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三七用药沿革对其炮制品熟三七研究进展的思考_刘人凤.pdf
下载文档

ID:2372373

大小:899.13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三七 用药 沿革 炮制 研究进展 思考 刘人凤
2023 年 3 月第 46 卷第 1 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March 2023,Vol.46,No.1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基于三七用药沿革对其炮制品熟三七研究进展的思考刘人凤,岳璇,周平,杨茜雅,瞿燕(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7)【摘要】三七,又称“金不换”,能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是我国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三七炮制后称为“熟三七”,具有补血益气之功。近年来,对熟三七的研究虽逐年增加,但是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质量评价标准缺乏特异性,对其补血作用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中医血虚证的临床范畴。基于熟三七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本文对三七生熟异治的炮制方法以及熟三七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发现熟三七炮制方法中油炸法传承历史久远,但炮制工艺及相关药理研究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参考传统用药特点,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熟三七不同炮制方法的科学内涵,完善熟三七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为熟三七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保障。【关键词】熟三七;用药沿革;中药炮制;生消熟补;功效物质;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282.71;2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68(2023)01-0067-08【DOI 编码】10.13593/ki.51-1501/r.2023.01.067【引文格式】刘人凤,岳璇,周平,等.基于三七用药沿革对其炮制品熟三七研究进展的思考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1):67-7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309);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多维评价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ZYYCXTD D 202209)【第一作者】刘人凤,男,1999 年生;本科生在读;E mail:396439724 【通信作者】瞿燕,女,1976 年生;博士,教授;E mail: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 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的干燥根和根茎1。生用可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经过炮制后的熟三七则有补血益气之功。三七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异远真人所著的 跌损妙方(公元 1523 年),后正式收录于 本草纲目 :“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2 自 本草纲目收录三七后,其炮制方法也由最初的嚼烂,增加至:末,焙,炒,蒸,炸等;而三七“生消熟补”的炮制理论也被临床反复验证。本文通过整理古今文献资料,对三七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熟三七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三七用药沿革考证1.1文献考证关于最早记载三七的文献,不同的学者有多种考证结果。根据整理:徐冬英3 考证三七首载于明代 医门秘旨(1576 年);刘本玺4 等考证三七最早记录于元代杨清叟编著的 仙传外科秘方集(1378 年);刘梦楠5 等考证三七始载于刘文泰主编的 本草品汇精要(1505 年);孙千惠6 等考证三七最早记录于明代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1523 年)。鉴于各文献考证结果不同,经查阅典籍后发现:医门秘旨与 跌损妙方均对三七治疗跌打损伤有记载8,90,跌损妙方中称为“参三七”8。