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体化视域下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对照研究_崔琚琰.pdf
下载文档

ID:2373282

大小:339.7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体化 视域 合肥 都市 南京 综合 竞争力 对照 研究 崔琚琰
书书书 :一体化视域下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对照研究崔琚琰,吴志清(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摘要: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同属长三角经济区,分别为培育型和成熟型都市圈。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取 、年两都市圈内 个地级市的指标数据,构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两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合肥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与南京都市圈相比在经济发展、科教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有较大差距。推进两都市圈的产业合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引进新型人才,加快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均有利于促进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综合竞争力;一体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将合肥都市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原有的合肥、六安、淮南、滁州及桐城这个城市基础上扩容,加入了马鞍山市和芜湖市,年又加入了蚌埠市,形成最新的市格局。年,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合肥都市圈各产业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区域同等级的南京都市圈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横跨苏皖两省,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其区域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市,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在 年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都市圈排名中,南京都市圈排名第五,发展潜力很大,但研究发现其本身的发展并不十分平衡,这也恰恰反映了苏皖两省的发展差异。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活跃、开放程度和创新力较高的地区之一,因而积极探索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常用的主要有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分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美国斯坦福大学 的四要素模型,国内的主要是社科院研究中心倪鹏飞的弓弦模型、南开大学郝寿义的评价模型、(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城市价值链模型等。波特模型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大要素决定着国家 的产业竞争力,此外还存在着政府和机会这两大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研究()作者简介:崔琚琰(),女,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第 卷第期 年 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变数,这六个方面共同构成钻石模型。的模型是在经济结构、区域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这四个要素上共同构建,这四个要素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基础、发展底蕴,也体现了其软实力和未来潜力。倪鹏飞以弓和弦做比喻,将城市竞争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并将城市产业比作箭,认为构成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各个分力互相促进,并通过城市产业竞争表现出来。郝寿义认为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要选取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坐标,他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这六个方面选取 个指标采用人均或相对比重组成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波特产业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发展的 城市价值链模型,以指标体系为核心,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运行模式,认为一个城市的价值链包括大价值活动和大价值流。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会随着时空变化表现出动态的发展,它不只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都市圈的综合水平。本研究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生活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选取了 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竞争力情况,以期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二、数据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数据来源和选取本研究选取了 、年都市圈内地级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扬州、镇江、淮安、芜湖、滁州、马鞍山、宣城,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淮南、蚌埠、滁州、桐城,其中桐城由于是县级市本文不做讨论,由此合肥都市圈只研究七个地级市。数据来源于三年的 江苏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以及各市的统计年鉴。(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选取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取的指标体系要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综合情况,对于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要涉及到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情况。第二,科学性。选取的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不是越多越好。第三,可操作性。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数据搜集的难度大,评价指标的收集是一项有困难的工作,因此为保证选取指标的真实性,所用的指标或能够通过统计资料得到,或能够通过统计资料计算得到。第四,层次性。由于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是由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因此可以根据各个因素的作用进行多层次的细分。基于以上的原则选取了 个指标,其中,反映“经济发展”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的比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末总人口;反映“科教文”指标有公共图书馆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反映“社会建设”指标有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就业人口数;反映“基础设施”指标有土地总面积、公路里程。(三)主成分分析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 个地级市进行综合竞争力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将选取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的几个综合指标,以使其能更显著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它根据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系数,也避免了人为赋权带来的偏差。