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文
浓妆
相宜
公文:“浓妆”“淡抹”要相宜
公文:“浓妆”“淡抹”要相宜
我国公文历来尚简,视简为文章之极则。
但繁简是相对而言的,并非一概而论。因为公文写作是多因素度量的结果,有很强的灵活性。
我一直有个观点,写文章如同解数学题,在底层遵守着数学函数y=f(x)规律,写法随人、文、物、事、时等变量变化,甚至笔法的繁简等问题,也遵循着这个逻辑。
所谓繁简,即表述的详略问题。
如何度量这种关系?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四把尺子”,供“笔杆子”使用。
1、以事为尺:文随事走
所谓“事”,是指文稿描述的客观事物,即表述的内容本身。
文稿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写作中何时详写,何时略写,我觉得关键要服从内容安排,随事而制。
怎么做到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五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1.多则繁,寡则简
比如,一个科室的工作总结,一两千字就可以说清楚,若是一个单位的总结则不然,涉及面广、方方面面都要兼顾,没个几千字下不来。
2.实则繁,虚则简
对于言之有物的真材实料、言之有理的真知灼见、言之有情的肺腑之言,可以深入细致地分析,反之就尽量从简,甚至略而不谈。
3.难则繁,轻则简
对于背景复杂、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可多分几个层次、多换几个角度,对于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可概括性地表达,只要让人看得懂就可以了。
4.重则繁,轻则简
对于重点、难点、亮点,以及各方关注的焦点、热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意义重大的问题,浓墨重彩地写,无关紧要的问题,一笔带过也是可以的。
5.新则繁,旧则简
对于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有必要重点写、详细写,而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情况,就不要过度展开。
2、以文为尺:量体裁衣
所谓“文”,即文种、文稿的体例范式。
在党政机关中通用的十五种“法定文种”中,每种都有特定的体例,有的简略,有的相对复杂。
像不像、三分样。一篇得体的文稿,首先要学会量体裁衣,让形式更符合文体特征,让人一看,就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何才能量体裁衣?我的经验是看两方面情况:
首先,看文种类型。
不同文种有不同特点,有不同表述方式。
有些文种结构简单、语言简洁、篇幅简短,如请示、批复、命令,多的几百字,少的只有十来个字。
比如,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仅660余字,精炼至极,堪称学习的经典文本。
而一些综合性文稿,如讲话稿、工作报告则不然,结构相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字数少的一两千字,多的上万字。
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共分为十三个部分,长达32000多字,篇幅非常宏大,绝非通知、批复等文稿可以比拟。
其次,看文稿的内部结构。
文稿的内部有不同的表意模块,有的用来谈认识、谈理念、讲意义,有的用来讲措施、讲方法、提要求,有的讲面上,有的说点上,模块不同,表述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起草工作指导意见,对于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核心板块,一般要写深写细,不厌其精、不厌其实,而对于认识、思路、原则等板块则不用过度展开,点到为止即可,对于点上的情况,可以详尽一些,而面上的概括,则要尽量归纳概括,抽象简洁。
3、以时为尺:审时度势
所谓“时”,指的是文稿在某个时代所应该体现的特征,或在某种场合对问题提出的时间要求。
一篇文章到底该详写还是简写?我的观点是,审时度势,把文稿放到具体的“时间”背景下来考虑,做到因时而变。
要理解所谓的“时”,需从两个维度切入:
第一,“时代”维度
我感觉,好文章要体现时代性,古人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讲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一篇与时代风格格格不入的文章,很难算得上是好文章,至少不会是受欢迎的文章。
时代,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大背景,是底色,是基本盘,因为一个时代所具备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文稿写作的。
比如说,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写作的场景已经不再是用笔写,而是用电脑“打”,素材收集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的越来越容易,想把一个问题写通、写透,在单位时间内就变得容易了。
而在古代就不同了,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书写成本高、效率低,行文就力求简约,如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就说:“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讲:“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
可见,高明的写作者在写作时,都会站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写作,让文稿符合时代要求,彰显时代精神。
第二,“时间”维度
我觉得,识时务的文章还要符合具体场合的时间要求。
时间,在写作中算是小背景,比如,这篇稿子多长时间要报出去、汇报时给几分钟的汇报时间,等等,时间充裕的可以多写,时间紧迫的则必须少写。
拿汇报材料来说:在某些场合,汇报的时间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讲的复杂了会超时,挤占别人发言时间,讲简略了,时间用不完,浪费了可惜。
这就需要写作者在写作时把握好这个度,充分考虑时间的因素,做到看菜吃饭,根据时间长短来确定表达繁简。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如发生了遇到自然灾害或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事件情况,汇报材料就要尽量求简,长话短说,简明扼要,不要纠结与细枝末节,让上级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实情原委,作出最及时的应对。
若是时间较为宽裕,汇报稿就可以适当增加篇幅,把工作汇报得尽量详尽。
4、以人为尺:用户为上
所谓“人”,在这里主要是两种对象,一种是文稿的审核使用者,另一种是文件的执行者,或受众。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文稿繁简的主导因素,一篇文章到底该如何表述,关键要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求,做到柔性化写作。
对公文而言,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文件的审核者,通俗说就是领导。
领导往往是文稿的最初“消费者”,往往要考虑他们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写讲话稿,必须围绕领导者要求来写,同时还要考虑领导职务特征、身处何处、目的意图等因素。
以汇报材料为例:
若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一般直奔主题,要言不烦,讲结果,讲成效;若作为上级安排工作,则可以适当展开,从谈认识、讲思路,到讲方法、提要求,既体现思想性还体现可操作性。
即便是同一个场合的汇报材料,意图不同,各部分的繁简详略也不同。
比如,为了汇报成绩,稿子则尽量少谈认识,多讲成绩;若是研究工作,则要少谈成绩,多讲下一步如何做、具体措施是什么;若是请求解决问题,则要多讲事由、请求事项,少讲道理。
另一方面,来自受众。
受众是文稿的最终消费者,对文稿有“逆向塑造”作用,要看受众喜欢听什么,密切关注什么?
拿汇报材料来说,有三方面需要考虑:
1.考虑受众的时间宽裕度。若时间相对充裕,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和篇幅,越是全面系统和透彻,效果越好;若时间紧迫,就要控制篇幅,越简短越好。
2.考虑受众的工作熟悉度。如果对方对情况不太熟悉,可以考虑增加篇幅,把工作的来龙去脉、基本情况作适当铺垫,然后再切入正题;如果对方对情况已经很熟悉了,则要开门见山、直陈其要、不绕弯子。
3.考虑受众的风格特点。比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知识背景和工作履历等,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主动考虑对方感受,对方喜闻乐见的事情,要多写,对于对方不想了解的事情,最好不写。
正是基于这种洞察,毛泽东才说:“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这就是所谓的“用户思维”,写文章,就要有用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