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共生世界——2022济...展”看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语境_侯文生.pdf
下载文档

ID:2398001

大小:3.92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共生 世界 2022 当代艺术 多元化 语境 侯文生
SHANDONG&ART 73事M A T T E R从“共生世界2022 济南国际双年展”看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语境文/侯文生在当今世界“和合共生”“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之下,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时代文化意识、展示社会生活状态的全新载体,为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探寻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于年初盛大开幕的“共生世界2022 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借鉴国际双年展策展理念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展示世界当代艺术的山东方案。展览采用群体策展人制度,通过不同学术角度的切入,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 221 名艺术家,共同围绕“共生世界”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丰富的表达,为我们呈现出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多种可能,生动地展示了艺术当代性中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一、传统与当代的融合一直以来,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就是一个“相互纠缠”的辩证概念,二者互为依存,共融共生。对于艺术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传统文化作为当代艺术浑厚的文化根基,为其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和资源;而当代艺术也在为传统文化注入着新鲜的血液,促使其生成更加多元的文艺思想和表现形式。身处当代的艺术家,理应在传统与当代的辩证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勇担时代重任,深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创作出能够深刻阐发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优秀作品。在本届双年展中,我们也确实看到观察品评摘要:“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横向交流的平台,也为世界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互鉴的场域。本文以本次展览中“现实与虚拟”“当代与传统”两个板块的代表性作品为例,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新的经验和样式实现自身的更替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探讨当代艺术互动、共生的人文价值,展现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下的多元化思考维度。关键词: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当代艺术;共生;多元化观察品评 74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当代艺术佳作,它们在继承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当代艺术元素,以多元化的艺术语言手法展现出新的观念、精神和美学意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传统媒介材料的嬗变以曲健雄的水墨装置兄弟(图 1)为例,作品在钢筋搭建的平台上铺陈了三幅黑白相间的抽象水墨风景画,如瀑布般从平台顶端向两侧倾泻,在展厅蔓延开来。作者没有使用传统的宣纸材料,而是借用水墨空间的概念,以胶片为媒介,将纵横交错的水墨风景冲印在层层叠加的巨幅胶片上,表达了自己对于城市空间的感受。观众站在胶片的天幕之下,获得了难以言表的观展体验。捷克艺术家约瑟夫阿彻的曝光(图 2)系列作品,则借用原始模拟技术,通过绘画抽象的方式将摄影照片从单调乏味的纪实性束缚中摆脱,继而生发出更多艺术表现的可能。2.传统图像、符号的重构在作品谜城系列(图 3)中,柯佳敏用制作传统竹鸟笼的工艺手法搭建了两栋济南市的标志性建筑,分别是代表着泉城厚重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四门塔”,以及代表着欣欣向荣都市生活的“济南绿地中心”商业群。一老一新,两个见证了这座千年古城前世今生的地域性文化图标,在由修长竹枝搭建成的多维穿插空间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苏海青的水彩组画生命之尊 生命之歌 生命之舞(图 4)则将象征古代文明礼器“铜尊”的形象变换、重构为一个个弘扬中华民族崇高品格的精神图腾。