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河流的迥异风貌——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五_石健.pdf
下载文档

ID:2373491

大小:1.5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条 河流 迥异 风貌 文本 对比 阅读 系列 石健
14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2023年第1期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Vol.39 No.1 Jan.2023一条河流的迥异风貌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五石 健(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关键词游记;赞美;质疑;浪漫;思辨;修辞策略摘 要李智红的处女之河与于坚的多依河水车,都是对罗平风景名胜多依河的书写,却表现出迥异的风貌。前者是传统散文写法,在浓烈的抒情性笔墨中,对于多依河予以无尽的赞美。后者则呈现出新散文的典型风格,充满质疑精神与思辨色彩。不同的文本,折射出作者迥异的修辞策略。二者在各擅胜场的同时,亦有一定的弊病。中图分类号 I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506(2023)01-00014-07位于曲靖罗平的多依河,是云南一处著名的景观,也常成为游记散文的热点题材。彝族作家李智红的处女之河(2010)与著名诗人于坚的多依河水车(2002),都是关于这条河流的游记,不过呈现出迥异的风貌。前者是较为传统的写法,后者则可以视为典型的新散文。前者是对于多依河无限的赞美,后者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独特的思考。前者以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性文字来打动读者,后者则以质疑精神和哲理意味取胜。不过,作者有意为之的修辞策略,也使各自的作品具有某些明显的缺失。在比较的视野中,对两篇游记做一番探析,对于当下游记写作,可以提供参考借鉴。一、赞美与质疑李智红的处女之河开篇就写道:多依是一名美丽绝伦的布依族少女的名字,以其命名的河流,自然也会美丽绝伦。接下来,浓墨重彩地渲染多依河之美就成了全文的主调。文章先如此概述多依河之美:多依河的美不是风尘味十足的媚俗的美,也不是普通的充满浪漫情调的浮泛之美。多依河的美,是一种寂静的美,是一种隐忍的美,是一种圣洁的美。多依河的美是一种让人既不忍靠近又不忍远离,“捧又捧不走,舍又舍不下的美”。这就把多依河之美展现得无以复加,也令未到过多依河的读者不由心驰神往。处女之河接着写到“我”在书写美景时遇到的困难,盖因多依河美得让“我”不忍心使用文字这种生硬的工具,去触碰、描述、惊扰、怠慢她。并没有人强迫“我”非要将美丽的多依河付诸文字,是她那种难以抗拒的美,才让“我”欲罢不能。所以,自与多依河别离的那一刻起,河流就已经深深在作者简介石健,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处女之河引文,见李智红.西双版纳的美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页码不另行标出。15 石 健:一条河流的迥异风貌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五“我”心中扎下了根须,其日渐丰盈的内涵、神韵,那份刻骨的魅力、张力,似乎已经令“我”的心灵储藏不下。这就彰显了“我”如何为多依河所深深感染,以及作为审美主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的态势。“我”不得不借用文字这种平庸的符号,将多依河永久拷贝在一张软盘上,除此之外则别无选择。这既深深地传递了“我”对多依河的无比喜爱,也把对美好事物“一说便俗”的意味表达到了极致。这种无奈的境地,也与刘勰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文心雕龙神思)庶几近似。结尾依旧对多依河表达了无比的眷恋:今生今世,“我”可以忘记许多重要之事,但绝对不会忘记位于罗平的美丽而寂静的多依河。显然,处女之河具有很明显的传统散文特征,即借景抒情,卒章显志,而对多依河的无限赞美是明确无疑的主题。处女之河也呈现了传统游记的典型写法赞颂美丽的景观,引发读者的向往。同样写多依河,于坚的多依河水车则有着迥异的风格。开篇就写道,看到朋友老费把多依河写得像是从天堂的花园里面流出来的,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去见识一下。