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约束性因素及创新路径研究_史成虎.pdf
下载文档

ID:2391748

大小:372.06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内 政治 文化建设 约束 因素 创新 路径 研究 史成虎
第 卷第期 年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史成虎(),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约束性因素及创新路径研究史成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南京 )摘要: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般性、日常化、常规化的内在要求与有机构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员突破其在党内政治生活结构中给定性对创新性制约以及本我性对超越性(党性)抑制的集中表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在突破这种约束力过程中逐步推进,这种约束性主要表现为:落后观念对先进思想的桎梏、保守性思维模式对开放性思维模式的制约、传统型党内政治文化对现代型党内政治文化的束缚。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更要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尤其是党内政治文化创新路径的构建,确立包容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培育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与参与精神的文化模式。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约束性因素;创新路径;主体地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新时代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阶段和时间节点上,党内政治文化第一次成为党建学者、各级党员干部乃至全体党员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历史性成就毋庸置疑地证明了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 强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永 远 在 路 上 的 政 治 自觉”,而自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的征程上增强这种“政治自觉”的筑基性工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再次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足以证明党中央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而常抓不懈。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复杂的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制约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实效。例如,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不良政治亚文化,可能造成思想混乱。所以,应当通过对影响与制约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探索适宜于观念更新和文化创新的路径,从而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党的建设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诸多内在机制要素与外在体制性环境中,文化创新路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效果与深度起着深层次的制约作用。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微观层面上的党员个体创新探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需要从建设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与建设的主要表现类型着手。当前,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成果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实践命题分析和详细理论命题的研究,鲜有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本身的深层次的学理探究。也就是讲,学者们很少提出诸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路径、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规定性等基础性问题,而将这些问题视为给定的、天经地义的、不需反思的前提,当作业已解决且形成共识的问题。本文认为,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前提性、基础性问题还远没解决。只有自觉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深层次建设路径着手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方法保障,那么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不会停留在那种潮起潮涌、若有若无的不可捉摸的状态,能够真正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根本法宝。从字面意义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其规定性并没太多的复杂性,主要是指对党内那些已经过时或阻碍甚至破坏党的建设庸俗落后的政治文化如“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进行破除与革新;对符合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诸如“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进行倡导与弘扬,也就是破立并举。从这层意义上讲,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理论创新与思想创新。从建设的具体内涵上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极为丰富并且其视域也呈现出无限开放的趋势。从宏观层面分析,一方面,比较典型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发生在党的路线出现重大转折时期,深刻影响党的建设历史进程的文化革命,例如,长征结束以后,面对党内仍然十分严重“左”的思想和经验主义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延安整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内“改革型”政治文化取代“革命型”政治文化,并逐步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流。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和党的建设重要阶段,同样会出现一些意义并不亚于“延安整风”那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例如,十八大以来,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三严三实”教育、“初心和使命”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在破除一些不良的政治亚文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微观层面分析,一方面,在社会各行各业党的基层组织中,也存在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创新的课题,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实践中破解建设难题、创新建设思路、健全党内法规制度、更新管党治党方式、改革党内政治生活模式、调整党建发展目标、完善党的各项建设的价值评价体系,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党内政治文化创新和思想观念的变更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在党员个体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同样存在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党员个体党性修养的提高、个体政治文化的更新、对新时代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认识(政治认知)、行为作风的改变,都是从个体层面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推动。尽管微观层面上党员个体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似乎不像从宏观层面上在重大历史阶段上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那样目标明确以及轰轰烈烈,但是,从百年党建发展的历史看,其特有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就像有人指出的“将个体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来研究,能考察党员个体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能捕捉到党内政治文化的本意,且可有效解释党内政治文化百年变迁状况。”