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docx
下载文档

ID:2372095

大小:3.58MB

页数:15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中物理 知识点 清单 非常 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单位是m/s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是状态量 定义式 v= Δv=v-v0 a== 单位 m/s m/s m/s2 决定因素 由v0、a、t决定 由Δv=at知Δv由a与t决定 由决定 方向 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方向无关 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 (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 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 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 (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 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1∶(-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h=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 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 →→→→ 4.应注意的问题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 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t、Δx与a的方向关系. 2.①式常与x=·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 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分段法 上升过程: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v=v0-gt,h=v0t-gt2(向上为正)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 若h>0,物体在抛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点下方 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 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 (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 (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节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 二、 追及和相遇问题 1.两类追及问题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两类相遇问题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考点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 (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 x-t图象 v-t图象 轴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 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面积 无实际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 特殊点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考点二 追及与相遇问题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 (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 (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 4.解题思路 →→→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 (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 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