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探析_冯晓晓.pdf
下载文档

ID:2391919

大小:866.68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下一代 国家 大学 科技园 创新 创业 服务体系 建设 探析 冯晓晓
第 14 卷第 2 期 Vol.14 No.2 2023 年 4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2023 “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 服务体系的建设探析 冯晓晓1,吕娜1,戴大勇1,任声策2 (1.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上海,200092)摘要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多样的创新创业资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政策、丰富的创新创业示范案例等优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创大于新”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者往往拥有较高的创业热情,然而在“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深。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试点将会推动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升级发展。因此,“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注重“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创业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以各类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以创新资源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以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关键词 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2008107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学的人才与科研资源,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2019 年 4 月,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一轮有序发展,对于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教育和科技深度融通,具有示范意义1。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构建活力迸发的“双创”生态,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的优化升级,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从强调企业服务的传统型科技园,向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的“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转型。2022 年 11 月底,科技部、教育部批复了 10 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试点及 1 家建设试点培育,指出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2。在此建设背景下,传统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存在怎样的问题?依托“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哪些改进策略?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将分析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该如何发挥作用。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依托大学的 收稿日期 20220930;修回日期 20221129 作者简介 冯晓晓,女,河南商丘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总经理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吕娜,女,宁夏银川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戴大勇,男,安徽合肥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任声策,男,安徽淮南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管理 2023 年第 14 卷第 2 期 82 人才集聚和创新环境的优势,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创新创业资源支撑 高校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中居于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硬件设施等,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大学科技园拥有市场化导向的运作机制,具有能够吸引资金的平台架构,促进项目与资金、科技与金融的“联姻”。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作为发展使命中的核心任务,帮助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从启蒙开始,一步步实现自主创业。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站,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学习样板,并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园区中小企业、创客团队及在校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同时,提供创新创业基金的支持,为缺少资金的学生种子项目解决难题。例如同济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服务内容贯穿“创新启蒙创业教育创业资助创业关怀创业加速”阶段,通过走进院系、直面学子的形式,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协同学校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对接促进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发展的各类资源。(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创业者自身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以及创业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环境是创新创业活动相关要素的集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将其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34。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入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创新创业的工作要求。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基础设施、办公场地等硬环境,以及制度支持、金融支持、创业教育等软环境,搭建了大学生“双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建能够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浓厚氛围。如同济大学科技园通过打造多个创新创业类系列活动品牌,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倡导鼓励创新的价值理念;积极举办“环同济创业大讲堂”“创享+创业沙龙”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者的活力,让创新的企业和个人切实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三)创新创业政策落实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如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指导各方制定并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国家大学科技园保持着对创业政策的高度敏感性,通过研究工商、税收、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地为创业者解读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同济大学科技园通过举办“聚新专列”系列活动,积极走进学院,宣讲创业政策,在学生心里种下创业种子,推动创业政策的执行落地。(四)创新创业案例示范 作为我国“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聚集了较多的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孵化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断加强与优秀创业者的联系,将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总结、凝练形成的典型案例,为创业早期的大学生做出示范、树立榜样,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积极开展自身的创业活动,打造“双创”新引擎。同济大学科技园定期邀请优秀创业者为在校大学生分享创业故事,传授创业经验,相较于创新创业理论,经验和案例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二、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创大于新”传统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领域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理论研究 冯晓晓,吕娜,戴大勇,等:“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探析 83 绩,表现在通过提供创业基金、协同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活动等,培养出了一批优质的创业者,孵化了一批大学生创业企业。然而,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确推动了“双创”活动,但聚焦重点更多是创业,在创新上体现不足。故需要在“新”上下功夫“双创”人才培养不仅要“创业”,更需要“创新”,特别是硬科技创新。(一)创新与创业的内在逻辑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并不是二元分化为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也不是二者的线性拼合体,而强调创新和创业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共存性5。创新侧重理念,创业重在实践;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动力和方向引领,创业则是创新的载体,是创新应用属性的价值外化。创业者只有通过将所开拓的事业注入创新的内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与创业都是持续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有时存在平行和重叠。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合了二者的复合型教育体系,在其间体现着创新为体、创业为用的内在逻辑。(二)“创大于新”的现实问题 有学者认为,一般型的创业活动是指那些为了维持生计而提供与其他卖家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其准入门槛低;而创新型的活动是指能够提供创新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价权与竞争力6。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拥有较高的创业热情,但在“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深。有些大学生在产生创业想法时没有充分摸排市场;有些大学生在创业时更加注重消费者“痛点”,而缺少“新点”。在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普遍求稳,倾向于采用保守的行为策略应对所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呈现出追求短期效益的创业偏向,创新精神体现不足。高校与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对创业活动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供给,缺乏对创新足够的激励。例如开办创业培训课程时,重点内容聚焦于公司的结构和治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而缺少对创新能力的重点培训,如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即重技能、轻素养,缺少对批判精神、问题意识、系统观念和合作态度等的培养。同时,较少有大学生能够利用本专业的前沿学术成果进行创新创业,创业项目的引领性、前瞻性不足,难以将专业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发掘学科与市场的衔接点。(三)“创大于新”问题的根源 “创大于新”是由系统性的原因造成的,传统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仅囿于原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还受限于不完善的体制机制等。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改进 部分高校及国家大学科技园没有深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忽视“创新”而偏重“创业”,并没有认识到创新与创业活动的深度交融更能为创业实践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双创”实践中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而忽略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7。在这一理论架构中,创业是创新链中的重要环节。而现在的“双创”教育理念中,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割裂的,大多偏向于创业一边。创新型创业才是高校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该大力推进的“双创”教育理念。2.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创新驱动创业的教育建设方面所投入的资源仍然不够,创意转化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对创新驱动创业的专项资金支持的力度不足,实训基地的利用未实现效益最大化。可以说,现阶段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驱动型创业活动的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3.创新指标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作用,当前各式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发布的各项荣誉及奖励的标准大多数以企业落地为导向,对商业性指标的重视往往 2023 年第 14 卷第 2 期 84 大于创新性指标。这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较少关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也是目前“创大于新”的主要原因。4.创新创业的包容度有待提升 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尤其是创新驱动的创业活动,更具有高风险性与高失败率,在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调研的各种报告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数据不一,但大多数在 3%5%之间8。而目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缺乏与创业失败相对应的包容机制,比如政府缺少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帮扶、救助的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和科技园也缺少大学生创业预警机制以及失业救助制度等。创业的“业”,不仅局限为创业,也可以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人生的事“业”。要以“创业没有失败者”的姿态看待“创业成败”。三、“下一代”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策略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下一代”转型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是 20 世纪 80 年代崭露并发展起来的,依托大学而建,发挥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示范作用。1999 年 9 月,科技部和教育部通过发布相关文件、成立指导委员会,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2006 年出台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将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与定位、管理方式进行明晰,使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更加具有规范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在提高大学创新源头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联动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