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雕塑
肖像
探析
吕相勃
传统雕塑 TRADITIONAL SCULPTURETraditional Sculpture 传统雕塑92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93中国传统人物雕塑中,可以称之为“肖像”的作品为数并不多,因为中国古代的人物雕塑大部分是一种符号的象征,如在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塑中的人物雕塑部分,大多是以功能性为主,故多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肖像”本就是舶来之词,即在艺术领域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外在特征并使之固定在某一艺术媒介之中。故,传统雕塑中符合这一特征的肖像雕塑大多存在于高僧像、供养人像、帝王肖像和被奉为神明的人物塑像。但是,虽说符合概念性的“肖像”雕塑不多,但其作为中国传统雕塑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其造型逻辑和艺术语言样式始终与中国传统雕塑和绘画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佛教造像东传到我国之前,可以称之为具有写实性和具有肖像特征的雕塑当属秦始皇陵兵马俑。由于兵马俑的构造方式为分段烧制,除了头之外的部件均有固定的模具。然而,兵马俑的头部则体现出了强烈的“肖像”特征,即人物的形象各不相同,并且具有极其强烈的写实性。如(图 1),如果我们把几个兵马俑雕塑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人物的面部具有很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显然是符合肖像这个概念的。因为人物的头型、五官特征等均体现出一种现实性和特征性。这时雕塑的处理基本比较概括,首先是因为陶制泥土材料的限制,其次是古代工匠用最有效的手法去表达人物最典型的特征。而且,这种典型性也是中国传统雕塑的最独特之处,以至于后来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脸谱化”的民间人物雕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天津的泥人张和福建、浙江一带的木偶戏人物雕塑等。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大批的人物雕塑开始被制作出来。由于佛教造像中有严格的造像仪轨,所以当时的工匠基本是按照佛像粉本作为参照,故在造型的特征方面不具备较强的肖像性(图2)。然而,在一些高僧像和供养人像方面存在一些可以称之为肖像的作品,如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窟便是晚唐时期河西释门都僧统洪辨的影窟(图 3)。如果拿这件雕塑和典型的宗教雕塑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其保留了更多真人的特性,如人物的颧骨比较突出,眉弓和眼眶的塑造体现出了老者的形象,而且眼角的皱纹很深,特别是人物的额头与眉弓衔接的处理方式体现出一种写实性。另外,雕塑头颈衔接自然,身体被袈裟覆盖,袈裟的衣纹是依据人物内部结构的变化来进行组织的,雕塑整体表现出一种静穆之感。宋代之后,中国传统佛教造像开始出现世俗化的特征,这些塑像开始去参照现实人物,来进行形象的塑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的罗汉像,从(图4)这件塑像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面部处理比较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颧骨比较饱满,嘴和周围的结构真实而自然,外眼角的皱纹与眼皮和眉弓衔接合理,而且在颈部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乳突肌的形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传统雕塑开始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甚至有可能开始去“写生”了,虽然其塑造的依然是宗教人物,但体现出了极强的写实性并具有一定的肖像特征。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世俗文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流行,以及戏剧艺术的兴起,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脸谱化”特征的肖像雕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关公像”。