三、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发展研究(一)计算结果利用 软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再进行因子降维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的原则,提取了个主成分,根据个主成分在各指标的载荷值,得出 反映了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的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公共图书馆数、就业人口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这八个指标的信息,反映了土地总面积、公路里程、卫生机构数、年末总人口、人口出生率这五个指标的信息,反映了人口死亡率的信息。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 ,如表为 年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地级以上城市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 年都市圈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利用荷载矩阵和标准化的数据分别计算得到个主成分的得分,将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总分值,并将地级市按照总分值进行排序。如表至表分别为 年、年与 年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表 年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结果城市 总分值排名淮安市 南京市 扬州市 镇江市 宣城市 滁州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六安市 淮南市 蚌埠市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表 年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结果城市 总分值排名淮安市 南京市 扬州市 镇江市 宣城市 滁州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六安市 淮南市 蚌埠市 表 年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结果城市 总分值排名淮安市 南京市 扬州市 镇江市 宣城市 滁州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六安市 淮南市 蚌埠市 (二)合肥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时序分析由表至表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年合肥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总得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从 年的 到 年的 再到 年的 ,综合竞争力得分提高到 倍,说明合肥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从各城市的数据来看,可将合肥都市圈的七个地级市分为三类进行分析。第一类:合肥市。合肥市作为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综合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毫无疑问在合肥都市圈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第二类:芜湖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时受到合肥、南京两个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在安徽省内综合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蚌埠市、淮南市、六安市。蚌埠市作为淮河流域、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基础良好;淮南市和六安市的发展较为缓慢,综合竞争力较弱。如表,从经济发展竞争力来说,合肥都市圈内的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建设最强的合肥市在 年的综合得分为 ,最低的淮南市只有 ,相差分之多。而 年,两者相差更是达到了 分之多,且除合肥以外的大部分城市得分都在分以下,说明这些城市的经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年末总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较大,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除了由经济规模和开发水平决定,产业结构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也有重大推动作用。从文化科教竞争力来说,城市的文化科技竞争力的得分值仍存在两级分化的问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合肥聚集的高校、科研机构等文化资源也最多,而马鞍山作为一座工业化的城市,其文化软实力较弱。表 年合肥都市圈经济发展、文化科教竞争力城市 年 年 年 滁州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六安市 淮南市 蚌埠市 注:经济发展竞争力得分;:科教文化竞争力得分。(三)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时序分析基于表至表,从总体上来看,年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得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综合竞争力得分由 年的 增长到 年的 再到 年的 ,说明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从各城市的数据来看,可将南京都市圈的八个地级市分为三类进行分析。第一类:南京市。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其总分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在 年中以 分高居南京都市圈八个城市综合排名的榜首,比居于其后的镇江市高出 分,比排名最后的宣城市高出了 分,综合竞争力拥有绝对优势。第二类:镇江市、扬州市、淮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家历史名城,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好,总体的综合竞争力明显优于安徽省内的四座城市。第三类: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宣城市。这四座城市在南京都市圈的带动下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发展较为良好,但与江苏省内四座城市相比,综合竞争力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如表,从经济发展竞争力来说,省份差别对于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的影响较大,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南京市以 分之多占据榜首,发展最差的滁州市在 年仅有 分,而 年,两者的差距更是达到了 分,并且位于安徽省内的四座城市经济竞争力得分基本都在以下,与江苏省的四座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因此促进两省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从文化科教竞争力来说,年,南京都市圈内的八个城市文化科教软实力的差距正在减小,南京作为长三角北翼的中心城市、科教之都和省会城市,对于知识和人才的凝聚力无疑是很强大的,相崔琚琰,等:一体化视域下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对照研究比较而言,马鞍山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表 年南京都市圈经济发展、文化科教竞争力城市 年 年 年 淮安市 南京市 扬州市 镇江市 宣城市 滁州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注:经济发展竞争力得分;:科教文化竞争力得分。(四)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从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 、年 的 竞 争 力 总 得 分(如 图)可 以 看 出,年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一直高于合肥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起步晚,在发展底蕴和经济实力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发展增速远超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中心城市的角度看,在城市规模上,按照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南京市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合肥市为大城市,并且南京市的城镇化水平要高于合肥市。而南京市的常住人口增长率大于合肥市,表明南京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大于合肥。在交通运输上,南京市 年的公路总里程为 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 公里,地铁通车 公里,已经开通了 条地铁线;合肥市 年公路总里程为 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 公里,地铁通车 公里,目前有条地铁线。在产业结构上,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的比重为 ;合肥的三次产业结构为 ,第三产业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