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
我见
新民
2瓷 以 纪 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她能真实地反映和折射出事物曾经的过程,以及她所产生的影响和随之的启迪。近期来,在收藏界、在拍卖行、在古玩市场、在文博单位和各个新媒体平台上,人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景德镇现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鲜活的亮点符号“五六七”。“五六七”是我十年前即二一三年春参加北京中贸圣佳拍卖行举行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和观点。就是说景德镇瓷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景德镇瓷器,我认为最好的、最亲民的,最具有收藏意义和升值空间的瓷器,当属“五六七“,也就是产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三个时期的景德镇瓷器。当然,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时代特征,都有它的代表性产品,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面仅综合我个人了解和研究查证的资料,谈点看法:五十年代的代表性产品一、建国瓷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时任政务院副主任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旨在抢救、挖掘和恢复全国各地名窑名瓷,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周恩来总理采纳并支持了郭老的意见。1952 年 2 月宣布成立由轻工业部科学研究和美术设计方面专家组成的“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并指示由景德镇、醴陵、宜兴等陶瓷产区负责生产烧制。与此同时,还派遣专家指导小组分赴各个产区。中央美院教授高庄、祝大年、梅健鹰一行六人来到景德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首先对景德镇的瓷土原料、瓷釉配方、烧成操作和造型装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当时各个陶瓷制作厂坊的生产状况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例如产品规格的统一、产品名称的规范、产品计量的完善等等。为了配合建国瓷的制作和组织工作。1953 年 6 月,由国家轻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配合景德镇陶瓷专业学校和各种试验小组成立了“建国瓷制作委员会”,为之后景德镇陶瓷科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这就是 1954 年 8月景德镇轻工部陶研所成立的背景史料。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协调下,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出面,从各个工艺美术合作社和私营瓷厂抽调了三十五位在成型、彩绘及颜色釉配制卓有影响的老艺人如王大凡、王步、魏庸生、潘庸秉等人和极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工人组织学习和培训。这批年轻人中有王锡良、张松茂等人,培训地点就在景德镇久弃的天主堂。他们白天忙于制作,晚上就听高庄、梅健鹰教授讲课,从而懂得了什么是油画、什么是水彩画、什么是立体造型、什么是民间艺术。每到星期天,学员们自由组合,跟随祝大年,梅健鹰去郊外写生,从感性到理性上感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理,进而激发了陶瓷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建国瓷”指导组的言行举措,无疑在当时封闭和保守的陶瓷艺坛,吹进了一股清新鲜活的春风。杨永善在他的中国的陶瓷一书中写道:“建国瓷的设计制作工作从 1952 年 10 月开始,到 1954 年 9 月结束,完成了73556件产品”。江思清在 景德镇陶瓷史稿 中记叙:“建国瓷委员会在这年(1953 年)创设了建国窑,用科学方法制造了建国瓷器。烧造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烟酒具、花瓶、花盆及其它日常用具和纪念礼品等,以民族形式及大众方向作为艺术标准以表达出新中国的蓬勃气象”。历时三年的建国瓷生产,经过设计委员会的严格甄选,共计 73556 件,而景德镇入选的有 24531 件,占全国产瓷区的 1/3 强,成绩最为突出。其中有各种颜色釉、青花、粉彩、斗彩、薄胎花瓶、薄胎碗等等。其制作之精良、工艺之精致堪称叹为观止。