥州民户割属延安。此时的李进主动请求在沿边地区修筑堡寨,戍守宋朝边土。或因年代久远,家族记忆出现偏差,志文中所记“咸平年间”时间有误。另外,对于李进参与的战斗及其英勇事迹,宋代 陈玮:中古时期党项与粟特关系论考,中国史研究2015 年第 4 期。高赫:李公墓志铭所见宋代归明人及相关问题研究,西夏学2021 年第 2 期。宋史夏国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13984 页。宋陈均编,许沛藻、金圆、顾吉辰、孙菊园点校: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 5,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 112 页。宋陈均编,许沛藻、金圆、顾吉辰、孙菊园点校: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 5,第 97 页。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 长编)卷35,太宗淳化五年四月甲申,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77页。辽史西夏外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 1525 页。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7其他史籍中均未见相关记载,志文或有夸大其功绩的嫌疑。李进归宋后,“归明界弓箭手八指挥,考公充弟七指挥使,守把定仙堡,籍系延州延川县汉王社人。”即归明后的李进任归明界弓箭手第七指挥使,戍守定仙堡,并将户籍落在延州。弓箭手是宋防守沿边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北宋军队系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三级组织,按各自承担的职责配合作战,弓箭手属于基层乡兵。战争时期,弓箭手与驻边正兵、本地土兵及蕃兵一起作战。北宋枢密副使韩琦、参知政事范仲淹曾建议:“沿边无税之地所招弓箭手,必使聚居险要,每一两指挥,共修一堡,以完其家,与城寨相应。彼或小至,则使属户蕃兵暨弓箭手与诸土兵,共力御之。”并且弓箭手与正兵相比,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司马光曾言:“虽屯戍之兵亦临敌难用,惟弓箭手及熟户蕃部皆生长边陲,习山川道路,知西人情伪,材气勇悍,不惧战斗,从来国家赖之以为藩蔽。”因此,北宋时期多在沿边要害之处立堡寨,招募弓箭手,戍守边防及屯田耕作。弓箭手有汉人,亦有蕃户,其基本单位为指挥,各路弓箭手指挥人数差异较大,每个指挥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