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情与负心:陈彦《喜剧》中贺加贝形象的原型与变异_吴月.pdf
下载文档

ID:2391560

大小:229.42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喜剧 痴情 负心 陈彦 中贺加贝 形象 原型 变异
第 41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41No 1Feb 2023doi:10 3969/j issn 1673 0887 2023 01 010收稿日期:2022-03-10作者简介:吴月(1998),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痴情与负心:陈彦 喜剧 中贺加贝形象的原型与变异吴月(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陈彦 喜剧 中的贺加贝是一个痴情汉的形象,但同时又有着负心汉的特征。痴情汉与负心汉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具有文学原型的意义。陈彦创作对文学原型的超越在于他突破了传统文学单一痴情汉或负心汉的格局,以一种杂糅混合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人物的复杂性与审美感染力,这种变异是文学创新价值之所在。关键词:陈彦;喜剧;贺加贝;痴情汉;文学原型中图分类号:I207 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0887(2023)01 0054 07引言陈彦的文学创作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他担任专业编剧 25 年,以戏剧创作为起点,以卓越的编剧才能享誉剧坛。2014 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 出版,此后,装台 与主角 在 5 年间相继问世,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小说中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和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故事情节,展现出强烈的亲民色彩,使他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李敬泽曾评价陈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在广大读者中、在文学界,都得到了崇高的评价,他的作品有一种正大气象”,贾平凹也对陈彦的创作予以充分肯定:“我认为陈彦是一个好作家、优秀作家、杰出作家。他在题材上拓展了新的领地,他发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深刻而且新奇,他把生命状态写得饱满,他的叙述别具一格。”陈彦的作品向来呈现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他强调在创作中要将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现实本身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所以现实和历史的联系不能割裂;他的作品中也多表现出对中国传统群体伦理道德观念中合理因素的认同。陈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试图在作品中证明中国古典的道义、人伦等基本传统仍有阐发当下经验的理论作用,进而能够促进时代精神的赓续与发展。继 装台 和主角 后,陈彦的喜剧 作为“舞台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贺家“丑角”三父子 贺少天、贺加贝、贺火炬三代喜剧丑角的故事,体现了这个狂欢时代下喜剧艺术的悲哀。其中“贺加贝”这一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一个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渐渐失去初心、迷失自我的喜剧演员,体现出狂欢时代下艺术和人性的双重悲剧;更是作为一个具有“痴情汉”和“负心汉”双重特征的形象处于潘银莲和万大莲的三角关系中。“痴情汉”和“负心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具有文学原型的意义。陈彦在运用这样的文学原型时并没有局限于它的传统特质,而是创造性地将两种文学原型杂糅于小说的中心人物贺加贝身上,使这一人物呈现出丰厚的艺术魅力;更体现出陈彦立足当下生存经验,面对时代变化的大问题意识与大关怀。一、痴心不改,苦苦追求贺加贝出生、成长于一个持传统观念的家庭,因长相丑怪,在父亲贺少天的安排下在剧团中唱第 1 期吴月:痴情与负心:陈彦 喜剧 中贺加贝形象的原型与变异丑角。起初出于男性的本能和好色的冲动,他喜欢上了剧团里的花旦万大莲,哪怕知道万大莲与廖俊卿有暧昧不清的关系也割舍不下对万大莲的爱慕。贺少天反对他追求万大莲,说他“脑袋是让门夹了”,“也没拿镜子照照,人家也能看上你个丑的”。贺加贝一边反感和无视父亲对他的劝诫,一边痴痴地爱着万大莲。