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扎实
做好
2023
经济工作
扎实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
扎实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年,做好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就一定能够推动2023年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一是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受乌克兰局势变化和国内疫情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反弹的动能迅速释放,三季度经济增速大幅回升至3.9%,回稳向好态势得到巩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尽管受疫情冲击,个别月份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三季度城镇失业率总体比二季度下降,1至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特别是在针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先政策措施作用下,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下降。1至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4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物价形势总体平稳。面对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我国保供稳价措施有力、市场调控政策有效,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同比上涨2%,11月同比上涨1.6%,通胀压力显著低于美欧等经济体。四是国际收支保持稳定。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资流入继续增加。1至1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5.34万亿元,对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万亿美元,创下2013年11月以来单月新增规模新高。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对于我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为“进”奠定基础,以“进”为“稳”提供动能。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披荆斩棘、取得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离不开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的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各类政策集成效应、协同效应、引导效应不断显现,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和提振了市场信心。
经验弥足珍贵、形势依然严峻。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有效应对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一方面,政策必须“加力”,要增强政策的积极性,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另一方面,政策必须“提效”,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加强与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产业、科技等政策协调配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妥善解决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与局部流动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兼顾货币政策接续性稳定性和预调微调跨周期调节。一方面,政策重在“精准”,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更好地与财政政策等各类政策协同合力,有效避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风险。另一方面,政策重在“有力”,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三是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促“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保“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方面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另一方面要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在竞争与合作中培育新优势。四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要实现科技“自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抓住“牛鼻子”突破“卡脖子”。另一方面,要实现科技“自强”,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五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短期结构矛盾,确保就业物价基本平稳,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引领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土地等传统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发展的基点牢牢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2年,在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5%,国内消费需求对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巩固。2023年要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有效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二是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投资增长后劲。2022年,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1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52万亿元,同比增长5.3%,重大工程项目集中落地开工,有效投资规模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性作用增强。2023年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2023年要巩固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防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的“脱钩”“断链”风险,提升初级产品和国家战略物资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能力。
四、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提供充沛动能
2022年以来,我国继续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等五大领域压茬深化改革,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动能转弱背景下,我国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换挡提速,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出口对世界贡献度稳居首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高水平对外开放活力和韧性不断彰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发展任务伟大而艰巨,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依靠改革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根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加强国际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体系对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三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四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升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