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秦雪华.pdf
下载文档

ID:2391413

大小:1.42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区 双城 经济圈 人口 空间 分布 特征 及其 影响 因素 分析 秦雪华
引言人口合理流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促进因素1,而准确把握人口空间分布的历时性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制定公共政策、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的重要前提。2本文基于2011-2020年人口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数据,对作为我国西部“增长极”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作出了实证分析。2020 年 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成收稿日期:2023-01-3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典型都市圈进城落户新市民可持续生计综合评价及保障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9XJY006)、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校级项目“人口流动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项目编号:yjcxx2022-112-0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秦雪华1吴华安1.2(1.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2.重庆财经学院,重庆401320)摘要利用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数据,探讨了该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个经济圈人口整体呈现出边缘地区不断向中心地区聚集、不均衡性持续加剧的空间分布格局;可能对这种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的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序依次是:滞后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卫生机构数第三产业占比普通中学专任教师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房均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万人医疗卫生床位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其中,前八个变量与经济圈内人口中心化聚集和不平衡分布程度正相关,即其水平提升将导致人口进一步聚集和更大的分布不平衡;后四个变量负相关,即其水平的上升趋于弱化人口中心化聚集和分布不平衡性,可能的原因是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核心区域对为数众多的边缘地区产生了过强的人口虹吸效应。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聚集与不均衡分布空间迟滞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3980.2023.02.003文章编号1005-3980(2023)02-0018-08长江经济带与武汉发展1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其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根据该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行政地理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目前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问题的文献已初具规模,但主要集中于两方面问题的研究。一是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研究,如:张学良等利用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圈中部地区城市呈现人口收缩态势,边缘城市则处于非收缩状态3;孙平军等通过加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四分之三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口收缩,且具有收缩规模大、持续性强的显著特征4;潘碧麟等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人口分布具有“双核多中心”的组团特征5,且呈现成都、重庆“双核独大”的格局6。二是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研究,如:赵川运用耦合协调度函数研究了成渝城市群产业、人口和空间协调发展状况,发现其呈现出了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以及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结构性特征7;张鹏飞和刘新智探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交通-人口”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8;冯月研究发现,成渝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9。与此同时,目前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对该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国家战略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1.全域人口规模呈现“总量增、占比升”的总体变化趋势202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达9771.1万人,比基期2011年增加638.4万人,总增长率6.99%;年平均增长率0.68%,高于全国水平(0.46%)。人口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6.92%,比2011年上升0.15个百分点。2.全域人口规模年增量和年增速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年增量和年增速均呈现出了先不断上升、继而持续放缓的趋势(见图1)。其中,2016年人口年增量近100万人,年增速1.06%,达到峰值,随后人口增速放缓;2020 年,人口年增量 51.02 万人,年增速0.52%,两项数据都是10年观察期内的最低值。图12012-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年增量和年增速变化情况3.全域人口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强化、不均衡凸显”的态势人口集中指数(C)和不均衡指数(U)是度量区域人口分布集中/分散程度的常用指标,其计算公式分别是:C=12i=1i=n|xi-yi|(1)U=i=1i=n|22()xi-yi2n(2)式中,n表示研究所涉及的地区单元个数;xi-yi表示在总区域范围内,i地区人口占比与土地面积占比之差。两个指数C和U的值越小,表示人口分布与土地的关系越平衡,反之差异越不平衡。10通过计算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人口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圈人口不断集聚,不均衡相伴而生。2011年以来,经济圈人口分布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不断上升。2020年,人口分布集中指数达到0.235,比2011年增加0.036,增长率18.03%;不19长江论坛2023年第2期总第179期均衡指数达到0.0168,比2011年增长34.37%(见表1)。