但是由于自身外貌条件的不足和物质条件的缺失,贺加贝在面对感情时缺乏自信;而且在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的束缚下,他始终不敢向万大莲表达自己的心迹,只是一味沉溺于内心的痛苦中。这样没有结果的单相思从年少开始,一直持续到万大莲结婚之后。此时贺加贝对万大莲的爱慕早已超越了对女性姣好的外表与身材的迷恋,而是将万大莲看作极富有魅力的女性,认为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这个城市里最出色的女人”。但他对万大莲的前夫廖俊卿却抱有一种深深的厌恶:他恨廖俊卿外貌出众,也恨廖俊卿与万大莲在演出时戏曲角色上的登对,甚至当他每每看到万大莲与廖俊卿所生的儿子,心中都会升起对廖俊卿的不满。这种厌恶之情不仅仅由于二人在情感上的敌对状态,更源于贺加贝内心的不甘。自喜剧事业有所起色,贺加贝便毫不掩饰自己在名利上的双丰收。他自知容貌上的差距难以弥补,就总在万大莲面前招摇,意在强调自己凭借演丑角后名利双收,自己要优于廖俊卿。“贺加贝忍不住,还是想招摇给万大莲看。看她当时是不是眼睛缺水,把这样一个好男人放生了,而跟了一个现在显得一无是处的 破柳败絮。”贺加贝在万大莲面前的炫耀不是对初恋情人的贬低,而是他试图破除父辈和他人心中的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打破自身所在的社会阶层的束缚,力图证明自己有能力给万大莲幸福,证明自己与心中美好女性的结合是恰当且合理的。贺加贝成婚后依然无法忘记万大莲,他的心随着万大莲的行动而动,一切的行动都为了博得万大莲的好感。他不顾妻子的冷眼,时时去万大莲家关心她,还邀请她来自己的剧团演出。他是一个十足的痴情郎,沉浸于台上台下与万大莲零星的暧昧中,并因此时而感到痛苦,时而感到幸福。他备受情感的煎熬,但是与万大莲结合的渴望一直在贺加贝的事业发展和婚姻生活中积蓄着。当他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为了适应观众需求不断将自己的喜剧低俗化,并通过这一手段快速捞金,建立起“贺氏喜剧坊”这一喜剧“帝国”之后,面对已经与富商牛乾坤再婚的万大莲,他的痴情也没有丝毫减退。他依然将万大莲看作那个最富有魅力、最美好的女人。此时的贺加贝再也无法按捺对万大莲的渴望,他认为“现在活着的所有目的,似乎就只有把万大莲重新夺回来这一项了。要不然,自己演得再爆棚,再火烧火燎,也是一个失败的角色”。他积蓄已久的情感终于爆发,他不惜一切代价,斥巨资购买别墅、钻戒,和妻子离婚,热烈而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尽一切办法就是为了挽回并追求到万大莲。实际上,这种痴情的心态和行为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产物,早在诗经 中就已经有所表现。周南关雎 就运用比兴手法体现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求之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体现出男主人公为情所牵,饱受单相思之苦。在周南汉广 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恋爱中的痴心男子形象。诗经小雅大东 中也有牛郎织女故事的萌芽,牛郎这一痴情忠贞的形象就来源于此。诗经 中对“痴情汉”形象的塑造体现出男女之间专情的可贵,同时也是对追求美好感情行为的一种赞美。如此追求至情的男性形象长久地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中,体现出古代人民渴望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自由追求情感的美好理想。“爱江山更爱美人”,“痴情汉”这一形象体现的是情感的忠贞热烈和对礼教束缚的反抗,他们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除诗经 外,幽明录 中卖胡粉女 讲述了男子为痴情而死又还魂而生的故事、唐代裴铏所作小说裴航 中的裴航倾心于佳人,费尽周折,日日捣药,以求姻好;太平广记 中张老 里的张老不顾情面,苦求韦家下嫁女儿;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 中的唐明皇对杨贵妃痴情迷恋,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瑏瑡;王昭君变文 中的单于对昭君一片深情,在昭君生前想尽55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办法逗其开怀,昭君死后为其举办隆重葬礼深情祭吊;西厢记 中执着志诚的张生历经种种考验,对莺莺的情意始终赤诚一片;还有聊斋志异 中的乔生、贺生、孙子楚、徐文庆等许多痴情郎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民企图冲破礼教约束和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自由表达对真情挚爱的礼赞、讴歌与渴望。同时,这些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理想,是广大人民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这些人物为情所困、为爱痴狂。他们在礼教规范和世俗的伦理评判面前坚定追求着心目中美好的爱情,在情感的纠葛中体现出人性的光辉。