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
日子
面临
现实
情况
对策
建议
地方政府过紧日子面临的现实情况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过紧日子面临的现实情况及对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全球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凸显,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成为必然选择。过“紧日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政府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久之策。
一、政府过“紧日子”的内涵
习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紧民生,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用好每一分钱,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面对减收增支的严峻形势,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严从紧支出关口,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无效和低效支出,杜绝形式主义的铺张浪费;另一方面加大支出增速,特别要加大民生兜底、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点领域支出等。
二、地方政府过“紧日子”面临的现实情况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但从各地政府过“紧日子”具体情况来看,仍有诸多现实问题亟需克服和改善。
(一)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有偏差
各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相对独立,信息沟通不及时,对同一地区、同一单位、同一事项可能存在预算资金的重复投入,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佳,难以形成合力配合财政部门落实压减政策。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压减任务,“一刀切”规定压减比例,可能出现项目主管部门资金应压未压,年底突击花钱,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按比例强制压减不应压减的资金,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短缺,而部门仍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资金,既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又可能产生新的浪费。
(二)部分专项资金预算不科学导致资金闲置低效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安排预算和年中调整预算时,优先保障重点专项资金,但设立项目和测算金额时缺乏系统规划。部分项目只设有预算总数,未细化支出,年终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钱找项目”或“钱等项目”,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时很难压减此类资金,易引发预算下达时间晚、执行进度缓慢、调整预算程序复杂、绩效评价结果欠佳、资金清收难度较大等问题,造成资金闲置和沉淀浪费。
(三)项目支出标准化体系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导致压减难度增大
一般性支出过散过乱,且在政府支出中占比较小,在一般公共服务运行成本逐渐上升的情况下,缩减一般性支出有限度,继续紧缩任重道远。项目支出标准缺失老化滞后、覆盖范围和具体内容缺乏统筹规划,难以满足项目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标准制定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建立,阻碍标准化体系建设速度。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尚未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导致预算和绩效“两张皮”,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等,以上因素导致压减难度增大。
三、地方政府过“紧日子”对策建议
(一)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实现政府机构服务集约化缩减公用经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效能,增强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兜牢“三保”底线,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推动精细化管理,紧盯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聚焦资金提质增效,全面加强统筹管理。加快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打破支出固化,促进结构优化,降低一般性支出的标准水平,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向内挖潜,对各类结余资金、沉淀资金应收尽收,科学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项目资金、财政存量资金等方面资金,提升资金运转效率。
(三)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加快建立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机制,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明晰部门权责、各负其责,扎实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促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交叉重复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予以削减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