仙传外科秘方集中“飞龙夺命丹”的方歌出现有“三七海洋研化”,但其组方及用法中并未出现“三七”二字89,笔者认为孙千惠6 等考证 仙传外科秘方集所写“三七”为数量词而不是药材名是有理由的,故 仙传外科秘方集不能认为记载了三七。另外,本草品汇精要中三七收录于续集卷二,单列一篇附有组方六条,根据成书过程,刘文泰主编的 本草品汇精要于 1505 年成书后一直收藏于宫中并未刊印,后康熙三十九年(公元 1690 年)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增补 续集十卷,故三七收录于续集卷中表明为后世增补并非原卷91,92。综上,孙千惠等对三七文献记载的考证结果更具可靠性,因此三七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公元 1523 年成书的 跌损妙方。1.2历代临床运用三七临床运用最早见于西南地区,当地壮族传说中三七的临床应用史源远流长7。跌损妙76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 年第 46 卷方记载三七用于跌打损伤8,本草纲目记载三七嚼烂后可止血。此后三七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本经逢原 本草从新 本草备要等均记载了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9。清代赵学敏在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云南昭通地区少数民族使用三七治疗“劳弱诸虚百损”之病,该书首次记载三七的补益作用,并提出了“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的理论10;清代的药笼小品首次出现了熟三七功效的明确记载,书中称熟三七可以“生津补气”11。中国药典(1977 版)、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6版)、云南中草药选记载了三七生用散瘀止血,熟用补血、强壮体虚12,13;而 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学教材、中药大辞典均记录三七的应用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1,14,15。总之,目前三七临床多用于散瘀止血,而作为补虚药使用仍多见于民间,以壮族、苗族地区运用最为广泛。根据笔者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者的走访记录,相传侬智高农民起义时(1052 年),已将三七作止血药使用;用鸡油炸制的熟三七在文山州广泛用于孕妇强健胎儿,产妇补血益气。结合中医药典籍记载,可认为三七在壮族临床用药历史应在 500 年以上(早于 跌损妙方成书),而熟三七运用历史应在250 年以上(早于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1.3炮制历史沿革三七炮制法的记载可追溯至明代 万氏女科(1549 年成书),外科大成中最早记录熟三七炮制。之后经过 4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三七炮制法10,12,14,16,17,26,58,70 76,其历史沿 革 如 下(见表 1)。表 1三七炮制历史沿革时间(公元)来源炮制方法辅料1549 年万氏女科为末无1644 年前后本草求真 等研磨醋或酒1665 年外科大成焙无1765 年本草纲目拾遗鸡腹蒸整鸡1812 年药笼小品清炒无1974 年云南省中药咀片炮灸规范油炸鸡油或猪油1977 年中国药典油炸食用油1979 年江西中药炮制规范油炸食用油1984 年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油炸食用油1986 年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油炸鸡油或猪油2007 年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油炸食用油2015 年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蒸制无起源不可考云南省文山州民族医药工作者口述油炸鸡油起源于元代(口传历史)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侬土司后裔口述油炸(九制九露)鸡油、露水表 1 来源中文山州民族医药工作者与侬土司后裔口述部分,为笔者走访记录。其中侬土司后裔口述熟三七“九制九露”法为:将三七用鸡油文火油炸,取出放凉后于夜间置于露天处,第二日用鸡油再次炸去露水,如此反复九次。结合 本草纲目拾遗收录的熟三七制法来源于少数民族,因此少数民族对三七的炮制历史应早于 1765 年。2三七炮制方法的发展和理论的演变2.1从制“从制”指通过炮制增强药性与疗效。三七最早用药见于 跌损妙方,但并未明确记录三七的炮制方法。三七的加工方法最早见于 本草纲目,书中记录将三七咀嚼为末涂于伤口作止血药2。之后明代的各本草专著,多注重于对三七止血疗伤的开发,如:酒磨、醋磨16,酒制后可增强其活血散瘀的功效,醋制则可增强收敛止血作用。明代三七炮制方法属“从制”的范畴,即使用加辅料炮制等方法,增强三七的止血定痛功效。因此,三七的炮制理论在初期可认为是“从制”,即通过炮制增强生三七的药效。2.2生消熟补“生消熟补”指的是药物生品能行能散,可消淤止痛,熟用可补血益气。清代赵学敏在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录到云南少数民族将三七置于鸡腹蒸熟后食鸡肉,鸡肉有“补诸虚劳损”的功效10。