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清明
英译中
文化
内涵
传递
许先玲
收稿日期:2023-01-02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符号学视阈下严译 群学肄言 翻译策略研究”(SK2017A0830)、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公共英语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kcszsfkc075)、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gf2021jxyjy04)的成果。第 31 卷第 4 期Vol.31No.4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23 年 4 月Apr 2023 清明 英译中文化内涵传递许先玲1,2,代丽春2(1.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芜湖 241000;2.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六安 237001)摘要: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在翻译过程中因语言的差异往往很难再现原诗的精妙之处。以 清明 为例,原诗语言精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景物与情感和谐统一,近代以来先后有多位翻译学家发表了其英译本。基于许渊冲教授“三美”原则,探讨 清明 的四种英译本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在音美、意美、形美三个方面传递原诗文化内涵,以期再现原诗精妙之处,从而促进中国古诗词的英译与传播。关键词:清明;三美;文化内涵;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3)04-0044-05中国古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言精练,节奏感强,寓意丰富,蕴藏了深远的内涵和意蕴。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诗歌节奏、韵律和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及欣赏标准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在英译古诗中,最大限度从音美、意美和形美方面呈现原诗的精妙之处,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古诗的文化韵味也是每位译者的追求。“三美”论最初是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 中提出的,即:“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意美以感心。”1 后来,当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将其移植到翻译理论中,形成了翻译中的“三美”论,即音美、意美、形美。音美指的是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悦耳的韵律。意美要求译诗再现原诗的意境美,以意动人。形美则是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或相似的形式长短、对仗等。2 诗歌的翻译不仅是意义的传达,更是美的创造与意境的重塑。许渊冲认为“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往往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意美与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3 这段论述阐明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接下来从许渊冲教授的“三美”原则探讨古诗词文化意象的转换和传递,再现古诗词文化内涵和意蕴,以期为古诗词的翻译提供更多的视角。一、清明 及四种英译版本概述清明 这首诗由诗人杜牧写于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有 28 个字,4 描述了清明时节作者在春雨中的所见所感。该诗用词平淡,意境清冷,朗朗上口,一直被广为传诵。5 首句先交代背景,烘托氛围。“纷纷”二字不仅形容春雨的连绵,更是衬托出行人的心境。次句刻画人物,在清明这情调浓郁的节日里,孤身赶路,再加上因春雨衣衫尽湿,行人平增一份愁绪。“欲断魂”突出这种凄迷纷乱、惆怅失意之心境。前两句,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借问形式间接反映了“行人”想消愁的迫切愿望,并借牧童之手作答,将行人指向杏花似锦、酒旗飘飘、生机盎然的地方。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耐人寻味,这也是全诗点睛之处。整首诗语言通俗自如,毫无矫揉造作之痕迹。前两句的凄迷感伤和后两句的鲜明生DOI:10.19461/ki.1004-8626.2023.04.008动对比交错,相映成趣,生动地诠释了诗歌中的“起、承、转、合”。近代以来,数十位国内外名家翻译了清明一诗,这些译本或逐句呈现原诗,或打破原诗框架重构译文,或韵律优美,或意境超脱,各有所长。此处摘录四大名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古诗词翻译的“三美”内涵的传递。杨宪益、戴乃迭译文(杨戴译):In the aining Season of Spring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spring,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tavern,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6 许渊冲译文(许译):The Mourning DayAdrizzlingrainfallsliketearsonthe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hours?Acowherdpointstoacotmidapricotflowers7 吴钧陶译文(吴译):The Pure Brightness DayItdrizzlesthickandfastonthePureBrightness Day,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cowboy?”He points at Apricot Village farway8 蔡廷干译文(蔡译):All Souls Day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 on All Souls Day,The men and women sadly move along the wayThey ask where wineshops can be found or whereto restAnd there the herdboys fingers Almond-Townsuggest9 二、英译版本比较分析(一)音美著名翻译学家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 一书中提出:“诗歌最基础的特征是音美,而这种美能让人在句子当中感知到。”