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道教
印章
分类
方法
黄士珊
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78道教印章类型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育成,他从道藏中复制了 260 多方印(以宋代及宋以后的为主,有一些是唐代的),并做了一个印名和数据源的综合索引。他把这些印分成四种类型:1.篆书式;2.符篆式;3.道符式;4.符图式。1这种分类自然有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区分。首先,王育成在其著作中所发表的道教印式,并非根据他在文中分类的顺序所列出。他在文中所提出四种印章的类型,乃以印章的名称为基准而整理得出,并非根据印章的视觉特征。这四种印章类型的名称,彼此在概念上存有重复性,导致读者不易从印章的样式来分辨印章的类型。以上这些问题,使读者不易把握印的类型与其外观之间的关系。其次,李远国和卢昆永根据明代道藏及私藏明清铜印的图谱重新整理绘制出 200多种道教法印印样。2作者把道教法印的类型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细分成 78 种,分类基于印上的尊神名号及其召神摄鬼的仪式功能。3第二部分包括 53 种,展示了道教神司道职和咒语经文印。4由于作者对相关的道经引文都列有一到两种印样,其研究成果具备有用的工具书作用。不过,作者所提出的两大类型也有一定的重复性,尤其是关于印的仪式功能方面,因此还是容易造成混淆。5这种分类法,仍然缺乏视觉特征的考虑。在上述前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视觉研究的角度出发,将道教印章分为四种类型:1.篆书式;2.天书式;3.符箓式;4.图案道教印章:(二)分类方法学文(美)黄士珊 译 韩吉绍 张鲁君 内容摘要 本文在王育成先生对道教印章分类的经典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道教印章的分类方法学。从视觉分析的角度出发,将道教印章分为四类:1.篆书式;2.天书式;3.符箓式;4.图案式。此分类原则,彰显了道教视觉文化中图文交错、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道教“文字图(imagetext)”的创造准则。四类印章中,第一类纯属文字,最后一类则纯属图案。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皆为图文混杂,乃道印之主流,体现了道教视觉文化的精髓。关键词道教 印章 文字图 篆书印 天书印 符箓印 图案印式。本文所修订的类型,注重道教印章设计的策略、道教文字和图像的紧扣关系。6第一种类型完全基于文字,第四种则是完全图形化的。而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融图文于一体,为道教视觉文化的核心部分。一、篆书印篆书式印章是道藏印样中数量最少的一类。7和其他类型相比,它们最容易辨认,反映出道教与当时主流印章文化的密切关系。此类篆书印章,通常召唤掌管重要神职、对道教仪式至关重要的司法机关,譬如“北极驱邪院印”(图1a)、“都天大法主印”(图1b)、“上清天枢院印”(图 1c)等。这些例子都出自宋代文献,包括 12 世纪早期的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约 1116)和南宋的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8除了与仪式功能直接相关的印外,标识道士身份的印(道士可以将这些印用作私人印章或者其他宗教功能)通常是篆书式。例如,山西大同金代道士阎德源(10941189)墓中发现的阎氏不同名字和道号的私印(图2a),9元代著名道士吴全节(12691346)的“玄教大宗师印”(图 2b)都是篆书式。阎氏墓中出土的四方印刻有标识其不同道士身份的名号,如“玉虚丈室老师”“龙山道人”等。元末明初上清嗣师陈天尹的题跋中发现一枚不同寻常的道教篆书印(图 2c:Liaoning2015,P.203)。它见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少有人研究的手卷周文英题跋卷。10该卷集有信、诗、墓志铭和传记,出自元后期不同道教文人之手,包括杨维桢(12961370)、倪 瓒(1306 或 13011374),目的是纪念他们已故的朋友周文英。陈嗣师题跋共两处,分别列于倪瓒题跋的前后。其题跋盖了不同的道教印,包括第二篇题识中的这枚篆书式印,名为“九老仙都君印”(图 2c)。11在陈氏的两篇题识后面,“九老仙都君印”和另一方印下面都有“祖印”章,表明这两方印可能是之前的上清道士传下来的古印。