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文化的散板——自由节奏...音乐中的结构特征与艺术功能_周全.pdf
下载文档

ID:2397995

大小:2.60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穿越 文化 散板 自由 节奏 音乐 中的 结构 特征 艺术 功能 周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 ():穿越文化的散板 自由节奏乐段在中西音乐中的结构特征与艺术功能周全,白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摘 要:自由节奏(散板)在众多不同文化的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对其跨文化的音响特征和艺术功能的共性尚未深究。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与西方 世纪音乐中(主要以钢琴作品为例)的自由节奏乐段或乐句在结构特征、音响特征以及艺术功能三方面的共性得出:可以按照自由段落在作品结构中的位置将它们分为“引子自由节奏”“尾声自由节奏”和“中间自由节奏”三大类,每种自由节奏均显现出各异的结构特征、艺术功能与内部的一致性。此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散板跨文化的、科学的、全面的认知,也是笔者试图弥补长期以来中西音乐比较研究在节奏节拍方面的空缺之尝试。关键词:自由节奏;散板;中西音乐比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长期以来集中于探讨曲式、旋律和较广泛的美学文化等问题,对于节拍节奏的研究较少。自由节奏()或散板,是指在没有循环性的节拍组织或者拍点间距持续不规律的节拍下进行的节奏,是在持续缺乏节拍感或规律的拍点的情况下出现的乐句、乐段或乐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自由节奏一般以散板的形式出现,分布在作品结构的不同位置,包括开始乐段、音乐高潮段落、连接部、结束乐段等,可见其重要性。琴曲中的散起、器乐曲中的散奏、山歌、号子、吟诵调等都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板的例子。散板的运用不但可以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找到,在许多不同文化的音乐中均能看到,有研究指出,完全自由节奏的乐种在全球至少有 多个,一半以上在亚洲音乐之中。自由节奏在全球各地音乐中的普遍性,证明了其穿越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关于自由节奏的研究寥寥可数。自由节奏(散板)有哪些种类?每个种类具有什么特征?在不同文化的音乐中具备怎样的艺术功能?在一首作品中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流于浅薄,而且相关研究多以专注于某个乐种为主。笔者希望透过本文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指出,西方古典音乐中的自由节奏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在结构功能和艺术特征方面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两者在艺术特征、结构功能及音乐表现力方面都有着很多跨越文化的共同点。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周全,男,博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表演风格。白雪,女,博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参见:钱仁康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音乐艺术,();钱仁康论顶真格旋律 中外曲式共同规律之一音乐艺术,()。参见:钱仁康句句双 天下同音乐艺术,()。参见:,:,(),。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一、散起(引子自由节奏)的特征与功能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板在开始乐段及结束乐段中的使用最为典型、常见。例如,唐大曲的结构一般是“散慢中快散”,散板乐段一共出现两次,分别在音乐的开始和结尾,开始部分的散板亦称“散起”,结尾部分的散板则称“散收”。这与 至 世纪的西方古典音乐的自由节奏出现的位置非常相似。散起看似零零落落,结构松散,但其实目的明确:为了实现对音乐的逐步启动和组织,为随后的主题铺垫,在音乐进入主旋律之前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情绪。达到此目的的手法主要有两种:“先声夺人”与“引人入胜”。(一)“先声夺人”手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武曲十面埋伏 的【列营】便是“先声夺人”手法的典型例子。这段散板是全曲的引子,在强烈的战鼓声和高亢的号角声中,描绘了古战场上军营垒垒、战鼓雷鸣、旌旗林立、战马奔驰的壮阔场面。整段散板由慢到快,随后时快时慢、速度多变且多有停顿,烘托出一定的紧张度、力度和气势。