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翻转课堂的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_丁春燕.pdf
下载文档

ID:2373597

大小:162.11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翻转 课堂 美育 教育 思政课 协同 育人 路径 探究 丁春燕
收稿日期:2022627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20192020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10628)。作者简介:丁春燕(1978),男,山东济宁人,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理论、教育教学管理。基于翻转课堂的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丁春燕(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6)摘要 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国家要求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高校需协调好美育与思政教育,虽然二者课程性质存在差异,对学生发展产生的作用亦不相同,但二者育人目标的一致性、育人功能的互补性与应用现实性,为协同育人提供现实可能。对此,应通过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创新教育管理,增强协同育人的水平、创新育人内容,完善思政课美育内涵、创新育人载体,建设协同发展新平台等,探索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发展路径。关键词 翻转课堂;美育教育;思政课;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80099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803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教育家蔡元培在北大教育改革中提出,应以美育教育替代以往宗教教育,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新思路,广大教育工作者亦在实践中证明了美育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积极推进高校美育教育不仅是响应教育改革号召,亦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举措。一名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行,亦要养成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高校应利用好思政课教育,将美育教育与之深度融合,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协同育人实现铸魂育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一、翻转课堂概念及应用价值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可以理解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参与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课前教师提供数字材料和自主学习课程,学生根据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资料,完成课前知识自主预习,再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和同学参与交流和互动,实现知识答疑解惑与深入探究,最终完成知识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在逐渐运用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后,取得十分突出的育人成效,通过改变知识传授的过程和方法,重新规划与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浓厚学习兴趣的助推下,前期提供的视频与音频学习资料,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体验,领悟知识中蕴含的美,赋予学生充足学习动力。第二,有助于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实现师生之间角色互换,促进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入交流与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课堂角色发生变化,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继而培养学生独立性、开放性的思维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体验知识学习的快乐。二、美育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的内在契合性(一)美育与思政教育内涵美育教育是围绕审美、创造美展开的教育形式,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能力,继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是我国各阶段教育的关键环节,美育并不仅仅包含审美和创造美,其中蕴含丰厚的情感因素,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亦有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个体具有积极影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个体进行思想和道德层面教育,其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品质,亦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思政教育由多门不同课程共同组成,思政课教学体现出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特征,以规范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必修课。(二)美育与思政教育关联1育人目标一致性从本质上来说,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相通性,二者的育人目标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在高校美育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憧憬,以带领学生认知美、发现美、追求美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知观念。而高校实施思政课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崇高理想信念与正确思想价值观,是追求“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可见,无论是从文化或学理层面考虑,美与善均致力于道德教化的共性结果,特别是道德层面的和谐与统一,使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儒家倡导“诗教”,本质上是以 诗经 之美感悟礼乐之善。特别是在关于礼的论述层面,孔子提出“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观念,认为学习礼是自我建设与完善有效手段,亦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不仅体现在道德教育目标层面,更在教育实践中有充分体现。例如,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均会以美育内容为指导,并围绕思政教学内容调整美育教育,二者高度一致的育人目标,为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2育人功能互补性高校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均是素质教育重要构成,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无论是美育中的美,或是思政教育中的善,均是通过立德的形式,潜移默化渗透于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在立德树人的引导下,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体现出密切关联性的同时,亦体现出新的特性。一方面是以美载德。美育中所强调的美并非广义层面的美,而是基于道德层面良善与美好的集中体现。在思政课教育实施中,通过带领学生了解美引领善的过程,以及带给他人的愉悦感受和体99第 36 卷第 8 期总第 342 期2023 年 4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8(GenNo342)Apr(last half)2023验。美引领善的过程,实质上亦是学生处世道德形成的过程,必须兼具善与美,才能彰显处世道德的魅力。另一方面是美德融合。基于教学内容视角下,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大多均为具有很强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而美育教育中,通常是以艺术鉴赏和创造的形式,使学生感知美与体验美,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二者相比学生对美育教育兴趣更高,对学生吸引力更强。因此,可以说二者协同育人能够弥补思政课教育实践性、感知性不足的弊端,在美育的引导和补充下,把握思政课教学发展方向,精准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二者育人功能的互补性。3协同育人现实性推进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在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时,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理性认知思维与能力。当代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但是对事物缺少相应的甄别与判断能力。通过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潜移默化地渗透美学知识、美育作品,可以使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美,明确值得追求的美,以及用虚伪包装掩藏的虚假的美,使学生形成美的甄别与抵御能力。二是有助于带给学生良好的思政教育情感体验。美育教育重点强调在学习美育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层面的认同与共鸣,继而产生审美的心理愉悦感。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断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情感教育缺失的弊端,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认同,继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践行者。三是有助于依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美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育,为学生创设感受美的环境与氛围,使大学生进入和谐的精神审美世界,继而通过协同育人养成正确三观,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并赋予自身追求美好的不竭动力。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一)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基于翻转课堂的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过程中,必须革新传统育人理念,继而指导协同育人实践工作有序开展。首先,树立协同育人理念,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要求二者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与有效配合,改变二者在高等教育中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现状。高校方面需做好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各项教学环节,促进美育教师与思政教师强化沟通交流与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功效,为协同育人工作效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高等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厘清落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发表想法和建议的途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与思想价值观。最后,树立三全育人思想理念。三全育人是响应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的有效举措,在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过程中,以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渗透的形式,有效协调好美育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的内在关联,实现二者相互融合与渗透,并落实于高校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将翻转课堂作为有力抓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性。(二)创新教育管理,增强协同育人的水平高校应创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与思政育人能力,通过定期展开专项培训形式,为协同育人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可以由思政教师为其他教师提供思政教育培训,夯实其他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美育教育融合。与此同时,思政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善于在思政课教学中引用经典艺术作品,实现美育教育的潜移默化渗透。具体来说,其一,提高专业教师的道德素养,使其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可以立足于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要求,组建教学研究小组,加强协同育人教学设计,共同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以自身言行影响大学生,塑造其艺术修养与思想价值观念。其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美育素养和教育能力。当前高校美育教育主要面向大学生展开,可以拓展至思政课教师教育与培训中,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美育活动,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感悟美、体验美,并将美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达到对学生的美育与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其三,做好各部门协同管理。高校在实施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作用,各部门之间形成协同联动的配合机制,继而协同提升育人效果。其四,围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专题培训,使思政教师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概念,以及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具体方法,运用微课、慕课、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课堂的策略,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美育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果。(三)创新育人内容,完善思政课美育内涵美存在感知价值与理性因素,以往思政课均是从理性视角开展教学活动,将美育融入思政课中,实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教师实施协同育人过程中,要善于深入挖掘思政课美育内涵,转变学生的认知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课前需做好备课工作,整合美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以中国近代史教学为例,枯燥历史知识看似与美育毫无关联性,实质上诸多浮雕作品、油画作品、红色歌曲等,均是历史事件的映射,具有十分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课前应围绕教学内容挖掘美育资源,教师可以整合经典影视作品、红色歌曲等,制作为微课短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传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并按照教师的模板自主采集资料制作。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学习成果,与教师和同学深入沟通交流,以艺术视角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感悟中国共产党顽强拼搏奋斗精神、革命先烈为拯救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感。再如,在抗疫期间产生许多感人故事,艺术创作者通过摄像机、画笔记录,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彰显美育的时代性特点,增强协同育人的接受度,使学生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