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怎样
提高
领导
讲话稿
思想性
怎样提高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怎样提高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有些同志在起草领导讲话稿前,也看了不少材料,听了许多情况介绍或汇报,可是一到写时,还是雾里看花,停留表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写不出应有的深刻的思想性。
首先,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这一“法宝、开掘思想的深井。
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把事物放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分析中,查找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来把握事物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内部规律。也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把各个事物、各个属性有机地联合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剖析事物内部结构,由表及里,挖掘发展变化深层次动力,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同一。不能满足于抓住次要的或枝节性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能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出事物内在的联系;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能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只有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能思想深刻,才能拨动心弦。
开掘思想深井到了关节点上,你多挖那么一两锹,泉水可能就喷涌而出,少那一两锹,就可能是一个枯井。然而,这“一两锹”挖得准不准、挖下去能否见效,要看你有没有掌握辩证法这一真功夫。实践中,有的讲话稿通不过,反复改,常见的问题有,说好时“一片大好”,说差时“一团漆黑”,不讲两分法;说这项工作如何重要时,不兼顾其他重要工作,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说问题时,从现象到现象,不能就事论理,揭出原因和本质;说了一大堆矛盾,但指不出主要矛盾是什么;讲了一大通对策,但未挑明根本对策是哪条,这样就很难启发人。要对所讲问题用两点论、两分法等辩证思维进行全面分析,善于由小见大、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地深挖下去,揭示矛盾的本质和主流,使解决问题对策科学化、具体化、条理化,让人听后越琢磨越有味道,甚至回味无穷。
邓小平关于世界大战较长时间打不起来的讲话,他作的分析是很典型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他讲:“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山、散、洞’的方针,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这几年我们仔细分析了形势:第一,苏美谁也不敢先动手……第二,苏美战略布局没有完成……第三,第三世界、中国、第二世界,包括苏美的人民都不希望、不支持战争……”邓小平从天下大势出发,简明扼要地抓住了世界大战较长时间打不起来的本质原因,讲清了道理,说到了关键,令人心服口服。
再是,要勇于面对问题,在就事论理中揭示规律。
讲话稿出思想,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领导讲话影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可以说,问题是讲话稿论理的基础、出思想的引线、感召力的关键。写讲话稿必须抓“一碰就响”的热点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抓反映发展规律的根本性问题。
达到上述要求很难,因为面对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更需要大勇与大智的结合。这就要求作者面对问题勇于揭不能捂。捂,只能使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越捂问题越多,积重难返;只有揭,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吻合,在揭露问题中解决问题,获得新进步。揭露矛盾和问题开始可能难受一些,甚至要承担一些责任,但却能变坏事为好事,变被动为主动,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
面对问题,要善于从局部的感性的表象里跳岀来,用全面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解决问题的思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讲稿的“眼睛”,具有振聋发联的效果。比如,有一段关于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真挚感情的讲话,概括得就很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而有的讲稿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讲话稿是为讲话者叙事、说理、解惑等需要而准备的,常常要在稿中确立一种观点或批驳一种观点,以对听众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就事论理性。为此,一方面要用充足的理由,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说明问题,教育听众;另一方面需要融理论于情感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话稿中的理,通常指反映客观规律的基本理论、道德观念,或是科学文化知识及方法、经验等。说服听众的根本在于以理服人,好的讲话稿,无不具备阐述道理方面的精辟而透彻。同时,要有新鲜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代感,避免老生常谈。
《礼记•大学》中有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领导讲话也应如此地给人耳目一新、次次有新的感觉。
推陈出新出思想,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解放,实质上也是人的自我解放。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罗说:“传统是在我们背后的东西,有时候会推着我们往前走,但是传统永远不会是我们前方的东西。因此,我一直认为,我所建造的是未来的传统。”“一个建筑师并不是其作品的主人,而是一个仆人,而既然做一个仆人,就要做一个好仆人。建筑师不该总是抱着'我要建一座地标建筑’的想法去设计作品,而是时刻想到公众——那些走种自我的解放。推陈出新出思想贵在解放自我,没有自我的解放,就没有思想上的解放。自我解放不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观念更新,更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价值重建。
英国作家王尔德有这样一句名言: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喜欢新生事物是人的天性,哪怕是听人讲话。如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套话连篇,翻来覆去总是那老一套,就很难感染人。所以领导讲话应不落俗套。
《孙子兵法》上有段话也非常精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气意思是,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举秋毫之重算不上有力,能见日月之光算不上眼明,能闻雷霆之声算不上耳聪一样。
高明人必有高见,有高见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我们虽然不可能处处做到“语出惊人”,但也要时常讲出些新鲜话。如果都是些似曾相识的事例,老调重弹的观点,程式化的篇章,肯定倒人胃口,讲话就达不到应有目的。
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急不择言的根源,不在于没有想的功夫,而在于有功夫的时候没有去想。”起草讲话人员是有功夫去想领导讲话的,要在多想中选择因时因事因人的不同表述内容和新的方法,即使对同一件事、同一批听众,作两次讲话,也应注意变化,在变中求新、求活、求精彩。
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既要有对上级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宣讲,又要围绕贯彻落实,有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阐述;既要全面辩证,不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准确生动,不离腔走板另搞一套,使人不得要领。有经验的起草人员常常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思想观点,把深刻埋在浅显中,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还应该注意处理好新老话题的关系。起草者一般都想写一些过去没讲过的话、没涉及的问题,这种求新精神应该提倡。但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老和新是相对的,而且往往是父织在一起的,可以说是老中有新、新中有老。不少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许多话题,过去讲,现在讲,将来还会讲。事实说明,新话题能写出好讲话,老话题同样也能写出好讲话。
不过后者更难一些,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要跨越这个难关,就必须勤于思考,反复比较,注重与时俱进,在讲老问题时找出新的角度,谈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说到底,就是要提高新形势下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善于在“推陈出新”和“旧题新作”中实现有机统一,也是讲话稿岀思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