之后 药笼小品明确记录了三七制熟后,可“生津补气”11。此后的中医药典籍大多收录有熟三七的补益作用。现代的一些地方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则收录有蒸制、油炸等熟三七的制备方法方法,并明确记录了三七生熟异用的功效差异。熟三七在云南省壮族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当地壮医习用熟三七作为孕妇体弱及分娩产妇的86第 1 期刘人凤 等基于三七用药沿革对其炮制品熟三七研究进展的思考补血益气要药。清代以来,三七的炮制理论从增强生品药效的“从制”到生熟异用的“生消熟补”,产生了炮制理论的多样化。3熟三七相关研究进展3.1熟三七的功效物质基础三七“生熟异治”体现在化学成分的变化,现代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18,三七经炮制后与生三七差异主要表现在皂苷类成分,部分皂苷类成分在炮制后减少,部分皂苷 类 成 分 增 加,还 有 新 的 皂 苷 生 成(见 表2)18 32,而总黄酮等物质含量下降明显33,总多糖含量明显上升34。表 2 中,三七经过油炸法炮制后得到的熟三七,人参皂苷 e、b1的总含量有所下降但是其相对含量有所增加19。其他不同炮制法中三七皂苷1、人参皂苷 g1的含量下降程度各有不同,下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砂烫 油炸 蒸制22。此外,不同炮制法也会引起新增一些物质,其中,有四种未知结构物质是相同的,未知物质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为:砂烫 油炸 蒸制;并且,蒸制法的未知物质含量微少26。近年来,三七炮制后含量增加的稀有皂苷成分研究多集中于蒸制法的研究,油炸法研究较少。另外,熟三七含有更多的单糖、双糖以及多糖类成分。肖锟钰26 等人已初步验证熟三七补血作用与三七炮制后增加的多糖成分有关,故对三七其他炮制法的稀有皂苷含量探索以及熟三七中多糖类成分的发掘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25,28 32,34。3.2熟三七的药理学作用3.2.1炮制前后止血活血作用差异现代研究表明,生三七可止血散瘀的物质基础主要为三七素和三七皂苷,药理研究主要通过促进凝血作用和改善微循环来体现止血与活血的功效。炮制加工后,熟三七的三七素、三七皂苷含量与生品对比差异较大,其药理作用也有较大改变(见表 3)26,35 38,41。中医血瘀证可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三七总皂苷可以通过提高环磷酸腺苷,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环氧化酶活性,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35,36。三七素可增加血小板数量,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活化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发挥止血作用39,40。经过炮制加工后,熟三七中三七素与三七皂苷均损失较大,生品的药理作用难以在炮制品中有良好体现,符合三七“生熟异治”的炮制理论。表 2三七不同炮制方法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变化炮制方法含量或相对质量分数降低的成分含量或相对质量分数升高的成分新增成分油炸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 g1、e、b1、d三七皂苷 1、g1人参皂苷 e、b1HPLC 检出炮制后生成了 5 种结构未知的皂苷类成分蒸制人参皂苷 g1、b1、d、c、2、b3、e三七皂苷 g1、1人参皂苷 c、k、20(S)h1、20()h1、h4、20(S)h3、20()h3、g5、k1、k3、20(/S)h2、20(/S)g3、CK三七皂苷 Fa、Fc、20(S)、20()SP20(1)、SP20(2),及 HPLC 检出4 种未知结构新成分砂烫人参皂苷 g1、e、b1、d三七皂苷 1未检出HPLC 检出 5 种未知结构的新成分表 3三七炮制加工前后凝血、活血作用差异炮制方法物质基础药理作用生用三七素、三七皂苷凝血作用;显著改善微循环蒸制三七素、三七皂苷含量下降约 50%凝血作用平均减弱 35%左右;改善微循环作用较弱油炸三七素损失接近 80%;三七皂苷损失比蒸制品略多抗凝作用损失减弱约 60%;改善微循环作用较蒸制品更弱3.2.2三七“补血”药理学作用研究中医理论体系中“血”有濡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并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54。中医血虚证临床 表 现 有:心 悸 健 忘、体 倦 乏 力、头 晕 目眩等55。目前,熟三七补血作用的药理研究多集中于:对失血动物模型造血功能的影响、对化疗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营养不良动物模型血常规的影响(见图 1、表 4)23,26 28,34,45 53。根据中医理论“血虚证”的相关概述及临床表现,熟三七的补血作用还可能包含抗疲劳、益智、抗抑郁等方面(见表 5)33,50,56,80;未来可考虑将更多符合“血虚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