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面的外部运行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重视和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开展的必然选择。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平稳增长,人均gdp已到达202300美元。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股改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三是狠抓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创立,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担保、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初成规模,充实了金融生态链。五是金融机构健康开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六是密切了政银企三方关系,增加了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在看到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根底较差,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县域经济总量较小,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农业是经济开展的薄弱环节,投入缺乏、根底脆弱的状况长期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明显滞后,城乡差异逐渐拉大;县域工业化程度低于中心城市,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不标准,比较效益偏低,自我开展能力缺乏。因此金融机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效劳的本钱高、风险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开展。(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求失衡。县域金融市场不兴旺投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大局部企业自第2页共7页有资本金严重缺乏,资金来源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信贷供应却出现总量萎缩、结构失衡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后县域金融效劳受到抑制,资金外流严重,致使农户、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低,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开展。(三)金融机构可持续开展能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全。县域金融机构功能简单,效劳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