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高校
青年教师
入职期
角色
认同
特征
研究
刘洁
第 卷 第 期 年 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期角色认同的特征研究刘洁(太原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初入职时,在系统层面,需长时间去探索教学实践,并在追求科研绩效时会感到紧张与焦虑;在生活领域,高校青年教师乐于与学生结成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并在互动时会兼顾归属感和个体性。形塑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认同的机制包括以“奋斗”和“责任”作为关键词的个体化语境、三重时间性的互斥不合、期待与行为之间的张力。通过克服角色认同危机,高校青年教师建构起理性、健康、良性的角色认同。关键词:青年教师;角色认同;危机;个体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在工作生涯中,入职期是教师感知现实、明晰定位、形塑惯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对角色认同的建构意味着对“我是谁”“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回答。角色认同的锻造为职业社会化提供了知、情、行的框架,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职业幸福感的满足。教师角色认同指教师角色学习和扮演过程中的认识、心理情感、态度乃至行为规范的移入过程,它对于教师理解自己的工作情境、赋予其意义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实中,整体认知水平较高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初入工作岗位时,普遍缺乏教研实践经历,也缺少对学校结构和地域文化的体认,这表明他们更可能遭遇角色认同的不协调,此一危机对那些进入二本院校的青年教师而言尤为突出,因为他们从一流院校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声誉和实力“一般”的地方学校,这样的落差会带来文化震惊,角色内涵和体验的转换往往伴随着困惑、不满、迷茫甚至痛苦,使入职期青年教师的角色认同亟待重构。基于此,本研究以中部某市 所二本院校的 位青年教师为访谈对象,探究他们在入职阶段构筑角色认同的特征和机制,并结合个体化的时代语境来勾勒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认同的现实图谱及塑造过程。文献综述认同()是对自身的反思性理解,具有社会性、可塑造性和可共存性。作为认同的基本方式,角色认同()的意涵包括认识同化和行为遵从两部分,指个体对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即所扮演角色的意识和认可,以及对相应行为标准的赞同和顺服。角色认同是理解自我的途径、发现自我的方法、形成自我的因素以及自我行为的机制,它构成了主体的一般自我。在角色认同的经验性研究方面,学者们对角色认同的内涵、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这表现在:()角色认同的群体差异性,即不同类属的角色认同各有特性;()角色认同的内涵丰富性,如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认同倾向“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作者简介:刘洁(),女,山西太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第 卷的引路人”,而相对排斥“专家”“教育家”“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角色认同的发展阶段性,如教师角色认同经历了“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以及“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角色认同的语境多元性,如在公共文化生活中,角色认同来自他人赞许和认可、政府制度性激励及社区邻里互助,这不同于新生代乡村教师对新乡土情感、文化和价值的融合;()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复杂性,即不同性质的教师角色认同会受到相异变量的干预。这些纷繁的事实奠定了本文将二本院校的青年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探析其角色认同之特征和机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角色认同的理论视域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两门学 科。心 理 学 所 倡 导 的 社 会 认 同()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社会类别或群体的意识”。在以微观社会学或符号互动论为基础的认同理论看来,“自我应该被视为一种多维的和组织化的结构”。概括地说,角色认同理论旨在探讨个人自我概念和社会的关系,强调角色认同的社会性、内在性和交互性。另一方面,角色认同理论的发展脉络体现为从经典角色认同到新角色认同的变迁,研究对象从强调互动的人际性发展到注重互动的社会化,并且强调深刻理解自我以反思角色的形成。这意味着角色认同是在群体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承担的多元角色相混合,使角色认同具有多面性或多维性,研究角色认同时,需要看到当事人在“理性人”“组织人”这些标签之外的主体地位和自反性。概括而言,角色认同研究强调主体的意识和实践,注重考察认同建构的动态机制,并勾勒角色在特殊时空情境的多元体验。这些主张都贯彻于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期角色认同的调查与分析中。本研究进行于 年 月至 月以及 年 月至 月,调查在中部某市进行,笔者运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接触到 所二本院校的 位青年教师(年龄在 岁,受访者信息详见表,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其在入职阶段围绕教学、科研、人际等方面的经历,以及这些体验对其角色认同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因既有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囿于调查者的能力,难以完全克服地域范围和受访人数等变量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所以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期角色认同的调查分析更适合被视作为初步性的、探索性的。表 受访者信息代码性别专业及学历代码性别专业及学历女心理学硕士男社会学博士女社会学博士男工学博士女经济学硕士女法学博士女社会学博士男教育学硕士男哲学博士男历史学博士男化学博士女艺术学硕士男工学博士男理学博士女社会工作硕士男经济学博士男农学硕士女法学硕士女经济学硕士男文学博士女历史学博士男农学博士男农学硕士女理学博士女文学博士男理学博士 青年教师的融入与成长本文延循哈贝马斯之系统 生活世界的二分思路,从工作(包括教学与科研)和日常(即人际交往)两个维度来描述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期所经历的认同建构。在探索中教学在传统模式中,教学倾向于以课本为纲的讲授法和在预期之中的谈话法,具有“我说你听”的单线性,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同时也塑造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身份。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更青睐讨论法、读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与自反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入职前教学培训的缺乏,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时所遭遇的挑战有二:探索过程的相对漫长及与行政要求的非零和博弈。面对权威:可能的冲突高校青年教师表示,教学的实践和把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学方式的形成需不断调整与反思。