王育成进一步将“九老仙都君印”与一方现已失传的北宋同名印联系起来,后者是宋徽宗(11001126 年在位)诏请上清道士刘混康(10361108)所刻。12道藏中的那些印(图 1)以及陈嗣师的印(图 2c)都采用了所谓的“叠篆”,一种宋元官印文化中新出现的风格(图 3)。其标志是均匀排列的“叠旋效果”。它把原本可能是单一的直线变形为叠旋线,创造出有节奏的层次和整体上宏伟的视觉效果。13徽宗的“内府图书之印”(图 3a)是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初期官印之一,其为徽宗朝的一方北宋皇室印章,用于鉴定皇室收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14很多辽、金、西夏、元朝的皇室和外围机构使用的官印也采用了这种著名风格。15这包括经常被引用的元朝皇室印“天历之宝”(图 3b),时常出现在元文宗(13041332)朝收藏的书画名作上。图 1 篆书式道教法印:a-b.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DZ 1227,32:61;c.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DZ 549,10:474abc图 2a 阎德源私人印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79 图3叠篆式官印:a.内府图书之印,北宋,见于唐玄宗书法作品鹡鸰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b.天历之宝,元代,见于北宋徽宗绘画五色鹦鹉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Liao2016,p.94)图 4a.全真宗师张志仙的八思巴文印,1301 年;b.马晓林的八思巴译文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在明代官印中出现所谓的“九叠篆”。16最近的研究关注到元代官印和道教印中新创的八思巴文,它可能受到元代广泛流行的叠篆官印影响。17马晓林辨识了一方罕见的与全真派宗师张志仙有关的八思巴印,张于 1285 年掌任全真教。18该印刻在河南洛阳烂柯山洞真观一块 1301 年的石碑上(图 4),在汉字碑文之后,名为“玄门演道大宗师掌教之印”(图 4b)。19它嵌入了与上述道教印和皇室印的叠篆文相似的多层叠旋线。二、天书印天书印是四类印章中为数最多的,占王育成从道教文献中复制的所有道教法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0它们是道教“文字图”的一部分。王育成分类中的所谓“符篆式”,其实也属于此类丰富多样的天书印系统。21道教天书,还包括云篆、秘篆文、玉篆、真文、天文、隐书、赤书、自然玉字等。22种类繁多的天书,经常见于道藏保存的道经和科仪汇编资料中。这些文献大多出自 1314 世纪,有的甚至在神秘文字旁边标出译字,增加了这些神秘的天书可读性(图 5)。23我们在考古遗址中发现越来越多与道藏所列天书可比较的天书样本,例如唐代敦煌写本(P.2865,图 6a)和很多宋代墓志铭(图 6b)。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类道教文字极少被纳入中国书法史或印章学的资料图5天书和译字:a.玉篆六十四字,上清灵宝大法,DZ 1221,30:791;b.自然之书,清微元降大法,DZ 223,4:161图6考古发现的道教符文:a.三炁天文,敦煌写本,墨书,唐代;b.道教真文,墓碑拓本,北宋,11 世纪早期,四川成都图 7 雷书,道法会元,DZ 1200,28:248图 2b-c 篆书式道士私印ababaabbbc库来研究。对大多数现代读者来说,它们仍然深奥难懂。与天书有关的现象是“雷书”“雷文天篆”和“雷篆真文”等受雷启发的新型道教文字伴随雷法兴起而出现。雷法因其在治疗、驱鬼和祈雨方面的“功效”而闻名,最先由北宋神霄派提出,宋元时代为其他道派广泛运用。25雷书进一步可与唐代书法论述中提到的所谓“鬼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在遭雷击身亡的恶人身上发现的天书。26道法会元提供了大量雷书案例(图 7),包括带译文的历史掌故。27这里所展示的雷书与上文提到的“天书”一样,美术大观美术研究080对普通人而言完全不可思议。周密(1232约 1298)作于 13 世纪的齐东野语引了几条雷书的逸事,人们在佛寺、酒肆之类的建筑结构上发现了雷书,除了个别能识读,“余若符篆不可晓”。28下面这组印展示了道教符文是如何脱离传统书写而创造出其独有的风格的(图8)。29每一方印上的曲线文字都以像字一样的独立单元表现,其与叠篆印相似,都有重复的叠旋线。它们与上一组印的区别在于曲线不再是完全平行的。