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元制”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_李奇勇.pdf
下载文档

ID:2398365

大小:313.53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二元 视角 下地 应用 高校 质量 人才培养 路径 研究 李奇勇
第 39 卷 第 4 期吉 林工程技术师 范 学 院 学 报Vol.39 No.42023 年 4 月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Apr2023收稿日期:2023-01-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013036);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FJJKBK21-066);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FBJG20220218)。作者简介:李奇勇(1971-),男,教授,学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二元制”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李奇勇,林明穗,章桂贤(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摘要 高质量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最终培养目标,而“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也是为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以“二元制”视角下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限制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应从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造升级贡献力量。关键词 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042(2023)04-0056-04当前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对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出台系列文件,鼓励各地探索契合本地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围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需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明确要求,支持有条件的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高职“二元制”改革,于 2016 年在全国先行先试福建版“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施行高职学历教育,为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再探新路。一、“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现状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NKI(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以“二元制”和“人才培养”为主题,搜索得到 119 篇相关文献。对初选文献进行反复整理,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以 116篇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 Citespace575W 分析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1-3。(一)时间差异分析通过对 116 篇有效文献进行时间差异分析统计发现,“二元制”人才培养研究在 2014 年以前,每年发文量不足 10 篇,且增长缓慢;2015 2020年发文量增长快速,这与 2014 年国家相继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的要求密切相关,这两个文件要求各地要逐步建立与我国新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然也离不开陈国龙、王树生、孙敏、姚静等学者的高水平论文的重要影响。(二)研究热点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能够快速了解挖掘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二元制”人才培养研究论文的关键词(二元制、人才培养、评价校企第 39 卷第 4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改革、模式改革)共现分析结果显示,共包括 135 个网络节点、210 条连线数,网络密度为00232,Q 值0748903,说明划分的关键词结构是显著的;S 值 0910607,意味着聚类的可信度较高1。除了“二元制”和“人才培养”两个自我指向性的关键词外,经过归纳总结,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还有“评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等 5个关注焦点。刘松林与陈国龙(2019)认为在二元制招生与教学过程中,企业的主动育人积极性高涨,积极进取的校企合作有效地促进了“二元制”的高质量人才培养4。姚静(2019)从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 4 个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5。王树生(2017)认为“二元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基础平台、构建保障机制、明确需求导向、加强文化对接和提供人才质量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6。二、“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限制因素政府、企业、院校和学员这 4 个主体作为“二元制”实施的主要受益者,由于在价值追求、利益诉求、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存在教学管理体系、校企合作机制、政府顶层设计等诸多限制因素,亟待改革与突破。(一)教学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高校实行相对封闭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二元制”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等有其独特的规律,然而作为“二元制”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二元制”的特色与韧性;企业方教学管理相对滞后,人员身兼数职、经验不足、投入受限,且尚未提供全过程的实训设施;实践性课程滞后于企业现有技术工艺,教学内容缺乏企业案例,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不多,缺少挑战性和过程性;高校教师直接来自高校或研究院,未能接触企业真实的工艺和最新技术,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未能深入掌握企业员工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对从事行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员工工程能力构成缺少直观深入的认识,对实验涉及的先进生产设备与分析仪器等参数配置、生产条件设定和操作规程缺少实地掌握与应用,依然沿袭全日制在校生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如,现阶段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较大,而就薪酬及涉猎前沿先进技术而言,应用型院校和高职院校根本无法聘到集成电路行业的技术精英。(二)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健全高校因其传统根深蒂固的“一元”定式,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尚未充分考虑企业利益需求,而企业还需承担学员学成后被更优秀单位“挖走”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5。