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以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案例_黄运红.pdf
下载文档

ID:2378885

大小:422.04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文化 符号 体系 激发 传统文化 阅读 推广 案例 黄运红
2023年第2期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探究 以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案例黄运红朱婧雅于静赵敏摘要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理应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文章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通过行动研究范式,提出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首先应建设包含象征性符号、具身性符号和信息化符号的三重文化符号体系,基于文化符号体系构建起阅读推广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为例,阐述构建文化符号体系的方法和“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实践的策略。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文化符号体系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分类号 引言“宣传文化之所,莫善于图书馆”,图书馆因其丰富的典藏资源,在文化传播与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阅读推广与宣传的主力军。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明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 根 基,汲 取 营 养,获 取 力 量,赋 予 时 代 精神”。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文化育人的职能,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加强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探索适合大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多年,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推广起步晚,较为薄弱。从现状看,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将会是阅读推广服务创新与深化的新契机;()推广内容不够丰富。涉及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大多只是将公认的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和宣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等挖掘不深;()推广形式不够多样。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多以讲座、展览展示、读书会等方式开展,活动举办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推广效果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在读者参与度、满意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活动效果参差不齐。尽管国家层面将传统文化传播作为国家一项重要工程推进,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面尚缺乏比较系统、实证的研究。关于阅读推广模式的研究,笔者以“阅读推广模式”或“阅读推广模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已有研究中,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按建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实践提炼升华而成,另一类基于已有理论或现存模式借鉴改造而成。基于实践提炼而成的模式,以推广频率视角,从早期的“二季二日”到当前“四季书香”推广模式;以推广形式视角,从书展、讲座到真人图书馆、深阅读、立体阅读等;以推广媒介视角,从线下推广拓展到网络推广模式、媒体融合模式,等等。研究所建构的阅读推广模式主要立足于活动形式的创新与推广媒介的多样化,尽管也关注并探讨了读者群的体验感受与满意度,但更多是站在如何促进图书馆主体性发挥的视角。已有研究所借鉴的理论多为基于传播学的 理论、营销学的 理论、模型 及 模型 等探讨推进阅读推广的有效性。对于推广的内容 “文化”的特质大学图书馆学报 通讯作者:黄运红,:,邮箱:。2023年第2期在推广中的价值与路径研究相对缺乏,对于图书馆与读者这两个重要群体是否具有平等意义上的主体性、是否可以通过模式建构激发出彼此的主体意识达成推广活动的纵深发展,罕见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和探讨,普遍默认读者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客体,是被推广者和接受者。综上,本研究聚焦于高校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有效模式,以单向输出型的阅读推广模式为突破点,以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切入点,提出以下的研究问题:第一,传统文化符号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在阅读推广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与价值;第二,阅读推广的双主体互动模式如何建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三,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的策略如何。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为案例,以符号学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行动研究的范式收集实证数据,以期对以上研究问题作出回答,探索阅读推广新模式,为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建构阅读推广双主体“互动论”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突破阅读推广以图书馆为主体单向输出的模式,借鉴符号互动理论提出了图书馆与读者群双主体“互动论”的建设构想,并阐释阅读推广活动中以“文化符号”作为载体的互动过程。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符号和互动,认为符号意义生于互动实践之中,一方面指出“符号”在主体互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无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还是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是以符号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另一方面强调“互动”在主体实践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事物赋予意义。而且,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互动过程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因此,通过互动实现了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性和平等性是主体间性的本质特征,“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这种双主体的观点超越了传统主客体二元论的单向性关系,突出了互动过程中双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关系。在本研究的对象中,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群是两个独立且相互联系的主体,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分别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并且因为彼此的互动关系而更加达成各自主体性的意义与价值,图书馆发挥着阅读活动激发的主体性意义,读者群发挥着阅读活动推动的主体性意义,构建了双主体的互动价值。文化符号的内涵、外延与价值体现符号与文化符号的内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 人论 中深入探究了人、符号、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人,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符号首先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比如文字、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其次符号也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交流双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象征意义正是符号价值的体现,在所有符号中文化符号内涵最为丰富。