9 清明 这首诗有着严格的平仄韵律,节奏感和韵律感都很强,将诗歌独特的音韵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翻译时,如果舍弃原诗韵律,则风格意趣尽失,译语读者无法在听觉上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翻译中再现原诗音美并非完全移植汉诗的格律,而是传递甚至再创造新的音美形式,用最直观的形式唤起译语读者的听觉想象,让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听觉享受。以上四种译文中,各位译者也都力求传达原诗的音律之美。杨戴的译本更像一篇小散文,自由随意,虽为无韵体翻译,也不构成押韵,却也流畅、灵动,尤其是第一句里“during、rainy、spring”几个词的交错使用给人一种泉水叮咚的节奏感,和原诗春雨连绵的景象巧妙地呼应。同样地,此译本的标题翻译“In the aining Season of Spring”也意趣横生,与其他译本略显不同,“raining、spring”两个词都为同词尾,不仅同音押韵,还跳出原诗标题的束缚,译出全诗的精华,让译语读者抓住此诗的核心意义,体现出译者的独具匠心,从音韵上刻意营造出整首诗春天时而忧思时而欢快的氛围。许渊冲和蔡廷干的译本都采用了“AABB”式的押韵方式,更显对仗整齐。此外,许译的首句里“drizzling、Mourning”两个词尾韵的押韵让读者同样在淅淅沥沥的春雨感受到隐藏在其中的春意盎然。吴钧陶的译本采用的是“AABA”式的押韵方式。这两种韵律虽然与原诗有所偏差,却也符合英文诗歌的韵律规则,音调和谐动听,创造性地再现了原诗的音律美,唤起读者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中国古诗在韵律上可谓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用韵十分考究,富于变化,或舒缓流畅,或欢快激昂,往往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以上四位译者虽无法复制原诗的韵律格调,却也在追求原文的韵律美,以期为译文读者创造出与原文读者同样悦耳的体验。(二)意美在“三美”中,意美最为重要,译诗时要保留和再现原诗的意象和意境。中国古诗有着微妙细腻的审美意象,且有些信息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很难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忠实传递原诗意义,还要深刻反映原诗的意境,探寻文化对等,把原诗的美的意象传递给读者。正因为意美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下文着重探讨分析在不同的译文中,四位译者如何借助不同翻译策略在保留原诗表层含义之外,再现原诗的精华和54第 4 期许先玲,代丽春:清明 英译中文化内涵传递精髓。1“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用清明作为本诗标题,可谓语义丰富,寓意颇多。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后人们都会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寄托思念之情。这一天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春回大地之时,春风拂煦,处处充满生机,人们外出探春、寻春。在本诗中哀思先人与展望新日两种涵义兼而有之。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诗人在春雨中踽踽独行的情景,孤寂伤感,名为写景,实则寓情,为全诗营造了氛围。而后两句,峰回路转,诗人欲借酒消愁,毕竟繁茂的杏花意味着冬去春来,一切都将欣欣向荣。杨戴的译文并未突出清明的节日或节气所包含的内涵意义,而是意译成“the rainy season inspring”,突出了清明时节的时令和气候,和下一句的“gloomy and miserable”相互呼应,表现出行人所处的状态和心境。“endless”一词译出了春雨的连绵不绝,透出淡淡的忧伤之意。许译“the MourningDay”则将清明当成节日译成专有名词,传递了其中文化内涵,让译语读者一目了然,了解这个节日有悼念之用,包含了哀伤的情绪。虽说译文未必能让读者知悉清明的全部内涵,却基本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like tears”其实为译者增译,将独特的春愁外显,更便于读者理解。吴译“the PureBrightness Day”译出了清明的节气意义,但“bright-ness”含有“明亮”的意义,属亮色词汇,与整首诗的氛围不符,且与第二句“欲断魂”的译文“with myheart lost in dismay”有矛盾之处。如果读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了解不够,理解起来会很难,甚至会产生理解偏差。不过“thick”译出了春雨的浓密如丝,“fast”暗含了人们对春雨的渴望。蔡译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将之译成墨西哥亡灵节“AllSouls Day”。这两个节日确有共通之处,都为纪念故去的亲友,译语读者从情感上更易于接受,利于拉近与译语读者的距离,然而亡灵节与清明节时节不同、内涵有异。清明节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寄托了祭祀者对先人的思念,有着一丝忧愁和哀伤之绪。此外,诗人在写此诗时恰逢被贬,本就情绪低落,恰逢这阴雨连绵的清明时节,可谓触景生情。而亡灵节虽也是缅怀亲人之意,却有着浓厚的印第安文化色彩且宗教色彩浓郁,处处充满着快乐与喜庆。因此,将“清明”译成“All Souls Day”是否妥帖有待商榷。2“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行人”这个意象该如何理解,众说纷纭。杨戴译“travelers along the road”、吴译“I”和蔡译“the men and women”都不够清晰,与原诗意境关联不足,无法与第三句、第四句形成关联性语篇。许译“the mourner”与标题“the Mourning Day”相呼应,点明此时的“行人”并非路边普通过路人,而是去悼念亲人、心怀悲伤和思念的人,与原诗在意义上有高度的相似度。“欲断魂”这一描述中国味十足,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在看到“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时立刻就能感受到惆怅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