特别是在新时代,一方面,经过百年自我革命,党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对推动自身整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十八届六中全上明确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先进的、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普通党员的文化水平、主体意识、政治素养等得到了普遍提高,由此所引发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党的各级组织乃至党员个体在实践层面上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已经远远超越了党在重大历史阶段和执政转型时期典型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范围,呈现愈加宽广的视域和包含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党的领袖在关键节点上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创新上的贡献,还包括普通党员通过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作风从实践层面上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推动;不仅包括党中央从顶层设计上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引领,也包括党员个体自下而上的自觉参与,尤其是党员个体自觉“参与党的形象建设、注重维护党的形象的利益动力,就是力求通过推动党的形象的保持维护,敦促自身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不断增强身在党内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强化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的自觉性、主动性”,这种自觉行为对于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尤为关键和重要;不仅包括作为政党整体发展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运动,还包括党员个体在党内日常政治生活中从党的基层组织实际出发的方法与思路上的创新。总而言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已经从党的发展特殊时间节点才出现的重大思想变革和理论创新转变为党的建设普遍化、日常化、目标化、常规化、持续化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微观化和常态化是党的建设在新时代一个具有重大进步特征的发展趋势。从实践论的视角分析,这种党员个体微观层面的实践理性意义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凸显,不但不会降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反而是党内宏观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这即是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会总是持续地经历重大路线转折和革命或执政重大转型从而出现的观念变革、理论创新;并且是要强调,围绕着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人价值观、党内法规制度等方面的重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果,如果不从微观层上通过党员个体普遍的价值观塑造和理论修养的提升而具象化到党的各级组织的具体实践层面之中,就会停留在思想蓝图与理论愿景之中。从生存论的角度分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微观化和常态化符合党员自身发展的趋势。党员在本质上是由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由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所以党员的政治实践活动不会局限于普通群众“自觉一般”,而是超越自身利益的创造性活动,是由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以党的根本宗旨为践履,是一种超越“自觉一般”的“自由自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活动。从党的建设历程演进来看,党员个体发展的特点正是党员个体从依赖型的“自在自发”状态持续转向“自觉自由”的过程。并且,生活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的党员与生活在传统社会的党员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党员这种自由自觉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创造性活动开始从党内“关键少数”的特质变成普通党员的一般规定性。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微观化和常态化,正是普通党员创造性和主体性普遍化且不断增强的一种外在表征。另外,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党内政治文化成为 党不 断 进 步 的 灵魂和党 永 葆 青 春 的 不 竭动力。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动力机制的约束因素探讨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探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详细主题,更要分析怎样从内在机制上使这种普遍化、日常化、目标化、常规化、持续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发展不竭动力。当前这种动力机制的构建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受到主观条件的约束,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民主观念和主体意识仍然十分淡漠,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长制作风仍然十分严重,特权意识、官僚意气、好人主义、厚黑心理第期史成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约束性因素及创新路径研究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格外关注党内哪些主观因素构成了对内政治文化建设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制约。这些约束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党员落后观念对先进思想的桎梏、保守性思维模式对开放性思维模式的制约、传统型党内政治文化对现代型党内政治文化的束缚,它们成为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内在机制的三个层面。一方面,如何突破这种约束性因素就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因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正是在突破这些束缚中实现观念创新、思维更新和传统消极政治文化的破除;另一方面,它们也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制约机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阻滞与困难不仅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因素,往往也来自传统政治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阻滞。所以,在这三个层面上分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对于深刻掌握与积极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落后观念对先进思想的桎梏这种桎梏表现为先进思想突破落后观念的制约,成为广大党员不断提升创造性能力的思想动力。但是,在先进思想和落后观念之间的张力结构中,我们需要充分估计到落后观念的巨大惰性及其对先进思想的制约和抑制作用。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其稳定性特征就非常显著,尤其是那些在人们脑海中长期存在并被以往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观念意识,就更具继承性、保守性和超强的惰性特征。即使那些来自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自觉知识和理论形态,在大多数党员那里,也常常不是作为反思的“理论态度”被认知,而是变成党员的一种理当如此的和非自觉的常识,如“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当成了理论上的“应该观念”和实践上一种理所当然的遵循。卢卡奇曾指出,现代社会的科学与艺术成果持续注入且不断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思维,但这些成果在成为他们日常实践中经常发挥作用因素的同时,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性也常常失去,具备了一种不容辩驳和无可置疑的特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