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身长九尺,鬓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弱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眼珠是用晶莹碧绿圆玉片镶嵌而成,明显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秦始皇的兵马俑中的人俑头像十分的写实,每一个兵俑的形象都各具特色,展示出不同的性格。麦积山供养人以及大足石刻的养鸡女,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生命气息,从而实现以像弘法的作用。创作于北宋元晋祠人物彩塑更是一绝,殿内彩塑四十余尊,佑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中国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具有肖像性质的人物塑像之一。中国古代造像塑绘一体,其人物形象虽有肖似的追求,但是并没以纯粹体积造型的角度进行探索,更多的是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提炼形成。比如,中国元朝王铎所着的写象秘诀中谈到画人像的方法,他把人的脸型归纳为八种类型,谓之“八格”,即,田、由、国、用、目、甲、风、申,“面扁方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倒挂形长为目,上方下削为甲,扁阔为风,上削下尖为申”。由于脸型的概括和归纳总结出的模块化脸型,在进行人物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脸型系统来套写生对象。再有麻衣相法就将人的形象归纳成位金、木、水、火、土五行脸谱,并与命理运势相结合。因此中国传统造像中更多的是心有成竹为主与目击眼视为辅助的一种造像体系,是源于客观现实概括归纳出的典型模型体系。在此逻辑上再概括归纳五官须眉,比如双林寺“韦陀”造像来看,其面部线面体结合,拆分面部五官可以,在其他四大天王中的形象中找到许多的对应,即模块化的造型元素。中国传统雕塑肖像在整个的过程中都包含雕塑之外的许多因素,更有文学艺术的倾向,可看出中国传统雕传统雕塑之肖像探析An Analysis of Portraits of Traditional Sculpture文/吕相勃 by Lyu Xiangbo(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博士)塑有一种东方精神内涵的意向性语言。而近百年的西方传统写实体系的肖像,则是严格尊重个体人物形象的特征,依照体积空间、解剖结构等纯粹的一套再现体复刻系的造像体系。自第一代雕塑家将法国的写实雕塑介绍进中国,写实雕塑就成为中国美术现代性标志之一,也成为中国学院雕塑教学的基本准则。建国后,一批新中国的雕塑家被派往苏联学习,同时一批苏联雕塑家被介绍进中国从事雕塑教学。的教学思路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全面介绍进中国。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成为学院雕塑教学的主体。还创作出大量的人物写实雕塑,与他创作的抽象雕塑相得益彰。川美雕塑从具象写实、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研究和具象雕塑的形态研究出发,都会有肖像造型贯穿其中。比如四川美术学院收租院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就是在写生写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人物肖像集群。后续 60 年代那些老一辈艺术家的部分创作,基本上都延续具象的“路径”,所以自然而然影响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路径和课程方向。纯粹技术而言,在写生过程时候,心境可以是空放的状态。纯粹是基于雕塑本体语言的研究与探索。运用物理测量,透视变化来探究具体的造型。因此其科学性很高,通过严格训练,以及工具的测量比对可以很迅速的掌握,提升了眼睛对体积空间的敏锐度,也强化了手塑造与眼睛观察的统一。这是分科治学的典型,从原本包含颜色质感温度的活人形象为对象只是提取其体积来表达。虽然历代西方肖像也是包含色彩的,但是传播到中国之后,其色彩就被放弃了,色彩归色彩,实体归雕塑。中国传统造像在表现形式和造型处理是有别于西方雕塑的,具体的表现在中国雕塑是“以意造型”,西方雕塑是“以形造型”,不同的理念形成了不同的雕塑语言范式。于我而言,比较重要的一个作品那山、那水、那人,在创作期间我思考是否能在西方那一套雕塑的形体表达语言中,试着将中国画的写意性和线性绘画的因素介入到雕塑中来。所以在这件作品上明显能看到一个强化的、整体的、立体的头部形态,同时注重了很多“线”的表现。在我们过往的雕塑作品中没有这样处理的,我大胆地把中国化的一些元素或者说那种感觉、意境还有其线条的表现方式,融入作品当中,所以这件作品表现了我的对肖像作品的一种理解。雕塑肖像的研习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对于每一位雕塑从业者来说这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创作展现自己艺术风格的载体。因此要站在美术史的角度与线索上去观察、思考。同时还要站在当代的语境和世界背景下去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雕塑作品。