也就是说,“我”是受到了他人的感召去寻访多依河的,这也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即“我”的游历是受好奇心驱动的,所以沿途种种独特的经历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文本述及两次到罗平的经历,除了奔着多依河,也是为了欣赏当地的盛景油菜花,不过却有许多与美景无关的闲笔。比如第一次,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春天,作者来到罗平,但却把背景设置在深夜,此时当然看不见油菜花,也看不见多依河。实际上,于坚的写作重心根本就在他处。县城灯火辉煌,到处弥漫着香油、蜂蜜和烧烤的味道。接着,就写当地诗人做东,请“我”借着地摊烧烤喝酒的场景。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中,写出了饮酒的种种情态,但是最终却落笔于批判变异的酒文化,即以酒为媒拉关系等不正之风。可见,作者虽说是奔着美景而来,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别有意趣的。下文的走向,也便可以预期。“我”虽然认为罗平把油菜花盛开的时日搞成了油菜花节,是一个朴素而精彩的创意,但是下面的话就意味深长了:当地举办油菜花节的消息一传开,群众就心领神会,纷纷造访。节日现场人山人海,彩旗飞扬,蔚为壮观。“感觉我们不是正在驶向美丽的河流,而是驶向一个正在大减价的超级市场。”这里的隐忧,是显而易见的油菜花节固然值得赞扬,但假若使其成为借机大搞商业活动的招牌,就不合适了。果然,来到目的地多依河,这样的忧虑色彩更为强烈。多依河仿佛要把自己打扮得像城市景观一样热闹,以此来讨好四面八方的游客,却遮蔽了自己的特色。这也令“我”感觉不到真正的多依河。正如作者在许多游记散文中所写,一个天然的景点,如果刻意装饰,往往适得其反,遮蔽自身的神韵。本为到多依河参观的一篇游记,可于坚一直没有写多依河的美,而是着意强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接下来更是跑题,用了很大篇幅写同行者马云被地摊上摆扑克牌的人吸引,不听从“我”的劝告,因而上当受骗的场景,这也意味深长。在某些旅游景点,不乏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亟需整顿治理。可见,多依河水车与处女之河的不同,便在于不是对美景的无限赞美,而是对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冷峻的思考。二、浪漫与思辨处女之河这样介绍多依河:其发源地名为腊者,是一个素有“鸡鸣三省”之誉的布依族村寨。多依河水车引文,见:于坚.于坚大地随笔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页码不另行标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6 河岸两边,随处可见古朴的布依族吊脚楼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仿佛图画一般的意境与神韵,真正超脱于世象之外。一份宁静悠远的气象,即使是宣称“道法自然”的庄周遇见了,恐怕也会陶醉其中。显然,作者以浪漫的笔触,在追摹仿古人“神与物游”的至高境界。因此,作者心目中的多依河,始终如一地保持了宁静而高贵的气质。河水以诗意而深邃的姿态,造就了“一目十滩”的神奇景观,以及无数温情而不乏气势的瀑布。多依河的水色,是一种罕有的靛蓝色,这样的蓝色含蓄深远、隽永诚实,体现出高贵的特质。河水中也没有一丝污浊,只有云天的倒影、嬉戏的游鱼。诗意与深邃的姿态,且没有任何污浊的美景,明显寄予着作者对于理想精神家园的渴望。作者如此描写作为当地著名景观的多依河水车:它缓缓地转着,像在不知疲倦地诉说着古老的谜语,不过人类若真要想猜透谜底,恐怕要付出一生的深情眷恋。折射出美好事物不可言说,只能敬畏的意味。总之,在“我”眼里,多依河既是一条自信、丰盈、妩媚、温顺,像神话中的仙女一般的青春永驻之河,也是一条流淌在世俗和时间之外的处女之河。这显然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在多依河水车中,于坚在对旅游资源过分开发的针砭中,依旧贯穿了其创作中独特的文化反思方式,呈现出浓郁的思辨意味。与其说此文是对多依河的书写,不如说是对大地、对存在的思考。第二次来到多依河,是春天将近尾声的时候,油莱花已经谢掉。上次看到的喧嚣,不复存在。“大地有一种力量,就是可以把任何人为的东西,都消解掉,令一切最终看上去像是大地原始的一样。”这不经意的话,也是于坚对自然景观所寄予的最为殷切的心声让自然的存在恢复本真的面貌,从而去除一切人为的遮蔽。多依河称得上是一个水车之乡,因为河床呈阶梯状下降,落差很小,有了水车,水力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这时,于坚才写到了本文的真正主角多依河水车。上次根本没有看见水车,是因为水车被油菜花节太抢眼的彩旗遮蔽了。接下来进一步强化水车与多依河之间的关联:这里如果少了水车,人们无法在终极意义上认识河流的力量。从表面上看,多依河没有怒江、金沙江那样暴露在外的野性,但却暗藏着令人生畏的粉碎性力量,并且与水车紧密相连。