文化符号是人类借助于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来表达文化内容的标志,发挥着记录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的作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也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挖掘文化符号在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是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前提,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符号作为人与文化互动的中介,在文化传播、阅读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符号的外延表现文化符号的类型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的划分,本研究依据文化感受者主体获取与感受文化符号的通路,将文化符号主要分为象征性符号、具身性符号及信息化符号。()象征性符号象征性符号作为象征意义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储存意义的媒介或载体,大多以外显的或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显现出来,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任务,具有迅速传递特定含义的特性。每一种文化表现都会衍生出特有的象征性符号,用以描绘和表达对于个体或集体的认同、观念及抽象概念。象征符号本身具有多维的承载形态,如语言文字、艺术作品、图像影音、徽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表征等。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形成了蕴含丰富文化底蕴、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拥有丰富馆藏的图书馆正是文化象征性符号的高密度聚集地。()具身性符号相关研究者认为,具身经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探究 黄运红,朱婧雅,于静,赵敏 “”,2023年第2期提升,具身学习使个体在行为或行为潜能上产生积极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在具身学习视角下,学习的主体是全部的“我”,而不是意识的“我”,通过体验、探索、实践、感悟等多种感官手段有助于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具身性符号的确认与感知正是具身学习的重要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身体感官、突出互动体验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充实具身符号、启发具身认知的过程。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组织的与馆藏资源直接相关的制作活动、体验活动等都属于具身性实践,有助于阅读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符号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信息化符号即指传播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不断改造传统的传播路径,进而生成的具有易用性、移动性和平台性特点的符号。信息化符号有利于文化传播趋向更理想的状态。图书馆的信息化符号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应运而生的一系列符号表征,包括在信息化平台中体现的文本信息、多媒体互动、智能体验等,往往是同象征性符号、具身性符号交融在一起的,通过信息化的路径得以充分表达。文化符号体系的价值体现由象征性、具身性和信息化符号构成的三重文化符号体系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和代码,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文化符号本身不断丰富、发展,人们对它的认知需要经由辨识、体察、理解、认同的参与过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校大学生往往受限于知识、阅历、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甚至存在偏颇。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正是对这一过程的建构与完善,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莘莘学子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传播。高校图书馆在建构文化符号体系的基础上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优势:()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象征性符号的领会较强;()随着具身领域的深度认知,运用多种感官手段获得对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的具身性学习成为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情景化学习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信息和媒介平台为读者参与互动提供了重要路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深入挖掘并建构传统文化的符号体系,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文化符号体系之“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的建构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建立和完善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通过完善象征性符号、充实具身性符号和重视信息化符号等方式,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为提高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品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应突破阅读推广“单主体论”的局限,图书馆不应只把读者当作阅读推广的被动接受者,应把读者群亦视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图书馆在策划和实施阅读推广活动中,在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要从双主体视角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激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双向互动,激励读者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主人翁精神,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促进图书馆完善阅读推广策略。进而,图书馆主体邀请读者群主体参与到阅读推广的策划与实施中,通过赋权增能帮助读者成为阅读推广的二次传播者,从而使读者群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彰显出其主体性。本研究以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例,探究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如图所示。图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图书馆主体要发挥完善、充实、重视文化符号体系的功能性作用;模式的核心之二是阅读推广策略的实施,图书馆主体通过设计双主体互动、立体式体验、基于文化符号体系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探究 黄运红,朱婧雅,于静,赵敏 “”,2023年第2期增值性赋能等策略激发读者群,使其彰显出主动互动、积极评价、参与赋能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丰富文化符号体系和阅读推广策略。文化符号体系的建设 以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例完善象征性符号内容传统文化推广首先是呈现尽善尽美的象征性符号,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应当充分挖掘和完善各个主题意义下的象征性符号,深化其时代意义和价值。()馆藏古籍珍本的符号挖掘与呈现截止到 年底,馆馆藏印本文献超过 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 余万册,善本古籍 余种,种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古籍特藏部不仅多渠道采购、竞拍古籍文献,还致力于古籍修复,以及经典、珍贵文献的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加工。为促进文脉传承与传播,馆设立“京师珍藏”专栏推介馆藏古籍珍品,介绍与古籍相关的人物及其读书、治学与研究的经历。专栏推出的每篇文章均是馆员在馆藏古籍内容的整理、挖掘和对文献源流的专业考证基础上原创而成。()代表性文化作品的符号凝练与展示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作品进行象征性符号的提取与凝练,并以最显著的可视化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