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SA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电凝技术的应用效果_钟云天.pdf
下载文档

ID:2390671

大小:1.1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SA 下颅内 动脉瘤 介入 治疗 中电凝 技术 应用 效果 云天
第 41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广东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Vol.41 No.2Apr.2023192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10):1003-1007.8 李东岳,李群伟,牛敬忠,等.早期降压治疗对不同TOAST 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 年结局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9):666-669.9 徐昕,张汤钦,吴康飞,等.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机械取栓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8):509-517.10 邢红梅,张广波,徐丽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 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4):396-399.11 刘译升,詹艳丽,潘辉,等.不明原因脑栓塞与心源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9):1271-1276.12 李佳佳,马征.TOAST 分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58-60.13 张玉敏,孙继兴,周琪,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 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14 IKENOUCHI H,YOSHIMOTO T,IHARA M.Postprandial cerebral infarctionJ.J Clin Neurosci,2021,94(32):38-40.15 LYNDON D,VAN DEN BROEK M,NIU B,et al.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correlates with CTA collateral status in large-vessel occlus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J.AJNR Am J Neuroradiol,2021,42(8):1380-1386.16 马浩源,赵岩,胡明,等.SOFIA 远端通路导管直接血栓抽吸和支架取栓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46(4):216-220.DSA 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电凝技术的应用效果钟云天,罗捷,叶锦欢,马志豪,刘胜初*(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广东河源 517000)摘要:目的了解DSA 下电凝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78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接受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或DSA 下电凝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Raymond 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常规介入基础上使用电凝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关键词:电凝;颅内动脉瘤;DSA中图分类号:R 6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610(2023)02-0192-04Application of electrocoagulation in DSA-guided interven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ZHONG Yun-tian,LUO Jie,YE Jin-huan,MA Zhi-hao,LIU Sheng-chu*(Heyuan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Heyuan 51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coagulation in DSA-guided interven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ICA).MethodsSeventy-eight IC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treated with routine interventional therapy(control group)and DSA-guided electrocoagulation(observation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Raymond grading was better(P0.05),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st were lower(P0.05).ConclusionRoutine intervention plus electrocoagula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in ICA patients.Key words:electrocoagulation;intracranial aneurysm;DSA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收稿日期:2022-04-11基金项目:河源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10091500971)作者简介:钟云天(1980-),男,本科,副主任医师,E-mail:通信作者:刘胜初(1972-),男,本科,主任医师,E-mail: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众多实验已经证实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整体效果优第2期钟云天,等.DSA 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电凝技术的应用效果193于开颅夹闭,主流观点认为决定治疗效果的核心问题是尽快形成瘤腔血栓并保持长期稳定,故致密填塞是保证即刻治疗效果的基础,但目前所有栓塞手段最高也仅能达到 40%左右的瘤腔内金属填塞率。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第一代GDC 经铂金微线圈、不锈钢导丝以及二者之间的解脱点组成,通电后可出现电化学腐蚀而将解脱点熔断,其中铂金线圈作为电极阳极吸附负电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使局部血栓形成,充分发挥栓塞作用1。所以,临床上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血管内介入治疗时,电凝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段。本文对DSA 下颅内动脉瘤采用(或结合)电凝治疗的效果观察,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1资料和方法1.1病例与分组2020 年 1 月-2021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78 例,均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内MRI 或CT 检查确诊,为临床研究的安全需排除某些易致血栓脱落逃逸的病例,譬如夹层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等;(2)临床资料完善;(3)取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依从性较差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年龄 3872 岁,平均(54.410.2)岁;男 23 例,女 16 例;动脉瘤最长径 2.613.2 mm,其中微小动脉瘤(瘤体长径0.05)。1.2方法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介入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应用Seldinger 穿刺法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鞘,给予患者肝素静脉滴注,然后行DSA 检查。在DSA 引导下,观察患者动脉瘤的周围血管分布情况、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然后在患者的动脉瘤腔内置入导管和微导丝。微导管采用Headway17/21 或 Echelon-10/14 或SL-10 的双标记微导管及配套微导丝,导引导管为 6F Cordis ENVOY/NAVIEN,采用弹簧圈为 AXIUM/PRIME/HELICAL/COSMOS/VISEE 等,在患者的动脉瘤腔内置入弹簧圈,对弹簧圈进行缠绕,直到动脉瘤腔中填满弹簧圈。如动脉瘤瘤颈较宽或弹簧圈不稳定者予使用自膨式支架(如enterprise/Lvis/LEO 等)辅助。术中全身肝素化,结束介入治疗后,必要时给予抗脑血管痉挛治疗及(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且给予患者预防缺血性神经损伤等治疗。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凝治疗,即给予患者全麻后,采用DSA 机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在行全脑血管造影时,应用Seldinger技术,对侧支循环、载瘤动脉、动脉瘤以及有无重要分支变异等进行充分了解,采用弹簧圈为 AXIUM/PRIME/HELICAL/COSMOS/VISEE 等,微导管采用Headway17/21 或 Echelon-10/14 或SL-10 的双标记微导管及配套微导丝,导引导管则为 6F Cordis ENVOY/NAVIEN。必要时予自膨式支架辅助。将载瘤动脉情况和动脉瘤位置作为基本依据,对手术计划进行制定,选择合适的工作体位,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瘤颈口,微导丝进入瘤腔,与瘤壁或者弹簧圈接触,经造影检查后,及时将电环路接通,当通入MS-3010D(030 V)可对直流电源进行调节,术中采用安全电压如 4.5、9、12 V 进行电凝治疗,控制好治疗时间,一般每次 24 min,导丝头端或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出现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患者治疗次数不能超过 3 次。当治疗过程中经多次尝试电凝治疗后未达到治疗效果(即治疗失败)时,选用其他介入材料和手段继续治疗,必要时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1.3观察指标(1)Raymond 分级:术后即时造影了解动脉瘤栓塞情况,1 级为致密栓塞,2 级为瘤颈显影,3 级为部分瘤体显影(图 1、2);(2)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颅内感染、术后脑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等;(4)分别于术后 36 个月、12 a 对患者进行 3D-DSA 造影复查,对动脉瘤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部分病例只完成 1 次复查随访,已做相应统计学比对处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 Raymond 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广东医科大学学报1942023年 第41卷(P0.05),见表 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术后随访 36 个月、12 a,两组患者动脉瘤的复发及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表 1两组Raymond 分级情况的比较(例)组别n1 级2 级3 级对照组392982观察组393630两组比较:Z=6.984,P0.05表 2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的比较(x-s,n=39)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对照组15.654.1280.452.879.442.2612.563.26观察组15.123.0981.782.116.093.34a9.632.19a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 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n=39)组别脑缺血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合计对照组2013观察组21033讨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脑血管疾病,亦是卒中中心的重要病种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与血管内压力升高和血管壁局部发育不良有关。近期有研究发现,Willis 环的变异导致交通血管血流容量、血流速度及血流形式等因素的改变,从而改变了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导致动脉瘤的形成2。若颅内动脉瘤出现破裂,则会诱发颅内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研究发现,首次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具有 70%80%的存活率,而对于首次破裂动脉瘤且没有干预的患者,其 1 a 存活率为 70%,5 a 存活率只有 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