图1 红山女神图4 收租院群像图2 养鸡女 大足图5 那山、那水、那人铸铜 552624cm 2002年图3 麻衣相法 图6 毛泽东铸铜654332cm图1 秦始皇陵兵马俑 陶 秦代 陕西咸阳图3 敦煌莫高窟17窟洪辨像泥塑彩绘 晚唐 甘肃敦煌图2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造像石刻 北魏 河南洛阳图4 灵岩寺罗汉像 彩塑 宋治平三年 济南长清传统雕塑 TRADITIONAL SCULPTURETraditional Sculpture 传统雕塑94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95中国传统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就视觉效果而言,可以概括为类型化和个性化两大类。类型化雕塑依托粉本传承,传承过程中不同时代的服饰出现了迭代和并存,后世辨识过程中可以根据服饰的变化和身份的界定进行概括。个性化雕塑则是更注重具体表现对象(模特)的个性化特征表现。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分类可以提供对视觉效果评价的帮助,即从对表现对象界定的角度进行区分,即生者之像、亡者之像、神佛之像。不同表现对象对视觉效果有不同的诉求,但在超越时间限制之后评价系统则会趋同。生者之像即人物肖像,主要是作为神佛之像供养人身份出现的,也有被作为单独供奉的情况。(图 1、图 2、图 3)生者之像较为注重人物个性化的表现,但是由于创作者的水平不同,所以作品的质量有较大区别。总体而言,这些肖像较为活泼生动,避免了程式化的表现,衣冠服饰也遵从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唐玄宗和唐肃宗等帝王都将自己和重臣的肖像雕塑陪侍在作为祖先的太上老君像旁边,从现存老君像残件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当时陪侍的君臣肖像雕塑写实程度很高。(图4)亡者之像或随葬墓室,或在祠堂作为供奉对象,传统雕塑肖像(神像)的“传神”与“通神”The Expressive and Psychic of Traditional Sculpture Portraits(Statues)文/耿纪朋 by Geng Jipeng(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亦是注重个性化表现,如前蜀王建墓出土的雕像,又如作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丁兰刻木事亲之木像。(图 5)神佛之像因为没有具体参照的对象,并且在历史流传过程中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以至于多以程式化的形式出现。程式化的雕塑如何被观众或者信众认可,则是雕塑家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东晋戴逵雕刻佛像的故事。戴逵曾雕刻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的木像,之后在帷帐中秘密听取议论,用三年的时间沉思修改才最终完成,形成既符合佛教造像仪轨,又满足华夏审美习惯的中国式佛像新标准。全真教第六任掌教大宗师清和真人尹志平所述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中,塑师王才请教塑道像法,尹真人从道像要符合道教礼仪和道像相法的外在之术谈到内相的内通于理和妙出于道的最终追求,指出人心与天地相始终才能塑造出沟通人与道的道像。中国传统雕塑肖像(神像)的评价系统有其自身传统,写实固然重要但并非其全部,传神更是其内在的创作和审美诉求。肖像作品特别是生者之像注重传神,亡者之像和神佛之像更注重像与观者之间的沟通,是为“通神”。借用顾恺图7 泥人张彩塑图1 杨真造天尊像开元十四年(726)美国费尔德博物馆藏 李凇摄图6 云冈石窟第 19 窟主尊(局部)北魏 李凇摄图7 云冈石窟第 20 窟主尊(局部)北魏 李凇摄图2 天宝甲午造天尊像,天宝十三年(738)波士顿美术馆藏李凇摄图3 开元二十九年(741)焦嘉令造天尊像 芮城县博物馆藏李凇摄图4 唐代汉白玉老君像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李凇摄图5 前蜀王建坐像永陵博物馆藏 笔者摄图5 关公像 明代 木雕故宫收藏图6 浙江泰顺木偶戏木偶雕塑风凛凛。”如(图 5)这件明代的关羽立像就体现出作者对文本形象的解读,雕塑脸颊饱满、眉高挑、丹凤眼、眉头紧皱,体现出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另外如泥人张彩塑和浙江、福建一代的木偶戏雕塑,基本都是通过文本和粉本为依据来制作人物肖像雕塑,其形象惟妙惟肖,创造出了与其他民族所不同气息的传统肖像雕塑,体现出中国传统雕塑追求神似特点,其在形体的处理上与传统人物绘画一样造型概括简练,同时特别注重对线条的把控。(图 6、7)总之,相对于西方更加注重视觉真实的肖像作品来说,中国传统雕塑肖像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真实,这种形象思维是由人物的外在相貌和内在性情共同决定的。同时,在造型上,中国传统雕塑的肖像作品更加概括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