更确切地说,这些曲线纠缠在一起,相互交叉,就像云或运动的宇宙之气。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清晰可辨的字的一部分被重叠、三重叠、缩略或者简单重组。图 8a 印名为“八威龙文”,此印可被用于粘贴或服药。图 8b 印为“三天太上之印”,为上章奏表时所盖的印章。此外,这一类很多印面上像字一样的部分难以破译。如“泰玄都省印”(图 8c)是一枚“祖印”,据说传自汉代天师,后来用作召唤天兵。30乍看上去,这些文字和第一类印式相似(图 1),有平行的叠层。但也许因为此印图是“以凡篆而易之”31,所以文字注定深奥难懂。再如这方难以辨认的“玉帝印”(图 8d),它是道士存思时用来召唤龙以帮助其旅行宇宙的。32这种风格很容易让人想起与清微派有关的简化自然文(图 5b)。令人惊讶的是,在一件很有名的书法卷轴鹡鸰颂末尾有一方罕见的道教印(图9a-b),其波浪状的文字与上述诸印相似。该卷轴乃由唐玄宗作于 719 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33虽然它的神秘内容还没有被破解,但似乎有道理将其看成由三列两行六个符文组成。这些字的曲线笔画,与前文分析的天书式印章极为相似,呈现出层层紧扣的样式。这枚印的出现与宋徽宗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徽宗支持道教,支持制作道教的印章、符和绘画。34此印明显地盖在法书结尾处黄绢的上半部分。而在黄绢的边缘,我们还能看到多方北宋皇室印章,表现出所谓的“宣和装”。35这是徽宗朝所发展出的有如密码式的一套装裱和盖印的系统,被徽宗用来鉴定其宫廷收藏中的书画精品。36在绢的右上部,道教印右边是“政和”长方印,绢右下角的“宣和”长方印与其对应。绢的左边缘,我们看到“政”“龢”两枚方印盖在中间。这组印远处是非常显眼的特大号“内府图书之印”,采用上文所述叠篆风格(图 3a)。37宋徽宗官印后面的两篇跋出自和徽宗关系极为密切的蔡京(10471126)之手,他是一名有历史记载的官员。他的弟弟蔡卞(10481117)也署上了他的名字和官职中太一宫使(图 9c),暗示此卷的观众或与宋朝都城开封内的一座著名皇家赞助道观太一宫有关。38前面一组印揭示了道教符文的基本特征,而其他印呈现出更多的变化。譬如南宋至明代道经中记载的一系列很相似的“灵宝大法司印”(图 10a)便是很好的例子。39该类印主要用在礼仪文书和函上。40这些印的样式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的一枚铜印(疑为明代)很相似。41印样的多样性充分说明这种印的传播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从风格看来,这些印章大体的设计,比前面讨论的天书印(图 8)更具装饰性和图案性。这一点在其以螺旋线或 Y 形钩结尾的线条上最明显,让人想到所谓的“大梵光明玉字”(图 11),这是天书的一种很程序化的罕见变体,保存在 13 世纪的灵宝派仪礼汇编文献中。42这种装饰性的文字风格可能反映了宋图 10 灵 宝 大 法 司 印:a.上 清 灵 宝 大 法,DZ 1223,31:398;b.铜印印样,明代,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图 11 大梵光明玉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DZ 466,8:278图 12 古代鸟篆aaaabbbbcccd图 8 天书印:a.八威龙文之印,上清灵宝大法,DZ 1221,30:902;b.三天太上之印,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DZ 508,9:629;c.泰玄都省印,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DZ 219,3:1061;d.玉帝印,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DZ 286,5:4图 9鹡鸰颂中的印和跋,绢(尺寸 25cm11.2cm)的细部Art Pan rama美术研究 081 的模板(下文图 26b-c),我们会在讨论第四种类型时再提到它们。据说邵阳雷公激活了此印的驱魔力量,像用法镜一样“照其毒龙”。50令人惊讶的是,黑龙江分别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出土两方金代印(图 15c-d),与道法会元中的印图(图 15a-b)非常相似,表明这些印的流行并不局限在南方。51第 二 组 是“都 天 大 雷 火 印”(图16),用于“召唤天官,役使山河之神及致雨”。它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