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课稿: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历程.docx
下载文档

ID:2381026

大小:16.77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课 回望 百年 中国共产党 民主集中制 建设 历程
党课稿: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历程 党课稿: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历程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由弱小到强大、由幼年到成熟并发展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答案。”从我党基本史实出发,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民主集中制建设与发展逻辑加以叙述,以总结百年来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经验与启示。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与发展   1.将民主集中制应用于制度层面   在1927年中共五大会议上民主集中制首次被系统而正式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在第二年中共六大会议上,民主集中制被明确规定为我党的工作和组织原则。毛泽东为了保障民主集中制能够更好落实下去,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四个服从”,对党内生活应当遵循的工作和组织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在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个人的意见服从集体的决定,少数人的意见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区域地方的意见服从中央统一的决定,避免了分散主义等情况,有效地维护了全党的统一。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幕,民主集中制也被发展为党内的重要决策和领导方法。集体领导不是指一个人说了算、不能搞一言堂,而是指在工作中遇到瓶颈、处理难题时经集体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形成决策。民主集中制作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原则在党委制中具体体现为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形式,规定“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党委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   2.坚持群众路线践行民主集中制   1943年,毛泽东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总结而来的经验要求党必须将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   量夺取革命与建设成功的旗帜。“从群众中来”指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在人民群众中集思广益并凝聚群众智慧的过程,“到群众中去”指将从人民群众中得来的正确意见与建议归纳总结并最终形成正确的决策在人民群众中贯彻落实的过程。刘少奇曾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一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要求与切实举措,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思路的创新发展,要求要将贯彻民主集中制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方针相结合,使二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揭示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   民主与集中两者互为条件、相得益彰,并且不可分离就如同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问题有两种存在形式——既集中又民主。民主和集中看似针锋相对但又区别于存在着明确界限的真理与谬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求将二者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刘少奇通过分析民主和集中二者的辩证关系指出:“民主与集中是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同时,没有集中也就不能有民主。”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又对“民主集中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作出更进一步阐释: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民主理论在中国如何水土相服的科学哲思与灵活运用。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曲折发展   1.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根本组织原则   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深入讨论了新中国国家权力归属问题,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并颁布了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还与工人阶级专政的国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62年,毛泽东从国家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这充分证明若没有民主集中制不仅政体无法有效运转,连国体也无法巩固。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组织原则,也是政党内部管理的重要框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制度,就如同遍布周身的血管繁杂又周密,是政府工作得以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所在。   2.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并对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作了丰富和完善,规定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是对中共七大通过的“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的进一步发展,“集中指导”不仅体现了“集中”,同时还充分发扬了民主,反映了民主的本质要求,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深刻分析了社会阶级矛盾,指出“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毛泽东时刻保持高度重视,并将实现“六有”局面作为奋斗目标。   3.民主集中制建设曲折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召开,党中央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经长期实践证明,在其贯彻与落实下,党内民主风气浓厚,我党在思想、组织和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针对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明确提出了“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充分激发党员活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1962年,毛泽东针对长期以来工作的经验教训,主持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对其进行了深刻总结,指出了对党内民主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并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重点讨论。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虽然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多位同志都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的重大意义,但在此背景下,会议更多的是对“分散主义”的批判和对党中央集中领导的强调,党内民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民主集中制也没能严格贯彻与执行。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恢复与完善   1.辩证看待民主与集中、揭示民主集中制科学内涵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是在中共八大的基础上对民主集中制的进一步完善,“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对待民主与集中不割裂看待的辩证态度。1980年,邓小平针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并发表了纲领性意见,在中央和地方将扩大党内民主的要求贯穿于全过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中央要有权威”的重要论断。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针对民主集中制落实问题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科学论断。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下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即只有科学把握“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将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下去。   2.统筹各方利益,揭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   民主制度的发展以权力和权利关系的交互与演变为脉络,既保证了党中央为执政核心同时又肯定了党员的权利与利益关系。邓小平依据中国国情,从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即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共同利益与多元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以上所说的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正因如此,抽象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在具体利益关系上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只有牢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统筹兼顾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才能协调各方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才能着眼大局处理好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   3.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1980年,邓小平着眼于制度建设作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论述。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这是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后对民主集中制这一“原则”的进一步发展。1980年,在党中央的努力下,八大领导体制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得以恢复,同时对党代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和监督制度也进行了恢复和完善。江泽民针对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了“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这“十六字”是四个不同方面的紧密相连,成为我党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2011年,胡锦涛就我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了深入总结,强调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加快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主要体现为通过制度和法制保障民主。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   1.认识民主集中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特点也是我党最   大的优势,蕴含着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是铸就我党百年辉煌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自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以来充分显示出政策科学高效、执行规范有序、制度与法制充分结合、促进民族团结等独特优势。从党的内部建设看,民主集中制“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在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促进政策的出台科学有效、制度的落实规范有序。从党政关系看民主集中制具有协同性,能有效地将党和国家机关组织起来提高能力和效率,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党政合力”。   2.新时代推动民主集中制朝着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效力,确保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2013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艰巨的国内改革任务,强调“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同年11月,为进一步加强党内建设工作,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致力于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将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推动其朝着具体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一重要纲领也成为未来五年开展党内法规建设的行动指南。党内民主制度的逐渐健全和完善,充分保障了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的具体化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选举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监督问责制度、向党组织请示汇报工作制度、集体领导制度等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了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等选举工作条例,促进了党内选举科学化和民主化;深入贯彻党内监督和问责,并修订完善相关条例规定,让问责成为常态。   五、百年来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经验与启示   1.新时代捍卫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必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政治体制是我党实现有效治理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民主集中制既是我党的根本制度,又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下最核心的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贯彻落实得好坏直接关乎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党的前途命运,正如1962年邓小平在会议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