两件作品都以充满想象的个性化视觉语言,践行着对传统文化图图 1 曲健雄 兄弟 尺寸可变 透明胶片、钢铁脚手架、影像SHANDONG&ART 75像、符号的当代性转换,酝酿出含蓄悠远的审美意境。3.传统人文意趣的新释北宋熙宁四年(1071),外放杭州的苏轼纵情游遍西湖山水。艺术家陈焰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装置系列苏轼的一天(图 5)。作品运用银盐胶片刻画刮痕的处理手法,融合了影像媒介与平面绘画的特质。朴实、粗粝的影像质感在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之间映射出了传统文人山水的笔墨意趣;历史与当下、真实与想象、具象与抽象,都在迷幻的视觉体验中完成了微妙的互动和完美的印证,实现了艺术家个体与自然造化的深度共鸣,诠释出新时代的人文意趣。作品混合枝干(图 6)是法国艺术家劳瑞普罗沃斯特将自己的想象和记忆同西方传统文学故事相结合,创造出的一根混合着多种生物造型的枝干,它安插于展厅一面墙壁之上,十分自然地与旁边的作品串联在一起,荒谬诙谐之余又暗藏着更多的隐喻。4.传统哲学精神的创化艺术家邬建安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气”的文化寓意入手,将皮影这一民间技艺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精准的雕刻技艺将牛皮镂刻成复杂的人形图像,并在其周身刻画了无数象征幽微曼妙之“气”的线条,历经体量惊人的复杂工序,最终完成了这件别具一格的精气之一(图 7)。作品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视觉创造力和卓绝的艺术思辨力,在神秘诡谲的艺术情景中引发了观者对于生命和历史的反思与观照。杨起的时间之生命(图 8)则是另一件饱含哲学深意的作品。作者将传统的中国写意精神和当代的西方抽象表现融汇一体,于东方文化精神和西方哲学之图 2 约瑟夫阿彻 曝光-12 号 155cm105cm 黑影照片、银盐纸基图 3 柯佳敏 谜城系列 尺寸可变 竹、不锈钢观察品评 76图 4 苏海青 生命之尊 生命之歌 生命之舞(组画之一)80cm110cm 纸本水彩图 5 陈焰 苏轼的一天 200cm81cm3 银盐胶片刻画、灯箱装置图 4 苏海青 生命之尊 生命之歌 生命之舞(组画之二)80cm110cm 纸本水彩SHANDONG&ART 77图 6 劳瑞普罗沃斯特 混合枝干 160cm41cm153cm 柳树枝、木材填料、玻璃元素、鱼尾、塑料、金属支架(里森画廊提供)图 7 邬建安 精气之一 245cm210cm6 手工镂刻牛皮、金属框架图 4 苏海青 生命之尊 生命之歌 生命之舞(组画之二)80cm110cm 纸本水彩图 4 苏海青 生命之尊 生命之歌 生命之舞(组画之三)80cm110cm 纸本水彩 观察品评 78思的碰撞中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通和共生,并借由流动的时间和静止的物象去彰显生命之悟、时代之思。二、虚拟与现实的转换近年来,“元宇宙”兴起,随之而来的研究理论不断扩充和丰富,促使我们在生活理念、感知维度、秩序更替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而人工智能、云渲染、VR 与 AR 多感官沉浸式体验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更是为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叠加与转换、交互与映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虽然科技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新时代为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对虚拟技术的持续了解和应用,使艺术家们获得了更多的美学向度和想象空间,进而推动他们以跨越时空的崭新视角来感知和探讨现实与虚拟两个平行世界彼此依存、相互转换的联系。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魅力之一,就是它以众多“既真实又虚拟”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奉献了多视角、多维度观看和感知世界图 8 杨起 时间之生命 尺寸可变 纸、综合材料图 10 V 艺术小组 19 赫兹 尺寸可变 高清交互影像装置10 分钟 21 秒 彩色 立体声 HD图 9 雷安德罗埃利希 教室 1200cm560cm350cm 木材、窗户、桌子、椅子、门、玻璃、灯图 11 薛雷 愚人船之河 尺寸可变 瓷装置 新媒体交互SHANDONG&ART 79的方法。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打造了一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教室(图 9),并用玻璃镜面将作品分隔为内外两个空间。观众们置身于镜面外侧的现实世界,却在镜面内侧看见自己的投影定格于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虚拟空间中。“教室”内,凌乱的书桌椅、黑板上杜甫的望岳诗句、墙上悬挂着的破旧地图、还有无处安坐的自己,所有的元素都让观众在恍惚间又再次回到了那个只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而在昏暗的光影摇曳中,他们心中刚刚涌现的激动与兴奋,又悄然间化作一种耐人寻味的失落与不安。