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古地图的汉口城市形成过程探讨_李长安.pdf
下载文档

ID:2372894

大小:3.06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古地图 汉口 城市 形成 过程 探讨 长安
第5 7卷第2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5 7 N o.22 0 2 3年4月J OUR NA LO FC E N T R A LCH I NA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N a t.S c i.)A p r.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0 9-2 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1 8 7 1 0 1 9;4 1 6 7 2 3 5 5);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WHD Y S-2 0 1 8-0 0 7).作者简介:李长安(1 9 5 6-),男,河北武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城市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张玉芬(1 9 5 7-),女,江苏吴江人,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磁学与地理环境教学与研究.*通信联系人.E-m a i l:z h y f c u g 1 6 3.c o m.D O I:1 0.1 9 6 0 3/j.c n k i.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1 2文章编号: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2 7 3-0 8基于古地图的汉口城市形成过程探讨李长安1,张玉芬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 3 0 0 7 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 3 0 0 7 4)摘 要:武汉市是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城市演化经历了武昌与汉阳的“双城对峙”到武昌、汉阳与汉口“三镇鼎立”的发展历程.汉口的形成是武汉城市成型的关键,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该文重点依据历史图件,对汉口城市的形成、演化及“三镇鼎立”格局的确立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作为汉口镇行政管理机构的“汉口镇巡检司”是汉口市镇形成的标志,据此确定,汉口镇最晚在公元1 5 2 2年前就已形成,此时的汉口镇包含汉江河口南北两岸的市镇范围,管理机构位于汉江南岸,也是汉口镇重心所在.研究表明,1 6 1 3年“汉口镇巡检司”已移至汉江北岸,北岸已成汉口镇发展中心,从此汉口镇仅指汉江北岸,南岸属汉阳县城关,此标志着现在汉口的出现.汉口快速崛起于明末清初,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及区域影响等综合考量,武汉“三镇鼎立”格局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文中还对历史文献中“汉口”的地理学含义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城市起源;古地图;汉口检司;三镇鼎立;汉口中图分类号:F 2 9 1.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 S I D):武汉的特点是“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众所周知,武汉的城市演化经历了武昌与汉阳的“双城对峙”,到武昌、汉阳与汉口“三镇鼎立”的发展历程.武汉三镇的建城史一直为学界津津乐道,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城市学家、地理学家及建筑学家先后做过大量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看,关于汉口的起源研究最多,同时也争议最大1.其中,“汉口”何时出现?汉口镇何时存在?“三镇鼎立”始于何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现有研究存有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所基于的资料,前人的研究资料多是各种历史文献记录,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文献作者的认知、偏好、材料的取舍等影响,对同一种现象和事件,不同文献记录常存在较大差别,甚至截然相反.加上古往今来一些地名、度量和术语含义的变化较大,给研究者带来了理解上的歧义.地图是人类描述空间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古地图是人类表达世界认知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古地图作为珍贵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2,是城市建筑史、城市史的研究的重要资料3-4,相比于文献描述,古地图更加形象、明确和客观.谭其骧先生曾认为,地理之学,非图不明.地图对表达地理情况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地理著作更大5,具有“一图抵万言”的效果.以往古地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绘本地图和少数刻本地图集,最近,成一农特别强调了要挖掘古籍中的插图的史料价值6.本文重点依据收集的历史图件,基于地理科学的分析思路,对汉口的城市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1关于“汉口”地理学含义的讨论“汉口”一词在讨论汉口城市的起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人将“汉口”在历史文献中的出现作为汉口起源的开始.因此,有必要弄清楚“汉口”一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含义.我们在整理古文献记录后发现,“汉口”一词从地理学意义看应该包含自然地理和 人文地理有两 个方面:地 貌含义和聚 落含义.1.1地貌意义的汉口在湖北地区的历史文献中,“汉口”的地貌意义有两个方面.1)地形险要之地.“汉口”一词在历史文献中2 7 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早已有之.王葆心在 续汉口丛谈(卷六)中指出:“汉口之名,在湖北亦有见他处者.荆门州所属之当阳县已有二处,皆险要隘害之地.宜于用兵,而非经商要冲之区.其一曰大汉口,在县北三十五里;又一日小汉口,与大汉口相近,皆高岩绝壁”7,此“汉口”乃天险、隘口之意.2)带有“汉”字的河流之河口.河流名称中首字带有“汉”字的河流之河口,如在1 5 6 8年的 江汉会堤图 中同时存在两处“汉口”(图1),其一是在汉川的附近,指汉川河的河口;再一个是在汉阳附近,指汉江河口.3)特指汉江河口.汉口者,汉水入长江之口也8.即汉口特指汉江(水)的河口.