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幼
教师
观察
笔记
幼儿园教师观察笔记集
【篇一】幼儿园教师观察笔记集
今天的游戏中,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雪花积木,可是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宝宝们,积木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可是不知是因为宝宝们玩得太快乐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宝宝们谁也没有去检。本来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为什么孩子们非要我去说了,才肯捡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常规工作没有做好吗?我在思考着,能不能想到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捡的方法呢?
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那个空筐,灵机一动,拿了筐说:"宝宝们,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积木。这个方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抢着捡地上的积木。一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在积木捡完后,有的宝宝说:"这是红的蘑菇,这是黄蘑菇"。然后他们把红的黄的各放在一边,开始把捡起来的雪花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了两个筐里。而且嘴巴里还不时的说:"这边有好多的红蘑菇,这边有好多黄蘑菇。"分类进行完了之后,他们开始拼插雪花积木,整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雪花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2-3岁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
【篇二】幼儿园教师观察笔记集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但令人头痛的是即使家长费尽口舌,孩子们依然不能把玩具收好。怎么办呢?我想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
小班的孩子具有“泛灵论〞的特点,他们会把一切事物看成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所以会把玩具当作伙伴。我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引导孩子收玩具方面进行了尝试。
有一天,熠熠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叫她收玩具,她不收;我说和她一起收,她仍不动手。这时我告诉她:“你要是不把玩具送回家,它们生气就要跑了,不和你玩了。〞可她却满不在乎的样子,依旧不收玩具。第二天早上她玩游戏时,发现她最喜欢的好多玩具都不见了。她问:“妈妈,我的玩具去哪了?〞我说:“妈妈和你一起找找看吧。〞我们在屋里四处找,桌子下、沙发下,哪里都没有。我一边找一边跟她说:“一定是玩具找不到家伤心了,然后就躲起来了。〞我遗憾地说,“没方法呀,谁叫你不把它们送回家的!它们生气就跑了。〞这时她无可奈何地噘起了嘴。我说:“如果你以后好好收玩具,也许它们还会回来的。〞听后她心中燃起了希望,自言自语地说:“我把玩具收好吧,不然这些也该跑了。〞
孩子感受到了不收玩具的后果,心里就会对收玩具的重要性有所意识。过几天,我就和她一起从沙发底下、床下,把这些“跑掉〞的玩具找回来。以后每当她犯懒不想收玩具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她:“快把玩具收好吧,跑了可就没的玩了。〞
2.家长树立典范,引导孩子模仿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根本方式,作为家长要随时整理家中的物品,养成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大人在帮孩子一起收玩具的时候,可以一边送玩具回家一边说:“小玩具我送你回家!谢谢你和我玩,快回家找妈妈吧!看我的宝宝送你回家,她多乖呀!〞家长耐心做好典范,孩子自然会学习、模仿,再加上及时肯定孩子的做法,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便能养成好习惯。
3.参考幼儿园的方法,保持家园一致
我们都知道玩具少了容易收,但如果满屋子都是玩具,孩子看了确实头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幼儿园的方法是:孩子们随时可以换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但必须把不玩的先收好。孩子们在幼儿园根本都能遵守规那么。在家里我们要学老师的方法,告诉孩子如果在家也和在幼儿园一样,妈妈会告诉老师,老师会奖励他小星星之类的,以此来鼓励孩子。
【篇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笔记集
鑫鑫2岁半,从进入托班的第一天起就显得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从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里玩玩具、看图书,还喜欢对着墙壁讲故事,时而哈哈大笑,一旦有小朋友靠近她,她就会换一个地方玩。户外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时,鑫鑫却一个人边说边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游离于集体之外。我尝试和她说说话,她根本不理我,就算我抱着她,她的眼睛也不看我,而是成心回避我。她特别胆小,如果哪里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或者有小朋友大吼大叫,她都会被吓到,躲得远远的。
