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踔厉西垂
早期
文化
资源
以西
汉水
上游
考古
发现
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收稿日期:2022-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陇蜀道金石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0BZW081);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早期秦青铜乐器与音乐文化研究以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青铜乐器为重点”(2021QN040)。作者简介:蒲向明(1963),男,甘肃天水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陇南文史、陇蜀文化。踔厉西垂:早期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西汉水上游考古发现为例蒲向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摘要: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原初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该区域大量早期秦文化资源的发现和积累,开启了早秦文化遗存研究保护与利用的新纪元,取得了很多工作实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状况,必须采取务实性措施在宣传展示、品牌打造、学术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以提升早期秦文化作为陇南乃至甘肃历史文化名片形象和中华文明起源一分子的标志性地位,突出其厚重的文化品位和深刻内涵,踔厉奋进、守正创新,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关键词: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考古及保护;西垂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3)01-00606西汉水上游区域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黄河仰韶文化与长江巴蜀文化在此交汇,大地湾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广泛分布。它是秦族“在西戎保西垂”崛起的地方、秦文化的发祥地1,也是古代中国西部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截至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该区域大堡子山赵坪遗址、西山鸾亭山石沟坪遗址和岳费家庄王家东台遗址三大遗址群,其考古学文化性质及在流域中的分布,极大地丰富了对其史前遗址及文化序列的认识2,填补了早期秦历史考古文化序列的一段空白,廓清了秦文化发源的迷雾,开启了早秦文化遗存考古科研的新纪元。从现实角度看,西汉水上游地区丰厚的早期秦文化资源,在理论层面为探索早期秦都邑地望、秦文化的形成、秦戎关系等一些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了重要线索,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早期秦文化工作的坚实基础,同时,如何在保护得当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的资源优势及其特点(一)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遗址众多、出土文物资源丰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西汉水上游进行了多批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获得的早期秦文化资源超出了人们此前的想象,解决了文史学界、文化界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1994年首次对大堡子山早期秦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探明墓葬200多座,其中有2座“中”字形大墓、1座“瓦刀”形车马坑和9座中小型墓葬,共清理出各类文物100余件,其中有铜鼎、簋等(如图1)。学术界根据墓葬形制及文物一致认为,大堡子山的中字形大墓为春秋初期秦国某两位国君的墓葬。1996年,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至2000年,对大堡子山东南、西汉水南岸的赵坪村圆顶山春秋早中期的4座秦贵族墓地和1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60余件,经过研究论证,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第一陵园蒲向明:踔厉西垂:早期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6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西垂陵园,基本认定该遗址是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保护工作随即跟进,2001年国务院公布大堡子山遗址、山脚遗址、蒙张遗址、赵坪遗址(圆顶山秦贵族墓地)、爷池遗址等组成的“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长约60千米的范围内共调查发现仰韶文化遗址61处,还调查到其他各类遗址98处,其中:龙山文化遗址51处,周代遗址47处(包含周秦文化遗址37处、寺洼文化遗址10处)。同年,对县城西北方的鸾亭山祭祀遗址、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祭祀用玉器51件,“长乐未央”瓦当27件和大量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确定其“有可能是秦襄公西畤的一部分”3。2004至2005年,联合考古队对西山(雷神庙)遗址全面发掘,探明大量史前和西周时期的灰坑、墓葬、城墙、建筑遗迹等,其中西周晚期秦贵族“三鼎二簋”墓,西周晚期的秦人城址,“牲祭坑和祭台”为最主要的发现。2006年,联合考古队又在大堡子山2号秦公大墓西南方向发掘了“乐器坑”(祭祀坑),出土铸有“秦子”铭文的春秋初期编镈(钟)13件(如图1右1)、石磬10件,还发掘了21号建筑基址和少量小型墓葬,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当年国家文物局在礼县组织召开了“考古现场新闻发布会”。2016年,联合考古队又在红河六八图遗址发掘了部分战国秦墓。2020年后半年,在县城东山四角坪遗址发掘了秦代大型礼制建筑遗迹1处。从总体上看,经过近30年的考古发掘,大体确定了早期秦人在西汉水上游地区,即 史记 等古文献记载的西垂三大遗址区“西山(雷神庙)石沟坪”“大堡子山赵坪”“红河六八图费家庄”的整体情况。(二)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学界对西汉水流域早期秦文化考古发现的重大价值和文化意义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早在1995年李学勤先生就指出:“礼县发现的秦公壶等青铜器和金箔饰,使秦初期的历史文化,由此得到新的研究线索。”4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高崇文教授认为:“这是对早期秦文化考古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必将揭开早期秦都城遗址之谜。”5西北大学考古系袁仲一教授指出,“西垂陵园的发现,填补了秦陵园发展史上的空白,使从春秋初年至秦王朝时的秦公帝王陵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6国家博物馆信立祥教授则提出,“大堡子山遗址较陕西发现的雍城陵、芷阳陵、始皇陵相比时间最早,填补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对秦早期研究的空白。”7国家博物馆梁云博士感叹:“礼县境内荒凉的山沟里蕴藏了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8陕西文物考古所副所长曹玮评论:“本世纪甘肃文物考古有两大发现,一是敦煌藏经洞,二是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王建新教授称“这一发现可以与秦兵马俑、长城相媲美”10。从微观层面看,1996年全国早期秦文化考古成果会在礼县召开,开启了早期秦文化研究的序幕。