在演奏技法上,较多地使用了“轮”“拂”和“扫”的手法,一方面塑造出富有弹性且铿锵有力的节奏,另一方面也给人以刚柔相济、含蓄有力的威武之感,在一阵阵欲强先弱、欲放先收的紧迫气氛中,整个散板乐段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同为琵琶武曲的霸王卸甲和海青拿天鹅也是以“先声夺人”的手法展开的。除了琵琶曲以外,很多中国传统器乐曲均有此手法的使用,如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曲首处对草原美丽景色的渲染和对小姐妹放牧时嬉戏场景的刻画;唢呐曲百鸟朝凤引子部分对百鸟争鸣之声的描摹;笛曲早晨引子部分对旭日东升和万物复苏景象的描绘等。这种“先声夺人”的散起在民歌中也很常见,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值得注意的是,词调音乐作品中,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乐谱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四十五)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乐谱见治心斋琴学练要)其开始部分亦有明显的“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西方 世纪的钢琴作品中,李斯特的第 首超技练习曲“马捷帕”即是“先声夺人”手法的典型例证。这首练习曲由 个力度的分解和弦展开,以强而有力的和弦先声夺人,营造气势。紧随其后的是整小节的小音符装饰音的快速乐段,作曲家特意加上了“”(自由速度华彩乐段),提示演奏者用自由速度演奏。在音乐实践中,大部分演奏者以由慢到快的方式演奏此段,与紧随其后的第一主题的鲜明、规律的节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该主题的重要性。第 首超技练习曲也是以这种手法展开。而第 首超技练习曲则整首都具有“先声夺人”式自由节奏的特色,仿佛是整套练习曲的华彩引子。李斯特其他作品中使用本手法的典型例子还包括西班牙狂想曲但丁奏鸣曲和一些钢琴改编作品等。诚然,“先声夺人”式的引子自由节奏并非李斯特的独有手法,在其他诸多 世纪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常会出现。肖邦的例子包括 大调变奏曲 小调波莱罗舞曲 小调第 首诙谐曲 小调第 首钢琴奏鸣曲“英雄”波兰舞曲 大调船歌,以至小调第 首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的钢琴独奏开端和第三乐章的开端等等。无论是在中国传统音乐还是在 世纪的西方古典音乐,“先声夺人”式的引子自由节奏或散起,大致具备以下特征:以强而有力的和弦(音型)或重音展开;节奏变化多端,一般由慢到快;气势磅礴、气氛紧迫;随后的主题一般是轻快、紧张或激昂的。(二)“引人入胜”手法曲首散起另一种常见手法是“引人入胜”。与“先声夺人”不同,“引人入胜”式散起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具有“准备引发、铺垫导向”的作用,一般速度缓慢,力度较轻,而且往往由单声部旋律在无伴奏下开始,而随后的主题大多数也以抒情或悲哀为主。双管曲江河水(谱例)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引人入胜”散起手法的典型例子,这是一首辽宁鼓吹乐同名笙管曲的改编曲,其引子即为散板,由单穿越文化的散板 周 全 白 雪声部旋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展开,旋律音高逐渐上升,音符的时长逐渐变短,连续的四度上行以及徐缓、悠长的散节拍高度概括出全曲的基本情绪,神秘、如泣如诉、扣人心弦。最后以颤音作结,为接下来节拍、速度都相对规律的主题做铺垫。谱例 双管曲江河水开头()“引人入胜”式的散起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大量存在,不胜枚举。在器乐曲领域,绝大多数古琴曲的开始部分即有运用,其他器乐独奏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唢呐曲一枝花、笛曲鹧鸪飞等。在声乐曲领域有南戏荆钗记男祭【北新水令】和【南步步娇】唱段、拜月亭双拜【二郎神慢】唱段、琵琶记吃糠【山坡羊】唱段以及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唱段等。世纪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引人入胜”式的引子自由节奏一般也是以单线条旋律慢慢展开,并跟节拍、和声鲜明的第一主题形成强烈对比,为音乐做情绪上的铺垫,起到引导作用。李斯特的例子包括两次出现“”(宣叙调)记号的第 首匈牙利狂想曲。这段宣叙调由单线条旋律展开,音符的时值逐渐变得短促,和江河水的引子一样,以颤音加上一连串小装饰音作结。同样的手法也可以在第、第、第、第 以及最后的第 首匈牙利狂想曲找到,当中许多都写下了“”(华彩段)的标示。这也存在于李斯特所有的钢琴作品体裁中,包括 小调音乐会练习曲 舒伯特“鳟鱼”改编曲,以至 小调奏鸣曲等。肖邦的 小调第 首叙事曲 小调幻想曲 大调音乐会快板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的钢琴独奏均以“引人入胜”式的引子自由节奏展开。这些例子再次印证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起与西方 世纪音乐中的引子自由节奏,在音乐特征和艺术功能方面有着高度的吻合性。