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办公室主任
主要
标志
硬核办公室主任的主要标志
硬核办公室主任的主要标志
很高兴到XXXX与大家交流。在座的大都是办公室主任,我着重讲一讲硬核办公室主任的三条标志:精准办文,高效办会,稳妥办事。
关于精准办文
精准办文,包括起草公文和传递公文,重点和难点是起草公文。所以,我们侧重研究公文起草问题。主要讲以下五点:
第一、发扬“四不怕”精神
在近40年的各级机关生涯中,我基本上是与文字材料打交道,深切体会到,办文当然要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也就是说需要有才气,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力气,更需要有好脾气。具体来说,要发扬“四不怕”精神。
一是不怕吃苦。文字工作确实是一个苦差事、累差事。业内戏称“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上火)。记得我刚到机关工作的时候,流行着一首“好了歌”:人人都说秀才好,笔尖走马任逍遥。怎奈头上紧箍带,吃苦受累谁见了。
说办文苦,首先它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我在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都干过,无论是宣传部门的新闻报道,还是组织部门的内部材料,都是创造性的劳动。要步入笔下生花的境界,有文字功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笔杆子的“思想”,不是凭空就有的,需要平时多调研、常积累、勤思考。所以爬格子人的大脑,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当任务下达,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心上,走路的时候在想,吃饭的时候在想,连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半夜时分突然有了灵感,再困再累也得爬起来记在纸上,生怕一觉醒来忘了。
办文之苦在八小时之外,没有吃苦耐劳、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的精神,是很难坚持的。时下对于加班加点写材料、推材料,似乎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磨砺不成熟,不加班不成才。真正有作为的“笔杆子”都要经历吃苦过程,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时因为一个问题,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痛苦地琢磨好半天,还可能没有结果;有时感到脑力不足,身心疲惫,心理和生理承受到了极限;有时时间紧,往往夜以继日,连续加班,打通宵甚至连续几个通宵都不鲜见。时常被累得眼睛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脑袋懵懵的,身子飘飘的,两腿软软的,身心疲惫不堪,心理和生理的承受都到了极限。所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熬不了夜,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要把文办好,就要自觉做到,不怕吃苦,甘愿吃苦,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这是办文必备的精神之一。
二是不怕返工。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写一遍就成功的情况比较少见,反复修改,甚至多次返工的事经常发生。有一次,我同国务院办公厅的局处级干部交流体会,他们都是给国务院领导和部委领导起草讲话的大手笔,他们起草文件和讲话,也不是一遍就成功了的,从起草前到成稿后,从内容到形式,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经常搞文字工作的人,对“返工”现象司空见惯,让变路子就痛痛快快地变路子,让改句子就痛痛快地改句子,让换例子就痛痛快快地换例子,改多少遍也不能发牢骚、发脾气。
三是不怕批评。机关干部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精心搞出来的文字材料,不被领导认可,受到批评甚至严厉批评的事时有发生。我所在的单位有一位领导,自己文字水平非常高,对部属要求以文字刻薄而著称。他看到机关干部送来的草拟文件不满意,经常不客气地说,真想不到你在机关工作这么多年了,竟写出这样烂的材料,还有脸呈送给领导,如果我是你,干脆从楼上跳下去算了。有时候,他看完送来的稿子不满意,就自己动手修改。改完后把起草的机关干部叫来,指着稿子说,你写的东西我改过了,只用了一个标点,还是换了地方用的。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批评不进步。如果你能经受得住批评的考验,就不愁成不了办文高手。
四是不怕无名。同样是“爬格子”,作家、理论家、教授和其他爱好写作的自由撰稿人,文章发表后可以拿到稿酬,可谓“名利双收”,承办机关公文,不是为自己写作,做的是幕后英雄,干得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能到处张扬,不能自吹自擂。所以,要成为办文高手,必须冲破名利思想的羁绊。
第二、贵在积累资料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尽快成为办文高手,有没有捷径可走?我想,平时注重积累资料,可能就是一条最佳捷径。
机关干部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可以说多多益善。就办文的需要来讲,我认为可按“飞机型”来积累。飞机有机头、机身和机翼,有了它们就可以鹏程万里、翱翔蓝天。
(一)“机头”类资料。
“机头”是管方向的。起草机关公文,不是个人随心所欲,文中的思想观点、倾向性意见包括对策措施,都是要有依据的,这类资料就是保证你正确行文的依据。具体来说,“机头”类资料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政方针类。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重要文件和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它们决定着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前途,是各级组织行动的指南、决策依据,必须搜集整理,掌握手中,最好熟记心中。
二是政策法规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又提倡依法行政,政策法规类的资料必须认真积累。它们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化,层次上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生、宗教等各个方面,而且都是带有刚性、强制性,在实践中只能遵循不能违反。任何人无论多聪明,不可能都记在脑子里,但是只要你留心把它们积累起来,用起来就查阅方便多了。当然这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涉密的资料要进行脱密处理或妥善保管,不能违反保密规定,更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三是时事政策类。大凡是办文高手,大都对国际国内总体形势、重大变化、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政治方面的如意识形态、军事、外交、人权,经济方面如主要理论和流派、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重要政策和机制创新,社会发展方面如重大事件、舆情动向、关注热点等,虽然积累这些资料在公文起草时未必能全部用的上,但是对于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科学研判形势,在总体格局中找准工作前进的方向,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机身”类资料。