鑫鑫平时都是奶奶接送,我跟奶奶交流了鑫鑫的情况。奶奶说鑫鑫的父母都很忙,鑫鑫从小就由她照顾。孩子在家里和她一起很开心,也很依恋奶奶,但他们很少出去玩。奶奶听到鑫鑫在幼儿园的情况后,担忧地问:“老师,我们鑫鑫会不会是自闭症?这可怎么办呢?〞
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患儿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语言交流障碍。比方,有的孩子说话晚、说话减少甚至不说;第二是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与人交往中互动交流非常少。第三是兴趣、行为刻板单调。比方,有的孩子会对瓶盖等物品非常感兴趣,或者每次去一个地方必须走同一条路线等等。如果家长疑心孩子有自闭倾向,一定要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诊断。
从案例来看,鑫鑫喜欢讲故事,说明她语言开展得还不错;她不喜欢跟同伴玩耍,不愿意跟老师接近,但
喜欢跟奶奶一起玩,说明她并不是不跟人交往。而是有选择地与人交往,这些情况都说明了鑫鑫不是真的“自闭〞,而是初入园不适应集体生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偏差造成的。
原因分析:
结合对鑫鑫情况的了解,我认为鑫鑫目前的状态可能有以下原因。
2~3岁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和衔接阶段,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单一,孩子对于不熟悉的人常常不理睬,但对于经常陪伴他的人非常亲昵。他们缺少与人交往的意识,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喜欢一人单独玩耍,这是该阶段孩子共有的特点。案例中的鑫鑫对奶奶非常熟悉、依恋,而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对于她来说是陌生人,所以她不愿意与之亲近,宁愿自己一个人玩耍。
2.环境的改变导致其缺乏平安感。
孩子初上幼儿园,从家里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幼儿内心会感到不安和害怕,从未离开过家人的他们要单独面对幼儿园陌生的一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每个幼儿由于性格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适应能力强,会很快就融入幼儿园生活;有的那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融入。对于胆小的鑫鑫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她非常没有平安感,因此采用了封闭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平安感的来源。鑫鑫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缺少父母的陪伴,让原本就胆小的鑫鑫更加没有平安感。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与人相处中培养出来的。奶奶对她的过度保护以及封闭式的教养方式,导致鑫鑫社会交往能力欠缺,性格变得更加胆小、不自信。长期的单独玩耍已经成了鑫鑫的习惯,缺少同伴让她习惯了自言自语和单独游戏,不会与其他人玩耍。
应对策略:
怎样才能让鑫鑫翻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呢?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老师多给与幼儿关爱,让她从心里接纳老师和同伴
从鑫鑫对奶奶、对老师以及同伴的态度看来,在她心里亲疏是分得很清楚的。所以,我和其他两位老师用足够的耐心来亲近她,常常抱她,跟她说话,和她一起玩,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从心里接受老师。当她有进步的时候,及时表扬她,增强她的自信心,鑫鑫慢慢跟我们熟悉起来。
2.引导同伴主动和鑫鑫交往,让她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鑫鑫之所以不愿意跟同伴玩耍,可能是害怕在与人交往中受伤害,并且长期跟奶奶在家玩,缺少同伴交往的时机,也很少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我引导班级里活泼大方、对人友好的幼儿主动跟她一起玩,与她分享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和图书,邀请她一起做游戏。当她感受到小朋友们的友好以及对她的接纳之后,她才会逐渐敢于和他人交往。
3.父母要多陪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交往时机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而言是无可替代且至关重要的。我建议鑫鑫父母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带鑫鑫出去玩,示范、引导她如何与人交往。比方平时在小区里,爸爸妈妈要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及其家长打招呼,每次出去玩的时候带上玩具,可以和其他人交换或者分享。如果碰到有小伙伴不友好或者动手打人的情况,家长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她知道大多数小朋友都是友好的。千万不要小题大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担忧传递给孩子。周末节假日的时候还可以约其他家长一起外出或者聚会,让孩子感受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鑫鑫逐渐对老师和小朋友开始亲近起来。可见只要我们怀着爱心陪伴和支持孩子,他们自会如花一样舒展盛开。
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