它们大致具备以下特征:以节奏较缓慢的无伴奏的单线条旋律展开;节奏变化逐渐增多,音符时值由长变短,使音乐渐入佳境;气氛孤独、神秘;随后的主题一般以抒情、忧伤、或悲哀为主。二、散收(尾声自由节奏)的特征与功能无论在 世纪西方古典音乐还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板不仅局限于出现在某首作品或乐章的开端,往往还出现在结尾。这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一般称为散收,如唐大曲、琴曲,或民间的山歌、号子等。正如散起、散收在西方古典音乐中亦能窥见,欧洲 世纪很多器乐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最后的华彩乐段就是例证。结束乐段中的散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音乐表现有着高度的概括。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收与大部分肖邦、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尾声自由节奏乐句或乐段的特征及功能都有着高度的吻合。散收的手法大致分为两种:“延伸式散收”和“戏剧式散收”。(一)延伸式散收延伸式散收在中国传统器乐曲中较戏剧式散收更为常见。其节拍散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音乐逐步停止,一如白居易在其霓裳羽衣舞歌中所描写的那样,“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这一“曲终长引声”就是为了制造出意犹未尽的效果,中国传统器乐曲尤其是属于文人音乐范畴的古琴曲,往往会在结尾处着重塑造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广陵散潇湘水云鸥鹭忘机流水等。延伸式“散收”在西方古典音乐中也常被使用,、世纪很多歌剧咏叹调的华彩式结尾便是例证。一些 世纪的器乐作品也延续了这一创作手法。在肖邦的音乐中,自由节奏的结束乐句或乐段非常普遍,其中以延伸式为主。在众多例子当中,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 大调夜曲 中的尾声“华彩乐段”(谱例):个小音符装饰音,加上“”(无速度)、“”(渐慢)和“”(逐渐消失)的记号,配以踏板的延长使用,营造出余音袅袅般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延伸式的尾声自由节奏在肖邦的其他夜曲中也能找到,包括 及。而在李斯特的钢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作品中,也有若干延伸式尾声自由节奏的例子,包括他的 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叹息,以及练习曲 中的第 首及第 首,第 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第一年中的第 首暴风雨等。谱例 肖邦 大调夜曲 第 小节,莱比锡:彼得斯版,以下是延伸式散收的主要特征:自由节奏在大型段落、乐章或作品的最后一句或者倒数第二句的结尾出现;一般在速度较慢、较抒情的作品中使用;延长、延续音乐的气氛;营造出“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给欣赏者带来回味无穷之感。(二)戏剧式散收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戏剧式散收之一,是传统戏曲中的“煞尾”,这种形式在北宋的唱赚和诸宫调中就已存在,如西厢记诸宫调中的凭栏人缠令(谱例),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 中记为“一套九曲”,其中,第 曲即【煞尾】。类似的例子还有元杂剧中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罗贯中的风云会、白仁甫的东墙记以及关汉卿的蝴蝶梦等。这种缠令(或套曲)形式中的“煞尾”,是作为放在最后的曲牌(或曲牌变体)使用的,用散板演唱,起到了尾声的作用。戏曲艺术中的“煞”在歌曲艺术中亦有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元散曲。谱例 凭栏人缠令开头(笔者根据录音记谱整理)肖邦音乐中戏剧式尾声自由节奏涵盖不同体裁,较小型作品的例子有夜曲 ,大型作品的例子有 小调第一叙事曲 和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后者甚至最后一个乐章整章都有段落式尾声自由节奏的倾向。在夜曲 中的倒数第 小节,肖邦大胆地抛弃小节线,把超过 个单位拍的音符,加上数个延长符号和小音符装饰音放在同一个小节中,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希望在此处自由节奏的意图(谱例)。整首作品在强劲而饱满的和弦之中作结,与之前的段落形成强烈对比,给作品带来戏剧性的终止感。谱例 肖邦夜曲 第 小节,哥伦比亚,:理查德约翰逊版,这种终止手法在 小调第一叙事曲 与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的终止手法非常相似,最后的自由节奏段落相对自成一体,以和弦和双手八度弹奏的单旋律为主,最后以强力饱满的和弦收尾,给作品带来戏剧化的终止。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结束部分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