由此,“痴情汉”这一形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作为追求美好情感的代名词,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增加了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意味。由此可以看出,贺加贝的痴情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具有稳定性的心理结构相符合,而这一心理结构正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具有文化原型的意义。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因此当原型形象出现在作品中时,作者不再仅代表自己发言,更是无意识地站在民族的角度,为千万人发言。“痴情汉”的神话原型可以追溯至楚辞九歌少司命 中单恋少司命的神的形象。少司命 以第一人称写作,描写了一位神对婀娜动人的少司命一见钟情、痴痴迷恋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神复杂曲折、细致强烈的单恋活动,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爱情的痴情郎形象。在他的主观幻想中,少司命也是倾心于他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一人煎熬于对爱情的渴求中,一时自得其乐,一时又自觉其悲。少司命 体现出“痴情汉”的神话原型是一个心中满怀对理想爱人的强烈爱情与追求并为此痛苦和快乐的典型形象,这一形象自然也代表着天下万千男女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渴望。在这一传统模式下,男子往往心怀炽热的爱恋,相恋的女子在他们心中是至美的。他们对女子苦苦追求,其间不仅经历许多感情上的煎熬与痛苦,更有许多波折,有的甚至家财散尽,失去生命。结合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原型形象,就可以看出,历经千难万险,不惜一切代价要追到万大莲的贺加贝与“痴情汉”这一原型形象相契合。贺加贝对万大莲的痴迷与执着不单单是个人情感上的追求和迷恋,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积淀下来的,为每一个民族成员所认同的对美好感情的追寻,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向往。贺加贝对理想爱情的强烈渴望,不仅代表着广大人民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也体现出对自身所在阶层和传统社会观念进行破除的努力。由此看来,这一形象与“痴情汉”原型的契合,既写实又十分生动,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中对“痴情”心理和行为的认知。二、抛妻弃子,负心出走贺加贝对万大莲的痴情直接导致了自身婚姻生活的失败。他在万大莲那里是一个痴心不改的“痴情种”,但是在潘银莲这边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负心汉”。贺加贝虽然爱恋万大莲,但在当时由于自身生理和物质条件上的落差,他深知自己与万大莲的结合是无望的,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与廖俊卿结为夫妻。在一次演出时他偶然结识了服务员潘银莲,潘银莲与万大莲的样貌极为相像,性格却大不相同。出于对万大莲的爱恋,贺加贝在冲动下对潘银莲展开攻势,执意要娶她为妻。结婚后,万大莲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着贺加贝的心,使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中。尽管妻子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尽心尽力,“只要能为贺加贝好,让潘银莲怎么着都行”瑏瑢,但她始终只是作为万大莲的影子存在于贺加贝的生活中。贺加贝注定在二人的情感生活中扮演着负心汉的角色:他一直以来都将潘银莲视为万大莲的替代品,视为自己心中完美女人的影子;贺加贝不可能将潘银莲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对待,也无法真正发现潘银莲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心灵上的美。贺加贝不仅在婚后将家里的大小事务和剧场的杂事全部抛给了潘银莲,一心沉浸于扩大自己喜剧事业的版图和对万大莲一言一行的痴迷中,而且对待妻子的态度也大不如前。在请镇上柏树来家里进行剧本创作时,他不在意妻子的想法和处境,一65第 1 期吴月:痴情与负心:陈彦 喜剧 中贺加贝形象的原型与变异味让妻子去照顾镇上柏树的起居。他无视妻子在剧场任劳任怨的工作,只关心万大莲在场上场下对自己的态度。面对妻子与万大莲的冲突,他仍然站在万大莲这边,并“一点点的在排斥潘银莲,并越发觉出她的不好来”瑏瑣。他对万大莲的悉心关照引起妻子的不悦,为了缓和妻子的情绪,贺加贝连连道歉,将错归在自己身上,但在贺加贝心里,“问题主要出在潘银莲身上。潘银莲小气,会节外生枝,爱小题大做”瑏瑤。他没有反思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合理行为,在与万大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