如 200 件青花斗彩牡丹花砵和粉彩十二牡丹曹新民五六七瓷之我见20231期总203期3薄胎碗、粉彩人物梁红玉击鼓花瓶、50 件粉彩木兰从军花瓶、古彩描金 荷花 梅瓶、粉彩 万花 尺六果盘、墨彩描金 牡丹九头茶具等,一致认为装饰大方、色调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如采茶扑蝶、小孩放鞭炮、志愿军在朝鲜、祁连山勘探队、东北舞以及反映民间故事的梁祝姻缘、白蛇传等等,认为这些作品随着内容而变革,突破了原来单纯的传统模式,在创作形式上吸取了剪纸、年画、版画、雕刻的表现元素,是充分体验生活的成功创新,高庄兴奋地赞誉为“划时代的进步”。由于景德镇建国瓷送审是分两次到北京送审的。1953年,景德镇送审的 10438 件,当年十月在北京故宫的保和殿举行了建国瓷的预展。徐悲鸿、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在高庄、王逊、莫宗江等人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当徐悲鸿看到了久萦于心,深恐失传的霁红釉时,竟热泪盈眶,霁红瓷那光彩绚丽而深邃如火的红釉色彩,令人感到十分愉悦而又尊严。这种富有民族内涵的红釉瓷从宋代到清代时传时衰,曾几度失传,这次展品中的几件霁红装饰的扁肚天球瓶和四方芭蕉瓶,就雄辩地证实了霁红等各种名贵的色釉瓷藉“建国瓷”的东风不仅有了恢复和提高,而且做了充分的科学物化分析并记录在案,为今后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那年岁当三十的王锡良创作的是一块尺二采茶扑蝶彩盘,其人物造型之新颖、色感之馨和、主题之鲜活、为众人瞩目。1954 年 10 月 27 日的人民日报载文评论说:“景德镇青年一代的陶瓷艺术人员、在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下,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提高了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扬了我国陶瓷艺术的优良传统,积极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作品。采茶扑蝶的主题和表现方式是健康向上的、明朗清新的,随时在唤起人们对青春、对生活的热情。”人民画报在展示期间也选登了一大批景德镇出品的建国瓷图片。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展示中国的崭新风貌,周恩来总理指示从建国瓷中精选部分赴国外展出。景德镇瓷器在 1953 年先后在苏联、保加利亚、瑞典、德意志(莱比锡)、蒙古等国展出;1954 年又在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罗马尼亚、印度、缅甸、叙利亚等十四个国家展出;1955 年在蒙古、朝鲜、瑞士、英国、法国展出。建国瓷自 1953 年到 1955 年期间,先后在三十多个国家展出。诚如缅甸总理吴努在参观展览后写给中国驻缅大使姚仲明的信中所言:“给我特别深刻印象的是构成展览会中最出色的、独一无二效果的一些瓷器。我认为:它们式样的精巧和色彩的调和是无与伦比的。”“瓷以窑而名,窑以瓷而贵”。景德镇在新中国旗帜下,以建国瓷来了一个华丽的亮相。紧接着,他们又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献礼瓷”高潮。二、献礼瓷如果说建国瓷的宗旨是“挖掘、恢复、提高”,把失传或濒于失传的优秀传统瓷恢复和发扬光大,那献礼瓷则以“创新”为基点,力求在材质运用、工艺技法、装饰形式及题材表现上有新的突破,向世人展示瓷都全新的时代风貌。1959 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典之年。北京掀起了粉彩瓷瓶木兰从军4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北京车站及民族饭店等十大建筑高潮。有“瓷都”之誉的景德镇接到有关部门的指示,生产与十大建筑配套使用的日用瓷和陈設瓷。有着饱满爱国热情和精湛制瓷技艺的景德镇人,并不满足于生产指令性的配套瓷,他们自发地萌生了创作献礼瓷的念头并付绪行动。著名陶瓷艺术家刘雨岑、曾龙升、毛龙汲、王步、毕渊明等率先提出倡议,得到了全市各界人士及单位的响应,提出了“人人为大跃进鼓劲,个个为献礼瓷出力”的行动口号。随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各大瓷厂、陶瓷学院和陶研所的技艺人员及教职师生们,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献礼瓷创作的群众性热潮中。这期间、陶研所刘雨岑首创了“水点桃花”釉上装饰新技法。几可与国画装饰的“没骨法”相媲美;艺术瓷厂章仕保开启了“金线粉彩”新工艺;东风瓷厂余子富、余忠荣等人,参加以煤代柴园窑烧成工艺获得成功;建国瓷厂烧造出高达 2.06 米的青花釉里红万件大瓶;新平瓷厂江样春利制并成功烧制出高 2.9 米的万件柳叶瓶;陶研所研制出腐蚀法新工艺,并成功开发出二十一种高、中、低温颜色釉,极大地丰富了色釉瓷的花色品种。为了献礼瓷、全市各厂、所、院、校打破了行业分属的界限,出现了“一方有求,八方来援”的团结互助的可喜局面。陶研所曾龙升的龙舟瓷雕,有雕塑瓷厂张新喜的加盟;雕塑瓷厂聂乐春的瓷板浮雕庐山四绝,有陶研所蔡寿生、杨秦川、谢集贤的参与;而艺术瓷厂余文襄为改进“雪景”山水画所需的“雪白”料,也得到了配料高手冯毛仔的鼎力相助。