可见,十年期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人口分布不均衡不断加剧。(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子区域人口集聚趋势及差异1.核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增强,边缘城市人口普遍收缩考虑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子区域面积差异很大,我们选择以“人口地域别比”(RPPi)指标而不是人口密度指标来衡量各子区域人口分布及其历时性变化特征。11人口地域别比率是各空间单元人口规模(如重庆市、成都市、重庆城市圈等)人口占全域(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人口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RPPi=POPiPOPi 100%(3)其中,POPi为i子区域人口数,POPi全域总人口数。表2显示了2011和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主要市县的人口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期间成都和重庆两市人口增长最为显著:2020年两市人口总量分别为 2094.7 和 2791.5 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530.6和279.4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96%和1.06%;且两市人口数之和2020年已占到全域 50%以上。与此同时,南充、内江、遂宁和资阳等城市人口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从对各市县“人口地域别比”的计算结果来看,成都从 2011 年的 17.59%上升至 2020 年的21.44%(上升4.31各百分点),重庆从2011年的27.51%上升到2020年的28.57(上升1.06个百分点)。其中,重庆下辖各区县的人口地域别比率变化不一,内部差异性很大:2011至2020年,除渝中地区外其他中心城区人口地域别比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渝北上升0.65个百分点。同期,四川省方面,南充、内江、遂宁和资阳人口普遍呈下降趋势,如:南充人口从2011年的621.8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561万人,减幅接近10%,人口地域别比率下降1.07个百分点,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2%;内江和遂宁 2020 年人口分别为 314.2 和281.5万人,都比2011年减少了40万人以上,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为-1.5%和-1.32%,人口地域别比率都呈下降趋势;资阳人口十年间减少23万人,2020年人口地域别比率仅为2.36,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94%。四川省其他市县中,泸州、绵阳、宜宾和广安人口规模基本维持稳定,略有上升;自贡、德阳、乐山、眉山、达州和雅安人口略有下降。(见表2与图2)表2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域人口总量变化情况地区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重庆2011年1564.1266.4420.8357.8426321.6365.3323.5621.8295.8445.2320506.7131.62542512.132020年2094.7249425.6345.7456.9281.5314.2316.1561295.6459.1325.6498125.62312791.52020-2011530.6-17.44.8-12.130.9-40.1-51.1-7.4-60.8-0.213.95.6-8.7-6-23279.37表1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分布指数年份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20110.19950.012520120.20270.012920130.20630.013420140.21080.013820150.21510.014320160.22020.014920170.22450.015320180.22830.015820190.23220.016320200.23540.0168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2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年均增长率2.内部四个都市圈人口规模差异显著(见表3与图3)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成都都市圈人口总量达2967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20%,年均增率 1.84%;重庆都市圈人口总量达到2440.93万人,比2011年增长13.83%,年均增率1.3%;两个都市圈人口领跑整个经济圈,且在占全域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2020年的全域占比分别达到30.37%和24.98%)。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人口总量略有下降,2020年人口总量为775.31万人(全域占比为7.93%),比2011年减少6万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情况类似,2020年总人口2019.44万人(全域占比为20.67%),比2011年减少14.3万人。3.多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显著增加,周边地区人口不断减少2011至2020年,双城经济圈内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呈递增趋势,周边地区人口减少趋势明显。以重庆市下辖的的29个区县为例,处于中心位置的20个区县人口不断增加,其中渝北和南岸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3.50%,沙坪坝、九龙坡和大渡口人口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而处于边缘位置的渝中、长寿、合川和綦江等区县人口呈下降趋势。四川省方面,自贡、泸州、德阳和绵阳等7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呈增加趋势,周边地区人口下降。其中,泸州中心城区龙马潭区、绵阳中心城区涪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都超过3%;自贡边缘城区大安区以及泸州边缘城区纳溪区和乐山五通桥区,人口量年均增长率低于-2%。此外,宜宾下辖的多数区县人口增加,部分区县人口少量减少。遂宁、内江、南充、达州、雅安下辖区县中仅一个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其他区县人口均减少,其中,遂宁安居区、内江资中县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3%。资阳下辖三个区县人口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安岳县人口负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1.66%)。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节将通过筛选恰当的空间计量模型,对上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至2020年间人口分布变化总体趋势,即“集聚强化、不均衡性凸显”的影响因素作出定性分析。(一)数据来源本文的空间计量分析主要涉及两类数据,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圈内各地区、市县的人口数据,二是与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有关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其中,2011-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