2000年,在礼县召开了秦西垂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座谈会;2004至2005年,礼县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 秦西垂文化论集秦西垂陵区 两书(如图2);2010年成立了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并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分别召开了三次学术研讨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独特,与关中地区秦文化有着时间上的前后递承关系。会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 嬴秦西垂文化秦文化探研嬴秦文史论丛,形成较大影响。(三)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在时序上体现了原初性1994年,秦文化联合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大堡子山2座中字形秦公大墓,1座瓦刀形车马坑。1998至2000年,先后配合发掘了4座春秋秦贵族墓葬和1座车马坑,共出土重要器物100多件(套)。其中圆顶山早期秦贵族墓葬遗址是秦西垂陵区(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山遗址位于礼县城西山,南临西汉水,面积图1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春秋初期早期秦青铜鼎、簋、镈图2礼县编辑出版的早期秦文化研究书籍7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约10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如图3)。现存的城墙遗迹及其走向表明,该城址是目前西汉水流域最早的秦城遗址,相对于五六百年后秦统一六国、建立帝国形态的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规制,有着鲜明的原初性特征。赵丛苍先生认为,该址M2003墓主人是秦仲,遗址即西犬丘,时间在西周晚期;西山遗址史前遗存的发现,为建立陇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奠定了基础。112004年,考古发掘西周晚期秦人鸾亭山祭祀遗址,出土各类文物100余件。2006年,在大堡子山发现各类早期秦文化遗迹约600多处,主要发掘了1处大型建筑基址和1座大型乐器坑,出土甚丰,学界初步确定是秦第一陵区西垂陵,这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也极有资源价值。二、保护利用西汉水流域早期秦文化资源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共性看,现有的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已能充分证明先秦时期的西犬丘、西垂、西县就在这一带。但对于自西周中晚期以来的该地域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发现,包括遗址、器物、基址、葬俗等方面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措施不得力、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从个案看,轰动一时的考古发现如大堡子山遗址、西山遗址、鸾亭山遗址以及现在还在考古发掘的四角坪遗址等,由于受地域、历史、观念,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保护利用还处在迟滞状态。(一)陇南乃至甘肃本土研究持续跟进不够1996年,在全国拉开早期秦文化研究工作的序幕以后,本土学者和有关机构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近十年研究活动因为种种原因趋于停滞,2011年成立的陇南秦文化研究会,也一直未开展工作。究其原因,是陇南本土有关方面并未重视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考古及保护工作所致:第一,陇南早期秦文化学术研究的组织架构并未整体建立,未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12,受属地关系、科研水平和科研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科研管理行政化特点明显,工作不深入、不系统,甚至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二,研究内容和选题比较分散,与西汉水上游秦文化问题结合不紧密,没有聚焦早期秦文化悬而未决的焦点、热点问题,为搞活动而活动,停留在研究浅层,缺乏标志性、展示性成果,社会影响不大;第三,科研课题研究投入空缺,没有牢固树立课题意识,没有筹集资金设立早期秦文化研究的科研课题,吸引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以课题招标形式开展专题科学研究;第四,对陇南本土专业研究人员重视不够,未整合域内力量形成得力研究团队,发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学院等本土高校研究功能不够,以文艺创作队伍代替学术研究团队的情况突出,缺乏学术规范意识。这些因素影响了秦早期文化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二)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从1994年考古发现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以来,陇南本土考古工作者对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收效显著,在成果转化方面亮点频现,但和早期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比起来,还是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开发利用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工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陇南加强了秦早期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组织机构建设,深入开展文物普查和文物档案建设,推动文保工作健康发展。2007年,设立了礼县文物局,管理早期秦文化遗产工作。2007至2011年,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县29个乡镇登记文物点188处,秦文化遗址约占遗址总数的40。文保和普查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2011年12月,鸾亭山遗址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石沟坪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编制和完善两处“国保单位”的“记录档案”。2015年,配合国家和省上完成流失法国的秦公陵墓56件金箔饰片回归中国并入藏甘肃省博物馆;同年配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实施 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第二个十年(20152024)考古工作计划,在大堡子山、龙槐等处钻探18万平方米,发掘春秋秦墓1座。但是除了建设甘肃省秦文化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以外,其他方面的保护利用工作,并未得到更大进步和有效益的发展。图3西山遗址秦墓M2003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蒲向明:踔厉西垂:早期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8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三)成果转化和宣传工作相对滞后西汉水流域早期秦文化资源的成果转化,在近十年有积极进步。2016年,在大堡子山发掘西周秦墓2座,车马坑1座,战国墓1座,房屋基址1座,马祭坑2座,出土铜、陶、玉器80多件。考古成果得到及时宣传,部分参与展出,较快实现了资源保护的同时加以利用。截至目前,完成考古发掘5处(大堡子山秦公陵遗址、西山周秦古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