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适与延续: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研究_万顺.pdf
下载文档

ID:2390554

大小:491.10K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调适 延续 美国 人家 变迁 研究
调适与延续: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研究万顺 世纪 年代后移居美国的苗人群体,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利用血亲与姻亲两大亲属集团,将离散在各安置点的苗人群体再次整合起来。在整合过程中,在多种张力相互影响下,美国苗人家庭模式有了向核心家庭转化的趋势,同时也展示出自身的一些独特特征。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及个人能动性等因素,在经过充分磨合与互补后,共同构成苗人家庭适应美国社会的重要力量。关键词:美国苗人家庭变迁调适延续作者万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地址:北京市,邮编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明清之时,一部分原居云贵的苗人,因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边界管理松弛等原因,不断向东南亚地区迁徙。根据越南学者琳心的研究,因历史原因,这支苗人在 世纪便已定居越南。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族群迁徙,许多苗人顺着越南来到了老挝的川圹高原,并在此处繁衍生息。又因战乱等历史因素的影响,这群苗人迁徙到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法属圭亚那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当今苗人群体的世界分布格局。美国苗人大多是源自老挝的移民。据 年美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美国苗人人口有 ,人。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苗人人口最多的聚居区是加利福尼亚州(年为,人),其次是明尼苏达州(年为,人)和威斯康星州(年为,人),这些州自 年以来苗人人口数量一直都是位列前三。现分布于美国的苗人可以分为白苗()、青苗(或 )等亚支系,这两个支系在语言和服饰等方面有细微区别,总体文化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为美国苗人特殊的迁徙历史与身份认同,他们中的许多人拒绝被简单识别为老挝裔,因此美国政府并没有把这些苗人列入老挝裔之中,民族研究 年第期本文中所说的“苗人”,主要是指操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的苗人群体,学界习惯上称其为西部方言支系。越 琳心: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东南亚 年第期。美国为了保护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曾资助部分老挝苗人成立武装组织,以打击当时老挝爱国战线领导的“寮国战斗部队”(简称“巴特寮”)。年“巴特寮”推翻老挝王国政府后,成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担心被新政府清算的老挝苗人士兵选择通过老挝与泰国的陆路边境流亡泰国,之后以难民身份移民到其他国家与地区。参见 年美国统计局对亚洲、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岛民人口统计数据:,浏览时间:年月日。,“,”,而单列为一个族群,称其为“”。年月至 年 月,年月至 年月,笔者曾先后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双子城地区()、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等地的苗人社区中,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田野调查。明尼苏达州双子城地区、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是人口数量最多、历史最为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苗人定居点。统计数据显示,年明尼苏达州苗人人口为,人,其中双子城地区有,人,这让双子城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苗人社区之一。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是另一个重要的早期苗人安置地。第一户苗人家庭来弗雷斯诺市定居的是在 年。自此之后,相继有苗人来这里定居。从 年的一家发展到 年的两千多人,到了 年,已经有三万多苗人在这座城市定居。年弗雷斯诺都会区(,)有苗人人口,人,这让它成为除了双子城外的另一个美国苗人重镇。年整个科罗拉多州的苗人人口约为,人,多集中于州府丹佛市,因此,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也是重要的苗人聚居区。