只有通过多依河的水车,一种极为可怕的力量才会呈现。干燥的碾盘里面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靠这力量,千百年来多依河两岸的农民才能把粮食收入仓库。进而,于坚把这一现象与诗歌、存在、言说相提并论。他认为,其实人类总是受到一种“软弱无力”的力量的支配。而那些看起来暴力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真正长久地对人类构成影响。诗歌和水车则是柔软力量的隐喻,使它们彼此获得隐喻关系的是虚无。这种虚无,只能是不可言说之物。于坚这样的表达方式,与传统游记越发相悖了。抽象、玄虚的文字,隐隐传递出老子哲学“上善若水”“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味。总之,通过多依河水车,于坚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极尽“诗与思”探讨之能事。经过许多玄思冥想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于坚没有忘记与开始相照应。多依河多年以来被大地默默地保管,却无人知晓。友人老费的散文,为它进行了命名,是要把这个处女之河永久贮存在自己的文字中。但世间万物,一但进入语言,也就只能成为记忆了。如今多依河虽然声誉鹊起,但“我”却很担心,因为正如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样,河流作为名胜景观,难免会引发功利主义等浮躁的现象。这较为直白的心声,却意味无穷,道出了促进旅游与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性。岂止是多依河,整个云南大地,不都面临着这个巨大的悖论吗?而于坚本人,其实也走在这样的悖论道路上。比如,像他的长篇游记建水记,在为建水这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而无尽讴歌时,可曾担心过写作此书会招揽到更多的游客,进而对于古城保护有所不利呢?无论怎样,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发展与守成之间如何平衡取舍,类似的难题不易破解,却必须面对。参见:石健.在沉默与言说之间于坚开始之地玉溪记探析 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1):72-81.17 石 健:一条河流的迥异风貌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五三、“不做穷文人”的误区处女之河与多依河水车,前者抒情性强且文字优美,后者则颇具质疑精神与思辨意味。这可以算是各自的优长。不过,作者有意为之的修辞策略,也使作品都具有某些明显的弊病。处女之河创作于 2010 年。文章虽然语言优美、格调浪漫,但是浓郁的理想主义气息,使人觉得有些夸张失实。并且这种以抒情为主的散文的写法,用审美艺术标准衡量,已然有些陈旧。从 1990 年代开始,已是新散文逐渐繁盛的时代。“新散文是指一种突破单一抒情模式,达到情与思兼容的散文。这是从散文自身的变化来说的。过去的散文偏重于抒情,而新散文突破了抒情的狭小圈子,改变了抒情模式,思考、议论、自由联想、想象,甚至以一种哲人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偏重于抒情,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传统散文的滥情倾向,确实是突出的弱点。处女之河显然难逃此弊。而于坚的散文,则明显具有突破抒情模式的新散文特质。不过,处女之河这样的散文,仍旧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而作者,也是有着明确的修辞策略的,即充分依赖于媒体或者市场提供的“热点”空间。他曾在博文中,介绍过自己的作品多次入选畅销书系列,包括“滇西作家系列”“大理作家丛书”“全国中小学作文拓展训练必读书目”“小学生成长必读系列”“受益一生系列”“格言就是力量丛书”“美丽心灵美文读本”等等。处女之河 所收入的作者文集 西双版纳的美,在封面上,便以显著位置介绍作者身份“读者签约美文作家”。作者自我身份定位,也决定了处女之河的叙事策略。文中有这样的话语:“我一直在想,邂逅多依河,实在是我生命中早就注定了的,一种神意的缘。”在全文对于多依河貌似谦卑的姿态中,实则隐现着“唯我可写”的傲气,“我”也在无形中成了多依河的代言人。这样一种策略,也无形强化了读者与“我”的认同感。再如,在与多依河初定盟约的那天,“我”虽然带了足够的胶卷,但一直没有随意拍摄,因为实在不忍心把一条近乎神圣的河流,以残缺不全的幻象呈现,并将其粗暴地掳掠回家。“我”甚至对河流,没有发出片言只语的赞美,也是怕赞美损伤了多依河的唯美、圣洁。给读者的直观印象是:多依河的美怎么写都写不出来,隐含着俗笔与美境的巨大悖论,从而强化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