“机身”是基本载体,这类资料实际上指的是支撑公文主体的基本资料。常言讲,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类资料,“巧媳妇”就会成为有“米”之炊。
机关各类公文虽然写法各不相同,但都跳不出“说理、说事、说人”的基本功能。说理,就是阐述理论依据、思想认识、基本观点等;说事,就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说人,就是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方法与作风、素质与能力要求等。我们积累资料,就要围绕着满足公文这些功能去积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派上用场。
关于“说理”的资料,已在“机头”类的积累中涉及到。这里主要是积累“说事、说人”类的资料。
一是大事、要事资料。这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外的、本地和外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教训等等。占有大事、要事资料,有利于起草公文时站在全局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是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基本情况是一个地方的人口、土地面积、行政区划、风土人情、决策部署、重大成就、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都需要积累起来,牢牢记在脑子里。相对来说,基本情况是“死”的,还容易掌握一些;发展动态则是“活”的、是千变万化的,必须通过经常性的观察、分析、研判、综合才能把握得住。如果这类资料积累不够,写起东西来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手,要么不得要领、乱写一气,要么拾人牙慧、缺乏特色。
三是典型事例、典型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是领导机关一贯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中,都离不开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通过引用典型经验激励先进、阐释观点、启发思路,提出任务和要求。因此,平时要通过读书看报、浏览网页、调查研究等各种形式和机会,发现和了解典型,包括地点、人物、事件、成果、主要经验以及有关数据等,都要记下来,以备在起草文字材料时运用。积累典型资料力求全方位,个人的、集体的,本地的、外地的,正面的、反面的,等等,都要多积累一些。这样就能做到“手中有典型,下笔时不慌”。
四是社情民意。社情民意是社会的“晴雨表”,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机关干部起草文字材料不可或缺的“信息源”。获取这类资料的渠道很多,包括专题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了解、登门走访、网络搜索等等,只有把社会上和单位里或行业中带倾向性、苗头性、规律性的东西都掌握住,才能使起草的文字材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三)“机翼”类资料。
机翼是腾飞的翅膀。这类资料实际上为公文增色、美容的资料。那么,这类资料包括哪些呢?
一是历史典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这类资料看来与机关公文写作关系不是很大,但有时又确实用得上。比如有时引用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增加文稿的厚度和可读性、生动性。例如李瑞环同志在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中,运用了这样一个典故: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于是兄弟不再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又盛开如故。晋代陆机作诗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李白感慨道,“田氏仓猝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实践证明,历史典故运用得当,可使公文增辉、增色。
二是名言警句。这主要是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的语言,句子不长,但字字珠玑,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引用到机关公文中,往往会成为“亮点”、闪光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梁不正下梁歪”“屋漏在下,止漏在上”,等等,即通俗易懂,又一语中的,引用的好,画龙点睛,往往使文稿增色不少。
三是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是非常丰富的,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如“打铁先得自身硬”“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先看前两名”,等等,所以,积累和学习群众语言,是办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四是例文范文。起草公文经常提出一些带战略性、纲领性的东西,包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等,有些机关干部为寻找合适的句子而煞费心机,而类似的句子在报刊文章和文件、信息上俯拾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那些质量较高的公文例文范文,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五是流行新名词。当前,我们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加速进行,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催生了大量的新名词,同样需要积累熟记,并把握其内涵。如,中国梦、正能量、改革红利、量化宽松、安倍经济学、3D打印、大数据、微时代、光盘族、低头族、土豪、流动性、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4G、吐槽、点赞等等。流行语的积累和运用,能使公文语言跟上时代步伐。
第三、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机关行文的最佳模式是两个结合,一是上情与下情结合,二是领导意图与机关指导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其中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最关键环节。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地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我
以起草领导讲话为例,谈一谈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浅见。
大凡领导同志要在某个会议上发表讲话,都会把起草讲话的人员找来“面授机宜”,即把意图交代清楚,如讲几个什么问题,着重强调什么和解决什么等等。这时候你必须认真听,认真记,认真理解,最好把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