麦迪逊市是威斯康星州的州府,也是一个拥有较多苗人的城市,年大约有,名苗人居住于此。文中未注明出处的材料,均来自这两次田野调查。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除个别使用其真实姓名外,其余报道人姓名均做化名处理。家庭现代化理论强调,“在世界各地,所有的社会制度都在或快或慢地走向某种形式的夫妇式家庭制度和工业化”。有学者认为,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传统和历史,但家庭变迁的路径都将重复西方社会家庭变迁的路径,即从不同类型的扩大家庭趋向于核心(夫妇式)家庭单线演进。苗人来到美国之后,其家庭将如何面对高度现代化的美国社会?是否也会向着核心家庭方向转变?本文在对迁居美国前苗人传统家庭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迁入美国后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的方式与特点进行阐释,对影响苗人家庭文化变迁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对移民家庭变迁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一、迁居美国前的苗人传统家庭美国苗人主要来源于老挝,他们基本上从属于西部方言支系。西部方言支系的苗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父系继嗣群是构成苗人传统家庭的主干。苗人传统家庭,除了由来自同一父系祭祀群的血亲群体进行维系之外,也由婚姻带来的姻亲群体来支撑。调适与延续: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研究参见美国明尼苏达州苗族情况介绍:,浏览时间:年月日。参见 年美国苗人人口统计(按地区划分)数据:,浏览时间:年月日。美 科扬、杨詹妮弗著,龙海清译:美国弗莱斯诺的苗族,民族论坛 年第期。参见 年美国苗人人口统计(按地区划分)数据:,浏览时间:年月日。,“,”,参见 年美国苗人人口统计(按地区划分)数据:,浏览时间:年月日。美古德著、魏章玲译: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春华等: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社会学研究 年第期。(一)基于血缘关系构建的苗人家庭将自己的姓氏传递下去,是苗人父系继嗣群最重要的任务。在苗人社会之中,相同姓氏的男性们通常被相互称为“本家”()或“同姓弟兄”,也被苗人称为“一笼鬼”。苗人对血亲的观念与汉人有所不同。对于苗人来说,只要是有共同的男性祖先 “公”(),那大家就是一个“本家”的家人。在一个“本家”内部,通常都会有自己的特殊仪式和禁忌,以彰显与其他“本家”的不同。两个相同姓氏的苗人经常会利用自己家族中的仪式习俗与传说,寻找共同的祖先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很少去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血缘亲疏关系。年,居住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苗人侯英(化名),曾给笔者说过他通过回溯共同的祖先与中国“本家”认亲的故事:小万啊,你也知道我是你侯哥爸爸的大伯。可能你不相信,我和你侯哥家并不是随便“打亲戚”的,我们真正是一家人。我们通过一起分享自己的家族故事,发现我们的“公”是两个亲兄弟。当时,我们在迁徙的时候分开了,今天却成为两个国家的人。我们在分开了那么几百年后重新相遇,这让我们十分珍惜对方,因为我们真的是一家人。一般来说,苗人的老人主要由已婚的幼子进行照顾,以此形成一个以“祖辈幼子夫妻幼子后代”为组织结构,平均人数在人的父系扩大家庭。如果这个家庭的主人拥有多个妻子,那他们家庭规模将会更大,组织结构也将变得更为复杂。除此之外,在苗人社区中像父母与多个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联合家庭也是存在的。即使孩子在结婚之后另立门户,他们通常也不会迁居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时常会回到父母家中参与家族祭祀、生产、节庆等重要事宜,同时也承担起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二)由姻亲关系联合的苗人家庭婚姻缔结会使两个不同姓氏的苗人家庭结为“亲家”()。不同姓氏的苗人家庭通过婚姻缔结,不仅能够避免近亲结婚,还能保证不同姓氏之间的力量平衡。不同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可以通过结为“亲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当两个家庭结为“亲家”之后,他们通常会借助“过节”等活动相互来往,在对方遇到难事之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对于一个传统苗人家庭来说,“亲家”的重要性有时并不亚于“本家”,有学者甚至认为,“在局部范围内,姻亲的重要性堪比家族甚至房支层面上的联系”。婚姻除了将不同的苗人家庭进行联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带来新生命,以扩展家庭的规模。对于依靠农耕过活的苗人来说,劳动力是他们的重要资源,苗人群体因此十分推崇多子多福的观念。如果妻子无法生育,或者生育的孩子较少的话,丈夫会选择迎娶多个妻子。一般而言,苗人社区内部是认可这种行为的。即使原来妻子有所不悦,但通常也只能无奈接受。