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_王钰亮.pdf
下载文档

ID:2398397

大小:199.05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育人 视角 高职 院校 大思政 工作 格局 构建 王钰亮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王钰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摘要 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运行机制,要遵循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原则,通过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活动与活动思政相结合、思政生活与生活思政相结合、思政社会与社会思政相结合,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学、活动、生活、发展方面的全覆盖。关键词“大思政”格局;“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 广东省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高职院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成效及发展研究”()作者简介 王钰亮,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三全育人”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三全育人”与“大思政”相关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是思想价值引领,途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目标是形成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理念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指引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思政”教育理念是为解决思政教学与思政工作脱节而产生的,从全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看法和总方法,是高校为提升思政工作成效而选择的一种路径手段,具有人员参与广泛、内容体系全覆盖、时空利用全天候、平台利用丰富多样等特点。“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打破高校思政工作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的局限,目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由此可见,“三全育人”理念与“大思政”教育理念在核心、途径和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三全育人”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逻辑契合(一)全员育人与思政工作队伍“全员育人”理念重点诠释了教育工作在人员参与方面的“全面”,具体包括学校的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学生队伍。其中,教师队伍主要分为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管理队伍分为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生活管理者等;后勤服务队伍主要包括后勤基建、保卫、生活服务等不同领域从业者;学生队伍是指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全体学生。由此可见,在全员育人理念下,可以将学校全体成员划分为学生和“非学生”两个群体,学生群体既是全员育人的参与者,也是全员育人的受益者。“大思政”工作具有人员广泛参与的特点,学校全体成员均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校鼓励系统内全体成员共同发挥思政功能,“非学生”角色成员通过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后勤服务等途径,学生角色成员通过自主成长和朋辈互助等途径共同提升学校思政育人工作成效。由此可见,“全员育人”理念和“大思政”教育理念在参与人员的全面性方面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二)全方位育人与思政工作内容“全方位育人”理念重点诠释了教育工作在角度和内容方面的“全面”,即从学生求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全部环节出发,要求学校发挥全部的教育要素功能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学生参加教育教学及社会工作。其中,教育教学依然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主阵地,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此外,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等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典型事例,均是学校为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所必需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开展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生活育人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工作都能体现“全方位育人”理念。“大思政”工作本身具有内容涵盖广泛的特点,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接收的所有教育内容均具有思政要素并体现思政性质。在课程方面,有专门的思政课程,并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通过结合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科研方面,有思政理论创新、思政课题研究;在学生管理方面,有学生思想教育、思政活动等工作。由此可见,“大思政”理念要求将思政要素与全部教育要素相结合,与“全方位育人”理念中要求发挥全部教育要素的功能相契合。(三)全过程育人与思政工作格局“全过程育人”理念重点诠释了教育工作在时空跨度上的“全面”,即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时间段在校内各个场所接受教育。例如,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日常教学与管理、毕业离校等。“全过程育人”要求将教育融入学生就读期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同时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特点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主体(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学校多样的教育场景和环境,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大思政”工作本身具有格局宏大的特点,学校的思政工作不只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统筹整个学校的教育力量。“大思政”工作涉及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涉及学生在教室上课、在宿舍生活、在校园参加活动的全场景,且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由此可见,“大思政”工作的宏大格局与“全过程育人”中时空跨度的广延性高度契合。综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与“大思政”工作格局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性。同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一个连贯的动态体系,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因此,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要结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内容特点,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三、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内容刻板生硬且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学资源投入少、研究力度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此外,还存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不强,专业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不佳,以及并未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思政教学资源共用共享的教育生态等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打造思政“金课”,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有效改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体验感,提升师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收获感,防止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课程思政。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 号)中强调,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教学工作与思政要素相结合,以课程思政为手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场域。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思政元素为基本手段,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更新,最终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合力,创新学校教育的思政维度,创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指标和工作体系。另外,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设计、教学、评估等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从学校教学维度出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应互为补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层面的全覆盖。同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教师和听课学生为主体,对学校全体授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形成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利于坚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思政活动与活动思政思政活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活动,形成思政活动与教学工作的协同效应。思政活动是指以思政教育为主题,具有思想传播功能的教育活动,具体可分为教学活动、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教学活动是课程的组成部分,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感受和领悟思政知识,例如大学生讲思政课、党课团课主题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中的活动内容。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思政环境和思政文化,例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红色筑梦之旅”等体验式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文体活动,例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团活动、文化展演、竞技拓展、爱国主义节庆教育等活动。因此,思政活动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核心特点是以思政教育为主题,实现学校思政教育功能。活动思政。根据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是学校提高教育成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活动思政即在学校开展各类活动中加入思政要素,将思政教育作为活动开展的一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思政修养。活动思政的特点是学校利用“活动”这一教育形式,核心是在活动中融入思政要素,最终实现为校园活动附加思政教育功能的目的。因此,从学校文化建设维度出发,思政活动和活动思政两者互为补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活动层面的全覆盖。思政活动和活动思政的开展以辅导员和参与学生为主体,这对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强调思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指导教师对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学校活动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外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能够有效弥补“课程”形式教育的不足。优质的学校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实践体验与讲解传授相结合,形成互促、互进的思政教育效果。(三)思政生活与生活思政 思政生活。思政生活是学校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参与社会交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学会体会生活中的幸福。因此,笔者将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技巧培养、感恩教育等能够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教育都纳入思政生活的范畴。生活技能是学生综合技能的组成,思政生活是对生活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高职院校通过努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并顺利完成在大学“小社会”的学习生活,并且在毕业后能够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生活思政。生活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在校生活全过程,让思政真正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思政是利用学生在校就读的全部时间,结合学生在校生活的所有环境,营造校园生活的思政氛围。例如,学校通过改造学生宿舍、餐厅、图书馆、教学楼环境,设计思政文化空间供师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积极发挥后勤管理部门的育人作用,打造学生社区的思政育人功能。生活思政为学生提供生活管理和服务,重点是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核心在于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思政元素的环境中。生活思政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最基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时刻体验和践行思政教育传递的理论知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从学校生活维度出发,思政生活和生活思政两者互为补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生活层面的全覆盖。思政生活和生活思政以学校从事管理服务的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为主体,涉及学校教学、生活管理、后勤服务各个部门,在满足学生自身生活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社会所需的生活技能。思政生活和生活思政让学生学会“做人”,促使学生通过提升自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学校将思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其在教学、活动领域的空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四)思政社会与社会思政 思政社会。思政社会即学校通过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利用社区街道、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景点资源,创新校企党建共建,鼓励学生学习党史、国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