作者巧妙地借用了尘封于观众脑海中的记忆场景,打开了连接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缺口,并由这个探索性的空间延伸出更多深层次的意义。V艺术小组创作的交互式影像作品 19赫兹(图10),则以一条鲸鱼的“深海旅程”作为故事线。创作团队与国外生物实验小组合作,记录下了鲸鱼在经历人类海洋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活动反应波动,并将声波转化为虚拟影像。在现实中为观众创建了一个看得见、听得到的可交互沉浸体验的视图 12 田晓磊 神话 尺寸可变 视频观察品评 80听环境。同时,展览现场入口的人流量数据也通过传感实时影响作品中的海底图像变化,从而让观众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与作品产生别样的互动。创作团队以此方式建构出全新的海洋音景,以期让观者以更为直接和深入的方式感知和思索人类与海洋、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薛雷的愚人船之河(图 11),则是由众多极为细小的陶瓷手指对立形成的单块波浪拼接成为一整面象征着波涛起伏大河的瓷墙,而与瓷墙相对应的,是地面上的一条游动于交互投影画面中的瓷鱼。当观众的脚步靠近瓷鱼的倒影时,影子开始波动,并幻化为乱线生成各式带有文化地域象征的小船,迅速地向下方的空间无限延伸下去。“愚人船”是流行于欧洲的古文学词语,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生活中处置精神错乱者的工具。虽然代表着被社会的排斥、放逐与隔离,但也成为了理想化的、自在飘游的象征。作者将西方古代人文典故和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元素相融合,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中搭建起联通现实与虚拟的桥梁,创设了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当代艺术语境。上述三件作品都是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交互转换,而田晓磊的神话(图 12)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中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扭曲了虚拟与现实的诙谐梦境。作者运用混合杂交、错位并置的手法,创作几十个人机结合、器官异化的生命体,在一个个由LED 屏框定的狭窄空间中魔性摆动、恣意舞蹈。放眼望去,又在荒谬、窘迫、错愕、茫然等心绪的笼罩下,汇聚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幻世界”。究竟是对人类未来进化讴歌的“神话”,还是对科技乱用产生的警图 13 彼得亨特纳 黑暗的影子 170cm110cm60cm 亚麻纤维(其一)图 13 彼得亨特纳 红色的龙 190cm160cm110cm 亚麻纤维(其二)SHANDONG&ART 81图 14 曲丰国 四季 150cm240cm4 布面油画觉与恐惧?艺术家静待着观众给出不同的答案。三、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艺术的创作更像是生命的过程,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对于艺术家来说,感性思维是创作的灵魂,它来自心灵身处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广阔无垠的精神海洋里纵情遨游。然而在创作中,个体的感性认知与情感的宣泄并不能任其随意发挥,更需要沉淀着人生阅历与生命感悟的理性品格的制约。正如哲学家苏珊 朗格所言: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这种人类的情感可以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意境和内蕴,进而提升艺术品的价值,使艺术成为沟通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桥梁。纵观本届双年展,绝大部分作品都呈现了艺术实践中感性与理性的完美平衡。有些作品从主观感性的维度出发,真挚强烈、直沁肺腑,却在激情的释放、挥洒背后,指向了精神世界的纯化与升华。在荷兰艺术家彼得亨特纳采用纸雕工艺创作的系列作品(图13)中,饱满艳丽的色彩与流动的线条、蜿蜒的褶皱完美融合,生成了一个个如海浪和火焰般翻腾起伏的神秘图腾,悬挂于半空,释放出浓烈炙热的情感,却又充斥着斑驳迷离的幻象。作者通过把握表现对象的特点,实现了艺术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同样奔放热烈的感性诉求也出现在油画家曲丰国的四季(图 14)中,为了追寻极致的情感表达,艺术家竟然选择一边奔跑一边作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任由直观察品评 82观察品评 82观察品评 82觉带动身体,在独树一帜的艺术行为中体验非凡的兴奋和快乐。同时,作品以“四季”为题,表明作者已将主体意识、创作行为与时间概念相互糅合,于激情的释放后最终内化为精神上的理性升华。韩国艺术家徐水敬(Seo)的作品透过圆看世界(图 15)也带有着鲜明的感性色彩。作品中,她用由几何图形组成的下水管道和都市建筑,覆盖了大自然的河流、湖泊、山脉、草原和天空。随性拼贴组合的物象搭配以清丽明亮的赋色,流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