虽然在他们的语言中有“小老婆”()这种说法,但在家庭中每个妻子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差别不大,这与汉族传统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多妾”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认为,这种多妻现象除了男性对年轻漂亮新人的喜好和扩大自己家庭规模的需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结交更多的“亲家”,以壮大自身家庭的力量和维持社区的稳定。至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苗人依旧有着娶多个妻子的现象,甚至在美国苗人社区中也偶有发生。民族研究 年第期 ,:,:,左振廷:关于 人家族组织的文化生态整体性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年第期。(三)靠拟制亲属关系补充的苗人家庭当一个苗人家庭缺少子嗣之时,也会选择拟制亲属关系来增加家庭的人口。苗人通常会用“收养”“认干亲”“打亲戚”等方式来进行亲属关系的拟制。被纳入家庭的对象可以是来自同一“本家”的,也可以是不同姓氏甚至不同民族的个体。通常来说,参与者的年龄与民族对收养没有影响,只要双方愿意便可以举行收养仪式。收养分为“饭妈饭爸”()和“改姓”()两个大类。“饭妈饭爸”给予被收养人经济和生活上一定的帮助,被收养人并不更改其姓氏。年,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与英熊(化名)曾这样对笔者讲:我以前在打仗时两个小孩子死了啊,我最近梦到他们了,说他们化身成你们回到我的身边了。为了照顾你们,我就想当你们的“饭妈饭爸”,让你们当我的孩子。就收养中的“改姓”而言,被收养人需要认祖归宗。届时收养人会举行一个招魂仪式,将其正式纳入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被收养人可以享受家庭内部资源,也要负担家庭责任与义务。相比“收养”来说,“认干亲”和“打亲戚”就显得比较随意了:“认干亲”指的是为了使得两个个体关系更加紧密,同一姓氏的苗人即使在没有可追溯的同一祖先的情况下,也会按照年龄或者社会地位结为同辈或异辈的“本家”;而“打亲戚”指的就是不同姓氏的个体,通过寻找对方是否有和自己相同姓氏的亲戚而攀亲的方式。这些拟亲属关系行为,可以让“友谊”“恩情”上升到“亲情”,使整个苗人社会更加稳定,以利于苗人社会的生存发展。在传统的苗人社会中,游离于群体之外的个体,或者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的家庭模式几乎是没有的。(四)用传统观念维系的苗人家庭传统观念是维系苗人家庭的重要因素。杨道()的研究指出:“苗人社会可以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群体而不是单个的个体所构成的。”换言之,作为个体的苗人是难以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的。正因为如此,苗人发展成了一个家庭导向型的族群。在他们的观念之中,家庭的重要程度要远超个人。在苗人的传统观念里,人必须拥有“灵魂”(),灵魂来自父系祖先的赐予。在苗人文化中,要拥有灵魂才能拥有一个作为“完整的人”()的价值,而灵魂是从自己的“本家”继承而来的。在传统苗人社会中,人必须在一个家庭中与他的“本家”们同做“一笼鬼”,否则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苗人称家庭为“”,称房屋为“”,这里的“”是一个冠词,指代一群之中的一个。在苗人观念中,家庭只有一个,而房屋却是可以随时更换的。笔者认为,这种观念与他们的游耕生计方式有很大关系。当苗人遇到生存资源竞争、族群摩擦或天灾疾病等问题时,会采用迁徙的方式来应对。对苗人来说,地缘关系对家庭的影响是不大的,因此他们很难产生那种思恋故土之情。在苗人看来,只有将“灵魂”注入其中,才能使得一个房子变成一个家。苗人房屋中的“灵魂”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代表祖先的祖灵,第二种是保护家庭免遭邪灵侵扰的守护灵,如“事官”()等。当房屋落成之后,他们要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将代表祖灵的神龛和代表房屋保护神的神龛设立在房屋的重要位置。二、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的表现形式苗人作为难民来到美国之后,许多苗人家庭被打散,被分置在不同的地区。为了解决生存调适与延续:美国苗人家庭变迁研究 ,“:,”,:,:,难题,为了适应美国社会,这些被分散的苗人呼朋唤友,在美国重建了家庭与社区,共同面对各种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苗人家庭也发生了变迁。研究显示,在 年至 年间,传统的苗人家庭模式(父系扩大家庭)减少了(或每年减少),家庭规模也从 人下降到 人。而反观当时美国社会,从 年到 年,平均家庭规模仅略有下降,从 人降至 人,在 年间下降了不到。除了家庭的规模和结构之外,如婚姻关系、夫妻关系、家庭习俗等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苗人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增长而发生变化。(一)美国苗人社区和家庭的重组被打散 安 置 可 以 说 是 苗 人 到 美 之 后 的 第 一 个 挑 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