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与实践路径——以Z学院为例_黄兰华.pdf
下载文档

ID:2390309

大小:1.22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新 驱动 发展战略 背景 高校 实践 路径 学院 黄兰华
第 14 卷第 2 期 Vol.14 No.2 2023 年 4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202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 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 以 Z 学院为例 黄兰华,陶继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反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展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 Z 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社会需求、支持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和素养,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敢闯会创;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2012507 党和国家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发力,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猛发展。如今,“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已经形成。但是,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紧迫性的问题。因此,亟须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出发,评估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成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行稳致远,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创新。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系统为我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将高等教育所积累的人力资本更好地转化为技术进步与创新1。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越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人的理论创造2,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解读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赵峰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创业 收稿日期 20221210;修回日期 20221230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G1323521055、G132352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本硕博一体化模式的自动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2019A15)作者简介 黄兰华,男,湖北广水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系邮箱:;陶继东,男,河南遂平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23 年第 14 卷第 2 期 126 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过程3。杨冬等则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大学教育理念、模式和形式4。石丽等也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教育理念5。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和素养,使其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自主创业能力,并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但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与创业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整体育人目标和任务的交叉融合和互通集成。创新创业教育做到了“素质型”和“职业型”两种教育类型的统筹兼顾,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辩证统一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坚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7,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以更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时代所需的“双创”人才8,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片面、与专业教育貌合神离、实践体系不健全、与社会需求未能有效衔接等问题。总体而言,理念认知偏颇与客观现实困境是当下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个症结。(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片面,教育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但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本质存在认识误区,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也没有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中长期战略规划。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缺乏系统的解读,使得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创新创业直接等同于创办企业、成为企业家、创造商业利润等。某种意义上,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多主体参与、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以创业精神闻名于世的斯坦福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典范9。正因为认识的片面,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现象,顶层领导机制尚不健全,各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10。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主要源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和就业率的考核要求,高校内生性动力明显不足,在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活动”层面。2.与专业教育貌合神离,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现有的教学计划之中,但多数高校以通识教育或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1,同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有效融合,存在人为割裂而形成“两张皮”现象12。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接触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辅导教材匮乏,创新创业教育未能镶嵌于专业教育中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融合,尚缺乏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探索,很难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13。(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中的困境 1.实践体系不健全,实践平台效用较低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需要一定的实践平台,但目前实践平台普遍缺乏,校内平台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求14。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较多停留在组织讲座、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撰写等活动层面上,很少开展创业实际模拟等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现实条件和可行性缺乏感教育创新 黄兰华,陶继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 以 Z 学院为例 127 性体验。部分高校借助多方资源和力量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了大学生科创园区、创业孵化园、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但是在实践平台的目标定位、功能、管理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象征性价值和形式化价值明显高于实质性价值,导致实践平台难以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效用。2.与社会需求未能有效衔接,协同推进格局尚未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高校、政府和行业等多主体共同发力15。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普遍没有建立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学校、政府、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高校搭建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但多为项目展示平台,高校难以持续提供后期发展所需的资源。创新创业项目投资风险大,企业参与意愿不强,且项目难以及时与银行、企业、产业联动,创新创业项目后继乏力,难以得到持续深入推动。地方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针对性不强,创业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存在政策的激励性不足、实施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16。政府政策法规难以发挥实效,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未能彰显,高校、政府和行业等多方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三、Z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Z 学院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二级工科学院,立足“新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创新的突破口,构建了“三个创新载体、五个维度抓手、四个平台基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见图 1),推动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图 1“敢闯会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一)建立完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Z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完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Z 学院依托学科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接触学术前沿发展、了解社会需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第二,构建需求导向型课程体系。Z 学院汇聚创新创业名师,打造“双创通识课专创融合课创业实践课”螺旋式递进的课程体 2023 年第 14 卷第 2 期 128 系。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鼓励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创业竞赛相结合。学院依托“PBL”项目,广泛开展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提高专业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性,同时强化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Z 学院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培养,充分结合学科、专业和行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组织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训练,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实践性,探索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培育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二)构建多级、健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Z 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分层分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构建了金字塔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见图 2)。第一,推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Z 学院以创新计划为基石,组织动员本科生积极申报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大学生基础科研训练计划、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同时,学院依托国家和学校的创新实践基金,做到全员参与创新训练,保障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次创新训练计划。第二,培育和发掘创新创业基础项目。学院依托学院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和各科研团队等,积极培育和发掘创新创业基础项目,并做好参赛培育、项目打磨等培训计划安排。第三,建立“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学院依托创新创业竞赛舞台,建立项目挖掘、选拔培育、竞赛指导以及场地支持等体系化的竞赛体制,鼓励学院各科研团队将科研项目向双创竞赛转化,在产教融合、赛创结合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图 2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三)打造丰富、多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Z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实践基地等。第一,学院建设了创新创业培育基地 青创空间。学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选拔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加强对创赛团队、创业团队的指导与培育,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鼓励、扶持学生开展结合专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的多形态创业,待培育成熟之后适时推送至学校或者地方政府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第二,学院不断深化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十多个实践平台,形成“专业实践科学研究行业实训创赛孵化”联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第三,学院通过承担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教育创新 黄兰华,陶继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 以 Z 学院为例 129 以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分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