入职阶段,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尝试、修改和完善,并通过旁听和评议等来汲取有益经验,逐渐地发展并成长。“第一年是搭架子,拟出来教学大纲;第二年是修改期,更注重学生的反馈,把前一年中教条的第 期刘洁: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期角色认同的特征研究地方和不符合学生认知的地方删掉,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更加吸引学生;第三年是基本定型期,这时候自己也有了些经验,一方面还是要注意抓住学生注意力,一方面也保证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丰富。”()教学生涯初期,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常会受到教务处督导组的检查。通常认为督导组具有科学评价教学的能力和权威,但受访的青年教师表示,行政地位而非教学能力更可能是督导组有权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当督导组成员的年纪相对偏大时。“他们是上头的,说什么也对。”()“我遇到过两个督导组的,都是老头儿,特古板,你念、念课本就好,而我超出课本做了不少引申,督导组就说我讲的方式完全不对。”()“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他们不会问学生感受,不会考虑怎么更符合当下,更不会听你的想法和观点,反正不合他们心意就是不对。”()面对督导组的高行政地位,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弱势者,需要对其“展开想象力”,即接受其观念、顺应其规范。“督导组检查时,多少会调整下讲课方式,比如更多地让学生看课本,更要一板一眼地强调 上的内容,等等。”()进一步,行政检查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权力不平衡关系是动态而相对的,高校青年教师会运用“弱者的武器”来实现与督导组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其技巧包括吐槽和协调两类。其一,吐槽具有“安全阀”的功效,青年教师通过向朋辈抱怨而释放不满,避免了尖锐冲突的发生。“会和以前的同学抱怨,一聊发现原来大家都差不多,年轻老师总会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于是你劝劝我、我劝劝你,也就不那么生气和无奈了。”()青年教师选择向同辈倾诉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家因过往的互动而结成了认知相近的联结,二是大家因境遇的相同而遭遇相似的阻障。这表明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角色认同危机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同质性。其二,协调是有限度的让步,青年教师会综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认识,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刚听到批评肯定不舒服,但静下来想想,毕竟督导组见得多、经历广,他们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比如要关注学生反应,注重和全班而不只是前排同学的交流什么的,也值得听取。”()协调是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行政要求时,为自己争取“合法”空间的理性而可行的做法,协调降低了教学过程的试错成本,也为教学模式的彼此借鉴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对高校组织来说,教材为纲、评教打分等程式化操作“通过例行化提高可计算性和可预见性”,但也易陷入管理固化的“铁笼”之中,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受组织“侵染”时间最短的群体,他们对这一冲突的体验尤为深刻。督导组的保守与偏见体现了官僚治理的弊端,僵化刻板的评价体系剥夺了授课者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如此虽然提高了课堂管理的规范性,却压制了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可能。然而,督导组的存在与作用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弥合因“有限理性”所引发的预期和结果的不协调。由于理性自身的局限,“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对克服有限理性的困境可能更为有效”,高校对教学事项进行督导的设计就是这样的组织的执行者。青年教师依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认识惯性,在青睐某些教学方式的同时难免会忽略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价值,而督导组对诸种教学方式之优劣的比较和评判,有助于青年教师开拓视野、转换思路,对教学工作做出更全面与切实的规划和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线上授课对教学生态的形塑面对危险重重的疫情,线上教学成为相对普遍的授课方式,调查发现这一现实深刻介入了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影响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与师生沟通两方面。其一,创新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影响教学模式的表现机制有二:一是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二是同时间中异空间性的因应。一方面,线上教学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能够便捷获取和高效整合文、图、音等资源,更为契合当下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线上教学需要面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第 卷对异地授课的挑战,线下教学时,标准化的学校时间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抟聚一处;线上教学时,教师的授课时间能否凝聚学生注意力,使其分散各处的学习时间与之保持一致,则充满变数。显然,不论利好抑或挑战,对更为熟习网络技术、正在探索教学技艺的青年教师来说,线上教学为他们提供了创新既有教学模式的机遇,而能否敏锐捕捉到线上教学的优势,顺利应对线上教学的困境,也反映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所塑造的角色认同。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在评判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劣时,形成了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部分教师坦言“讲完拉倒”“谁也看不见谁,线上时候学生很少听课的”,视教学工作为“得过且过”;一部分教师主张“常讲常新”“总想着怎么抓住学生兴趣点和专注力,把课上好”,对待教学“爱岗敬业”。其二,反思师生沟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直观表现在二者的身体姿势:教师站立于讲台之上,高于学生的物理位置暗喻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者身份。与之不同,线上教学形成了以平等为关键词的情境定义: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等随时“发言”,教师则要及时给予应答,“学生发过来一条消息,提出他对这一部分的疑问或者观点,我就能追踪到学生的动态,而这样自由自在随时随处的沟通,学生或许不怎么敢,所以在课堂上不太可能实现”。线上教学时,师生间的等级为空间距离所弱化甚至消弭,双方被期待在屏幕两端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线上教学赋能学生主体性,鼓励教师“放下身段”,使青年教师在理解师生沟通的实质时能够重新思考传统观念,有助于推促他们构建更为生动与宽松的师生互动氛围,使教学开放而包容。科研诱发焦虑作为制度环境,高校评价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多少会偏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