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褚君浩
个人
理想
科学
本质
焦点 FOCUS 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14褚君浩:从个人理想到科学本质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 焦点 FOCUS15褚君浩院士,1945 年生人,将至耄耋,却依旧精力充沛,一直致力于最新的科学研究领域。他是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发现了最完整的用于研制红外探测器的碲镉汞红外本征光吸收光谱,发展了碲镉汞能带结构理论和光跃迁理论;提出了 HgCdTe 的禁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 CXT 公式,广泛引用并认为与实验结果最符合。他深耕科普工作近 40 年,被媒体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参与和组织的科普演讲、科普宣传和竞赛评比等活动近 6000场次,获得相关奖项计 150 余项;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撰写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参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多部科普著作。3 月 4 日,感动中国 2022 年度人物名单揭晓。其中,“银发知播”获颁集体奖,他们是 13 位借助互联网传授知识的退休教师、院士,虽然高龄,却玩转网络,将毕生所学,授予青年。本期科技人物,我们要介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就是其中一位。从“坦牛”到“大牛”褚君浩还是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时,就以“坦牛”为名,在黑板报上写下了勤奋+智慧=力量的文章。别人问褚君浩,为什么取名“坦牛”?“我跟他们说是像牛一样在平坦的大道上勤奋工作。但我心里想的其实是爱因斯坦和牛顿,我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物理学家。”褚君浩说道。1962 年褚君浩参加高考,当时的他只填报了一个专业:物理。“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非物理系不上!”在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及接下来的 10 年物理老师生涯中,褚君浩感兴趣的都是理论物理,对相对论、基本粒子等理论充满兴趣。1978 年我国恢复研究生考试,已经是中学物理老师的褚君浩再也抑制不住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冲动。在著名科学家严东生院士的推荐下,他报考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的研究生,尽管在物理领域学习、工作多年,但他一直接触的多是理论物理,此次报考的却是红外及半导体物理。“我过去并不了解半导体材料学,也不能称得上喜欢这个专业,而且我完全没有接触过半导体物理学,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褚君浩说。但正是这位“门外汉”,凭借本科学习打下的基础,自学了黄昆和谢希德的半导体物理学,将其中的公式来回推导,终至融会贯通,在半导体物理考试中取得90 分的高分,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师从著名焦点 FOCUS 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16红外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汤定元,开始了他在红外物理领域的科研生涯。1982 年,在研究生毕业之际,褚君浩获得了去美国攻读博士的机会。但导师汤定元先生却建议他在国内攻读博士继续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求更进一步。当时,国内外的博士生待遇差距很大:在美国有两万多美金一年,而国内只有 80 多元一个月,留美的诱惑不可谓不大,但褚君浩听从了汤先生的建议,选择留在国内。1984 年,褚君浩成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从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以后的科研生涯,窄禁带半导体一直是褚君浩的研究方向,从未中断。由于科研成绩突出,他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任物理室副主任。此后三十多年,褚君浩在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之路上越走越远。如今,褚君浩已经从当初的“坦牛”成长为红外光电子物理及半导体研究领域的“大牛”。“一切事情都切忌半途而废,做一件事就像掘井,只有当你找准切入点,不停挖掘到井的深处,才能掘到最甜的一股水源,事情才能彻底得到解决。”科普科研完美结合褚君浩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与大多数低调的科研人员不同,褚君浩的知名度很高。这个知名度,指的不是在同行中,而是在民众中他被民众亲切地称为“心系科普的院士”。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科学家,他并不满足于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探索,而是更热心于科学知识的社会普及,尤其注重科学家探索新知的精神在青年一代人中的培育和传承。他说:“做科研只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科普则会让年轻科学家更多的能力得到锻炼与发挥。”在他看来,科普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工作。十年中学教师生涯,让褚君浩养成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近3年来,他每月至少做2场科普报告,他十分讲究因材施教,科普内容也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群众、干部、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不同听众,设计不同讲演内容和侧重点。面对中小学生,他讲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面对社会大众,他聊科学常识,也聊“物联网”等最新科技动态,解答公众对科学问题、社会现象的疑问;面对产业界人士以及各行业领军人士,他讲高科技发展趋势,从光电信息获取联系到智慧城市建设,从光电能量转换联系到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城市建设,将科学的理念和思想传播给他们,希望有利于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在他的理解中,科学家应该将对某一科学知识的理解在脑海中生成的一个动态画面,画面生成得越精细、越清晰、越流畅,这些科学内容就越有可能被更好地传播,被学科以外的人接受。他做科普时,总会坚持一点,那就是立足自己的专业,适当拓展,以知识点的物理图景为中心,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技术应用、社会价值、发展趋势相联系。“这是一条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到产业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 焦点 FOCUS17应用,最后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拓展线路。”褚君浩说,这样才能把科普的格局做大,眼界做宽,立意做高。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多个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褚君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但只要有单位邀请他去做科普报告,他总是来者不拒:“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我愿意多做些科普工作,这也是院士应尽的社会责任。”应用技术离不开基础研究“我问 ChatGPT,褚君浩在半导体方面有什么贡献,它回复了一篇文章,看起来写得很好,但经不起推敲。”褚君浩在今年的科创中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峰会的演讲中表示,“这类回答很难保证真实性,内容依然需要人类甄别。未来我们一定生焦点 FOCUS 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18活在一个智能化的世界,但同时,推进规范化和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今年 2 月以来,由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推出的大语言模型 ChatGPT 吸引了全球目光,其热度在中国也持续高涨。纵观 AI 发展历史,每次重要的技术面向大众,都会引发巨大的讨论。ChatGPT 的发布更是被不少科技从业者视为标志性事件,代表着新一波 AI 技术浪潮的起点。ChatGPT 是由“Chat”和“GPT”两个单词组成,其中,GPT 指的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基于 Transformer构建的产出内容的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和 Pre-trained 这两个单词很好地概括了聊天机器人由大量数据训练,而后自主产出内容的特点,它的普及将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褚君浩也表示,虽然目前有很多学生在利用机器人写论文,但在其研科技影像 华东视界 产业风暴 舆评社论 科技人物 焦点 FOCUS19究的物理学科,论文需要大量实验和研究数据的支持,ChatGPT 在此类环境下并不适用。此外,他在使用 ChatGPT 时发现,由于 AI 的训练数据仍停留在 2020 年,导致其并没有吸取更多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使得ChatGPT 暂时在理工学科发挥不佳。大热的 ChatGPT 是如今新业态、新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缩影之一,但绝非终点。而寻求关键技术的突破,还是要从基础研究着手。3 月 7 日,褚君浩在上海市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全球基础研究发展智能化趋势显著,科学技术呈现出三大规律,即学科间的深度融合、科学与技术的交叉推进、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逐渐缩短,而提升技术能力的关键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人类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升级的源头和“总开关”。褚君浩认为,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关系就好比“术”和“道”的关系。我国的生产制造产业在诸多领域之所以依赖国外提供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基础研究的成果还不如国外。古人云,以道驭术,术必成。只要掌握了“道”(即科学规律),就能够不断地提升技术。如此,才能够让中国制造不仅做得出,更做得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