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锻造
中国
金师
吴岩
锻造中国“金师”摘要教师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到要处是专业、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实处是教材、改到痛处是教师。建好金专、金课、金教材,必须优先建好教师队伍,锻造中国“金师”。关键词“金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吴岩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亟需进一步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培养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亟需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高度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从“金专”“金课”“金教材”到“金师”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这三次大会在高等教育领域唱响了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确立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基调。2019年起,教育部相继推出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推进“金专”“金课”“金教材”建设,进一步夯实教学“新基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改到要处是专业。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19年以来,教育部以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为原则,分三批推出1176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1439个省级建设点,形成了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第一方阵。同时以此为带动,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一大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建设急需的新专业。近十年,全国高校共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推进了一场数量多、力度大、频度高的专业改革,中国“金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最微观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普遍性的短板和瓶颈。教育部通过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首批推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118门,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类课程,全面示范带动高校本科课程建设。同时,不断拓展课程形态,推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覆盖高等教育全部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2.7万门优质慕课,以及6.5万余条课件、案例等各类教与学资源,并提供全流程教学服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等支持服务,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截至2022年11月,平台用户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平台与教学支持服务平台协同提供的全程课程服务累计访问量达292亿次,选课学习者接近5亿人次,中国“金课”建设与应用如火如荼。教育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教材。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体系,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材体系,高等教育类共有399项成果获奖。同时,将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实践成果引入教材,提升教材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打破纸质材料的局限,创新教材建设理念与呈现方式,开发了一大批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更新的新形态教材。特别是聚焦1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等十大战略新兴领域,实施了41个新形态教材研究项目,中国“金教材”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从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设置新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还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倾心投入;无论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还是课程改革的实践,也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和深度参与;无论是教材的编撰、选用还是教材内容的创新,同样离不开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是专业、课程、教材等人才培养基本要素的研究者、建设者、运用者和推动者,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队伍怎么样,人才培养质量就会成什么样。一言以蔽之,要建好“金专”“金课”“金教材”,必须优先建好教师队伍,锻造中国“金师”。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88.52万人。这些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国家战略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知识获取方式、教与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亟需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教学方法水平。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宣告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对顶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换句话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如何解决“痛点”,锻造中国“金师”,就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应答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高校考察20余次,给高校师生回信20余次,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其中多次谈到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战略地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使命任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和生动诠释了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时代价值,以及服务国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素质要求方面,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四四三”:“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三项本领”,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练就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本领,科学施教、以爱施教、潜心育人。评价标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德字当头,教育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中国“金师”的素质要求高校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成为中国“金师”,必须从政治素养、教育站位、国际视野、“五术”四个维度进行提升与14修炼。1.政治素质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古今中外,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在教育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上都是一致的,各个国家都是按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的要求。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我国高校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根本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路径是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最高追求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2.教育站位高第一,中国“金师”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根据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阶段理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标志其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了世界公认的普及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具有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化、现代化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多样化。克拉克 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中指出,精英教育曾经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现在成为一个不断变小的部分。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后,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发展类型要从原先的高度同质化同构化发展转向多样化,衡量学校水平高低的标准也不再是统一的一个标准,而是多个标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不能用一个维度来办大学,要探索办学主体、办学类型、办学层级、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构建多元灵活的高等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从同质化向多样化转变,把“金字塔”变成“五指山”,把一个高峰变成多个高峰。二是个性化。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具有领导能力的人。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服务面向进一步扩大,个性化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当代大学生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在21世纪的青年一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自立与自豪,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经历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可以平视世界的一代。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学习化。马丁 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个国家就进入了终身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特别是跟现在高等教育的“互联网 教育”“智能 教育”叠加在一起来看,高等教育学习化的特征非常显著,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大学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深入发展。四是现代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成倍增加,每一所高等学校都从原先的小舢板、小轮船变成了现在的巨型航空母舰。如何引导这艘航空母舰、怎么管理这艘航空母舰,就要求大学的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把管理作为一门高深学问,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第二,中国“金师”要锚定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精英到大众化到普及化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等实现历史性跃升,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积聚起追赶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