如此等等,切实体现了“人人为大跃进鼓劲、个个为献礼瓷出力”的旨准。1959 年 8 月 20 日,1513(套)件献礼瓷汇集在市陶瓷工业局的会议厅内,经专家组鉴定评选,189(套)件作品获甲等奖;227(套)件获乙等奖,其中获最佳作品有:王锡良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革命摇篮井冈山;刘雨岑创作的粉彩水点桃花黄雀迎春薄胎瓶;王大凡创作的粉彩大禹治水瓷瓶;汪以俊绘制的粉彩六鹤同春瓷板画;曾龙升创作的天女散花瓷雕;王步绘制的青花釉里红鸳鸯戏莲万件瓶;毕渊明绘制的粉彩四折屏狮虎猴狸瓷板画;潘庸秉创作的蓝釉堆雕 雄鸡、红釉堆雕 和平鸽 挂盘;余文襄绘制的粉彩雪景赏雪图瓷板画;蔡金台等人创作的浮雕瓷壁画井冈山;王希怀首创青釉刻划游虾图彩盘;张松茂绘制的重工粉彩牡丹图瓷瓶;潘庸秉与王步合作绘制的青花斗彩直径 98 厘米的瓷圆桌面九桃锦寿。为了表彰在献礼瓷活动中作出特殊贡献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同年九月十九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在新建立的群英堂召开了隆重的授奖表彰大会。王大凡、王锡良、刘雨岑、毕渊明等 33 人荣获了“陶瓷美术家称号”;章文超、王晓帆等 55 人荣获“陶瓷美术师”称号;另有汪桂英、徐焕文等105 人荣获“陶瓷美术设计员”称号。从此以后景德镇的陶瓷从业人员有了自己的技术职称,有了身份待遇,有了争先奋进的动力。在组织的关怀和重视下,王锡良、王步、徐焕文等人被选送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这一年的十月二日,景德镇献礼瓷在北京故宫慈宁宫举办汇报展,共展出各种品类、彩类的献礼瓷 1508(套)件,共接待参观者 16 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郭沫若、董必武、杨明轩、蔡廷锴、许德衍、李德全等和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先后参观了展览。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作了高度评价的报道。历时四天的汇报展结束之后,献礼瓷经中央有关部门讨论决定后,其去向有:王锡良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壁画、曾龙升的天女散花瓷雕、毕渊明的四灵兽折屏画、王步的鸳鸯戏莲瓷瓶、徐天梅的人民公园折屏画等12 件作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江西厅;吴康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青花瓷板肖像画、潘庸秉的釉里红金鱼缸陈列在雕塑龙舟 作者:曾龙升20231期总203期5天安门城楼主席休息室;章仕保的粉彩鹦鹉桃花瓷瓶、赵惠民的粉彩红娘玩枰瓷瓶等 85 件作品作为赠送给来华国庆观礼的外国贵宾的礼品瓷。此外,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也选取了部分献礼瓷。其中汪以俊的粉彩 六鹤同春、余文襄的粉彩 茨坪春色 大型瓷板画悬挂在华侨大厦的贵宾厅。聂乐春的浮雕庐山四绝瓷板画陈設于颐和园贵宾接待室内。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献礼瓷又辗转回到了景德镇。包括六鹤同春、庐山四绝、九桃锦寿 等被景德镇陶瓷馆或原厂家作为珍品悉心收藏着。”以瓷纪事”献礼瓷毕竟是那个火红年代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六十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进入到六十年代。景德镇陶瓷工业无论是规模、优势、抑或在品牌幅射上都与瓷都相匹配。“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四如赞语不径而走,青花、玲珑、颜色釉、粉彩四大名瓷更是誉满寰宇。曾有人评说,青花瓷宛若水墨画,色釉瓷浑若油彩画,珑珑瓷轻盈象苏州绣画,而粉彩更类似于中国画。粉彩是釉上装饰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彩类。它受清代国外的珐琅彩影响而衍生,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被誉为“瓷国皇冠上的明珠”。粉彩的表现方法与中国绘画技巧极为相似,有工笔重彩、没骨写意,也有工写兼施;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装饰题材也很广泛,描写山水是“穷春夏秋冬之嬗变,图川流峰岳之精神”;表现人物则“写先哲名媛之美,展神仙佛道之貌”。此外奇花异卉、锦翎彩翼、虫草鱼藻、灵禽猛兽及各种寓意吉祥的几何图案,无不各具画理而生意盎然。由于画师的修养、功底、造诣、师承关系的不同,故而表现的绘画风格也迥异,个性语言独特。从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新粉彩的崛起和盛行到五十年代的王大凡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