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汉江河口段河道改道频繁,入江口多变,“汉口”在不同时期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现.清代彭会堂作 汉口考,由吴鹤关书跋,在跋中就感叹:“今之汉口,非古之汉口.吾不虑夫千百年后今之汉口又莫可知焉.”同时,和其他河流一样,汉江在河口处会发生分汊,从多处入江,这样也可能在同一时期存在着多个“汉口”的情况.长期困扰学术界的 入蜀记9中陆游看到的“汉水”在汉阳南,时隔8年的 吴船录1 0中范成大看到的“汉水”在“龟山北”的矛盾问题,很可能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汉江分支河道入江口.图1 两个“汉口”同时出现(1 5 6 8年的 江汉会堤图 局部)F i g.1“H a n k o u”a p p e a r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i nt w oa r e a s(p a r to fJ i a n g h a nH u i d iT ui n1 5 6 8)1.2聚落(市镇)意义的汉口当汉江在明代成化年间位于现在的位置入江以后,汉江河口地区的居民集中,聚落形成,市镇出现,“汉口”开始具有了聚落(市镇)意义,作为汉口镇、汉口市的简称使用.作为聚落意义的“汉口”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在成化年间汉江主泓从现在位置入长江之后,随着航运的发展和两岸码头的兴起,汉江河口两岸经济繁荣,人口聚集,汉口聚落形成,此时的“汉口”指汉江的南北两岸.初期,汉口南岸依托于汉阳发展较快,汉口镇和汉口巡司均设立在汉水的南岸.后来,随着汉江北岸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作为汉口镇管理的行政机构 汉口镇巡司迁至 汉江的北岸.至 此,作 为 市 镇 的“汉口”仅指于汉水北岸8,1 1-1 2,也就是本文所重点讨论的现在意义上的汉口.2作为市镇的汉口的出现明清时期的市镇是介于县城与村落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市镇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巡检司1 3.巡检司是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一般设于发达市镇或人口繁多的地域,属于次县级政权的主体1 4.市镇一般有街、巷等组成.因此,当“汉口巡检司”“汉口街”“汉口镇”在古地图中出现,即表明汉口市镇的形成.2.1“汉口巡检司”的出现汉口的市镇管理一直采取的是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管理的方式,明代的官方行政管理机构主要有“巡检司”,民间管理组织是“坊”,“坊”并非行政机构,它只是为加强社会管理而设立的基层监察和联保组织.汉口巡检司的出现是汉口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结果.关于汉口巡检司形成于何时,学者们有不同看 法,大多数学 者笼统认为 是在明嘉靖 年间1 1-1 2.当时汉口的人口增多,城镇居民区已有“坊”的出现,汉水口南岸有崇信坊,北岸则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为了加强管理,汉阳县在崇信坊设置了汉口巡检司.关于汉口巡检司设立的具体时间,有人认为是嘉靖二十四年(1 5 4 5年),也有人认为是在隆庆六年(1 5 7 2年).而就目前已收集到的古地图件看,汉口巡检司最早出现于1 5 2 2年的 湖广图经志书1 5.嘉靖 湖广图经志书 是现存最早涉及今湖北、湖南两省范围的一部省志,在方志史上的地位和文献学术价值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6-1 7.在书中的“汉阳县图”(图2)和“汉阳府图”(图3)中明确标有“汉口巡检司”,位于汉江南岸的禹王庙西北.由此表明,汉口镇巡检司最迟在1 5 2 2年前就已经成立,表明汉口作为一个市镇此时已经形成.从汉口巡检司位于汉江南岸推测,当时的汉口镇的主体位于汉江南岸.第2期李长安等:基于古地图的汉口城市形成过程探讨2 7 5 图2 1 5 2 2年 湖广图经志 汉阳县图F i g.2 M a po fH a n y a n gC o u n t y i nH u g u a n gT u j i n gZ h i(A n n a l so fH u g u a n gM a pa n dR e c o r d)i n1 5 2 2图3 1 5 2 2年 湖广图经志 汉阳府图F i g.3 M a po fH a n y a n gC i t y i nH u g u a n gT u j i n gZ h i(A n n a l so fH u g u a n gM a pa n dR e c o r d)i n1 5 2 22.2汉口街的出现街是指居民区,是城镇中交通功能较完善、两边有房屋的、道路比较宽阔,并开设有商店的地方,是市镇组成的基本单位.关于何时开始有汉口街前人研究较少,未见报道.从我们收集的古地图看,“汉口街”首次出现在1 5 6 8年的汉阳县堤考图(图4),图中的“汉口街”位于汉水北岸(此图采用上南下北表示),与南岸的“汉口巡司”隔江相对.说明在当时汉水的北岸已有市镇和商业活动,已有街市存在.这与嘉靖时期北岸就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2.3“汉口镇”的出现古地图上的“汉口镇”首次出现于1 5 9 4年李默的 天下舆地图(图5).在图中“汉口镇”和“汉口巡司”并列标于汉阳府的右上方.这是一张反映当时疆域范围的小比例尺地图,“汉口镇”在图中的出图4 1 5 6 8年 汉阳县堤图F i g.4 H a n y a n gX i a n d iT u(M a po fH a n y a n gC o u n t yD i k e)i n1 5 6 8现,表明汉口镇的名称当时已被广泛使用.有人认为,1 4 6 5年 汉 口 小 市 出 现,在1 4 9 7年 升 格 为镇的1 8.图5 1 5 9 4年 天下舆地图 局部F i g.5 P a r to fT i a n x i aY u d iT ui n1 5 9 43现在汉口的出现早期“汉口镇巡检司”位于汉江南岸,随着北岸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增多,市镇规模的增大,为了强化日见繁杂的汉口镇商务与民事管理,“汉口镇巡检司”由汉江南岸移至北岸.“汉口镇巡检司”移至北岸,标志着汉江北岸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人们把原来包揽汉江南北两岸的“汉口”,作为北岸的专称.学术界将此作为现在汉口形成的开始.那么,“汉口镇巡检司”是何时由汉江南岸移至北岸的呢?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如:1)明末天启、崇祯年间:万历二十六年(1 5 9 8年)和万历三十六年(1 6 0 8年)崇信坊先后遭大火和水灾,“使得汉2 7 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口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 6 2 11 6 4 4年)的发展重点自水口南岸逐渐向水口北岸转移”8,“汉口镇巡检司由南岸迁至汉江北岸的循礼坊”1 2;2)康熙年间(1 6 6 2-1 7 2 2年):有些学者认为,汉口巡检司在康熙年间始由南岸移至北岸1 1;也有人认为汉口巡检司是在康熙元年(1 6 6 2年),移驻汉水北岸,北岸称汉口镇,南岸为汉阳县城关1 9;3)2 0 1 9年夏,武汉有关方面公开发布了由汉正街历史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