(三)政府顶层设计有待强化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当前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各地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和高校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出台系列鼓励政策和办法,但尚缺少减免税、财政补贴和教育金融等系统性、长效性的权益激励制度、政策安排,无法有效调动利益相关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台的部分政策因各部门职责与权限不清或操作性不强,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行动不积极而未能真正落地6,政策“空窗”依然存在。三、“二元制”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一)强化教学过程监管,健全教学管理实施体系1加强企业化课程改造与管理。围绕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对接企业生产需求,实施职业标准与课程目标对接,变革基于技术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训内容。建立分层递进的课程教学模块:一年级,高校教师根据学生工作岗位工艺所依据的生产原理,设置基础性项目化的理论知识链群,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理解和指导生产操作、管理;二年级,开设理论兼顾企业实践课程模块,针对性现场指导操作,提高岗位技术工艺认知和分析、解决问题工程方法;三年级,企业依托车间生产装置,分解学习任务,设置实践项目,遴选技术(业务)骨干全程手把手指导学生现场操作与工艺改进等。2实施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坚持“企业就是校园”理念,面对已具有较丰富岗位技能与管理经验的学员,应摒弃校内课堂授课思维惯性与传统教法,以“双师带徒,宜教宜师、亦生亦徒”二元教学为导向,全面掌握学员工作岗位内涵、学业背景与知识基础等,把握学员的认知规律,“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建立技术先进、畅通高效的75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23 年 4 月远程教室,开辟全天候线上线下学习空间。探索项目式、实景式、工作任务引导与工单引领等多元方式,通过岗位现场、V 仿真与线上线下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仿真与现场结合实训,培养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运用岗位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价值与文化的认同。通识课程教学时,可结合行业动态和工作项目,让学员在调研中感知国家发展,跟随时代进步,提升文化修养与思辨能力。专业理论课学习时,应引入对应职业标准教学内容,随堂指导,同堂互动,案例分析,引导学员将工作经验与理论原理相结合,贯彻实践理论实践规律。企业导师亲自开讲实践课,应用企业典型全真实战项目,面对真实岗位的情境技能训练、操作演示与课后交流等,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灵活把握因季节性市场需求存在的生产“淡旺两季”的特点,与企业、学员沟通,淡季多上课,旺季利用工作外、节假日忙工闲学。3建立多元分类教学评价机制。面对通识、理论和实践等不同类别课程,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和方式,强化以过程为核心的课程评价。对专业实习或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等,可将学员的技术研发、设备操作维护、开停车检修等岗位工作内容与业绩作为重要评价要素。同时针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工作性质的学员,实施差异化考核方式。对于技术强和高等级学生员工,注重系统理论、管理体系的学习和跃升。4采取弹性学分学制制度。鼓励学员考取行业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获得相关实践课学分,做到部分课程学分互换。适当延长正常学制内无法修完课程学员的修业年限,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工学矛盾”。(二)明确校企职责,真正形成利益共生校企协同机制1构建分层多维“二元制”办学运行框架。校企建设“二元制”改革项目合作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和“二元制”专业学生管理专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同管理,确保质量。定期召开试点专业教学工作例会,报告工作进展,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明确校企各自责权利关系。鉴于“二元制”异地办学(学习地点均在企业)的客观现实,需进一步细化列出校企各自责任清单。作为地方高校,应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充分理解和支持地方企业发展诉求及办学主体地位,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对话,平等共治方式与企业人事部门协商合作办学模式,规划学员职业成长路径,确定办学目标,商定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企业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企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维护企业在“二元制”项目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最大化。3完善“二元制”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在教学、教师、场地、学籍与安全等方面明晰各自责任主体,相互监督,高质量执行培养方案,确保教学顺利运行,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安全。4严把招生报名入口关。充分利用教育政策红利,严格按照“二元制”招生报名条件,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择优选拔推荐报考人选,确保生源质量。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与考取的员工协商签订培养合同,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义务。采取减免、补贴学费或企业奖学金等举措,解决学员培养费等教育费用,引入企业人才竞争机制,激励学员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实践,夯实职业发展基础,以此强化企业文化品牌,留存优秀后备力量。5主导制定实施专业实践方案。企业处于产业前沿,能够迅速感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直接了解学员哪些技能和能力不足。应充分展现主体身份,确保在技术保密的前提下,积极应用真实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等优质资源,细化开设的实践课程、实验实训规程、实践内容和评价方式等,选派合适企业的导师精准开展技术技能指导。实施特岗专项培养,利用与高校的合作项目等路径和方式,制定与职业或技术标准相呼应的教学大纲,拓展学员专业培养项目,吸纳优秀学员参与研发、技改等特殊实训,从中选拔和储备应用型急需人才,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二元制”育人共同体1政府部门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引入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学者,加快深化“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工作行动方案 等法规的制85第 39 卷第 4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定颁布,确立共建各方参与“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法律地位;通过整合、互动和博弈,形成一整套可操作、权衡各方利益、共同遵守落实的制度规则与监管保障体系,推进制度的有效实施与监管,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促进各方共赢发展。2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挥应用学科基础好、校企合作多元化和相互利益更紧密等优势,参与“二元制”改革试点工作。利用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院等,联合合作办学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工艺,实现技术更新与产品换代。3扩大试点专业覆盖面。开展面向企业残疾员工等特殊群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