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美学概论_江兴.pdf
下载文档

ID:2371992

大小:1.7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动态 美学 概论 江兴
美術文獻FINE ARTS LITERATURE023人类对美学的研究经历了客观、主观与主客观统一 3个阶段。美学客观论认为,美是自然存在的,是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主观论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主客观统一阶段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对美的研究的这 3 个阶段中,人的认知过程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被看作是相对静止的,忽略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认知“变量”,这个“变量”就是时间和媒介,时间表现为事物的变化,时间表现为事物的变化,媒介表现为客观环境和生理反应。卡西尔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人感知方式的媒介,事物都是被安排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中,动态审美帮助人延伸至时间和空间之外,使人产生一种“四维”的感知。早期抽象艺术的代表欧普艺术更重视视觉效果,关注作品与观赏者眼睛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精神内涵,受到后现代艺术的冲击后便昙花一现。不过,抽象艺术强调环境的感观体验和心理反应等,这促进了当代美学的发展。包含了时间和媒介变量的当代美学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美学研究必须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而审美的主体和对象本身就是发展变化的,当代审美的时代特征更表现出了动态性,因此动态地认知主观与客观的变化,通过动态审美去认知事物的连续性变化,从而获得对美的感知,成为当代审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形式主义动态美美是什么?康德说只有那种能够给予人以“无任何利害”的愉悦的对象才是美,美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而形成的状态。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的审美情感是由审美对象的形式唤起的情感。美的本质包含了风格的美和思想的美,前者引导我们抽象地认识美,后者引导我们去解释美。动态美突破了形式主义美学的线条、色彩等要素,引入了状态要素,通过动态把人带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满足。莱辛为我们提供了动态的审美角度,他探讨了诗歌的动态美和绘画、雕塑的静态美的美学关系,从美学的角度验证了动态美学的存在。培根在 论美 一文中认为:“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无法表现出来的。”1这里的绘画是狭隘的绘画,是从二维的角度讨论绘画,而当代审美已经不再满足于二维的空间再现,而是更多地追求时间维度的动态美,如把事物的不同透视关系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中,从而构成视觉的动态感知;或者把事物的不同状态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中,作为当代艺术创作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突出对审美对象的动态还原,这些正是以表现事物的不同状态在同一画面中的逻辑关系的审美思考展现动态美学独特的魅力。人类审美活动依托于人对审美对象的认知,而人类认知活动伴随着感知和媒介的变革而发生变化。浮躁的世界导致人的审美被异化为碎片化、单向度和片面性的认知活动。而事物必然是动态发展的,要想在动态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就必须跨越静态的思维维度,用动态的认知作为动态审美的美学依据。动态审美不仅是审美形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当代审美思想的变革。动态审美的多状态认知形式奠定了动态审美思想的发展,表现为戏剧性审美思想和逻辑性审美思想。文艺复兴后期出现了很多热衷于动态绘画的画家,如蒙克、瓦萨雷利、赖利、鲁本斯、梵高、苏丁、柯 科西卡等。(一)动态性审美我们不能说动态性审美是一个新的概念。事实上,人认动态美学概论文江兴(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摘要 动态美学是在形式主义美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美学风格和思想,动态美的内涵正逐渐成为引导当代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动态美学的内在意义和表现形式正打破传统艺术创作的边界,从画动为静转向画静为动,从空间维度转向时间维度,从单向度走向双向度。关键词 动态性;逻辑性;戏剧性;时间维度中图分类号:B832.1文献识别码:ADOI:10.16585/ki.mswx.2022.09.0202022.09 总第 191 期024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是视觉,而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方式就是眼动,视觉的感知过程是人的眼睛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扫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的。人对刺激的加工过程也是从高到低的过程,人总是有选择地先加工强的刺激,再加工弱的刺激,而这个刺激程度的转移也导致了眼球的运动;人眼动的进化过程导致了人总要在不同状态变化中认知事物,只有动态变化才能帮助人验证事物的存在,动态性审美正满足了人对事物不同状态的认知需求。从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美作为未来创造的动力而动态地存在着,美不是成果,而是成果的超越,是现代美学的理论基础。2动态性审美的对象不是静态的事物,而是事物的状态,状态在时间的流动中必然是不同的。动态表现的追随者塞尚认为,画家在自然中不可能看到线条,看到的只是色块,他认为画中不应该有线条的出现,色彩应具有更强的动态感。写实的画家大多注重静态的空间还原,而写意的画家大多注重动态的空间还原。依据静态审美的画家普遍重视线、形、体的静态组合,注重平面分割,崇尚理性秩序;以动态美学为依据的艺术家更注重空间和时间的呼应,他们表现出的动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美。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追求画动为静,苏轼的诗句“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表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3动态美学理论的发展让绘画等视觉表现艺术挣脱了传统绘画“静”的枷锁,走向画静为动的动态美学境界。(二)逻辑性审美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逻辑性审美就是通过论证和推理对画面进行可能性的分析与理解,实现以思维规律为基础的审美。美国心理学先驱詹姆斯指出,意识是流动的、盈余的,意识流的盈余性表现为人应该连贯思考前后意识的关系。意识中的现象不可能是一单元一单元表现出来的状态,任何一种心理现象或表象活动必然包含事物的状态变化,而对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与理解就是意识的流动和变化过程。人如果不能系统、合逻辑地认知世界,那么认知必然是碎片化的,而碎片化的认知正在异化人的审美能力。逻辑性审美表现为还原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强调状态变化的因果关系,而非物体的碎片化感觉。格式塔理论更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人只有通过逻辑对感觉元素进行认知推理才能全面认知事物,实现从抽象到具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相对到绝对的系统性认知。例如,莫奈的绘画绝不只是再现其在某个凝滞时刻的空间状态,而是从内在画面的元素表现实现绘画表现的延展性,实现画面随认知理解变化而反映出的完整与系统美。只有通过逻辑性审美推理绘画画面内外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系统性认知,才能实现认知的完整。这种连续的逻辑性展现的绘画思维将人们的思维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绘画主题和内容的延展性也大大加强。(三)戏剧性审美审美的主体是人,戏剧性审美包含了人的内心活动的戏剧性和外部行动的戏剧性,这里的戏剧性不是戏剧艺术的属性,而是一种情景的还原,情景已经作为意向性对象存在,戏剧是一种“演叙”,是人物与情境的契合及其连续运动构成戏剧艺术的特性,如“人”和“背景”的组合认知。戏剧性是人的心理的直观外现,是动态审美的理论源泉。霍布斯认为:“每一种思想、感情和意图都不过是内在的运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人对思想、感情和意图的认知是难以从静态中感知到的。文艺复兴后期,丁托列托运用强透视、强动态等因素,致力于动态空间的营造,这种动态空间发展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戏剧性。4杜夫海纳认为:“作品必须呈现于知觉。它必须经过 表演 才可以说从潜在存在过渡到显势存在。”表演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而行为由一系列对的状态变化构成5,表演就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方式,要使艺术作品在知觉中呈现,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还原事物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认知的内在表演,才能使作品转化为感性的对象,才能为受众的审美实践提供前提和基础。戏剧性审美的核心是人的对象化认知,事物的人性化感知是动态审美的源泉。二、动态表现人类依靠意识认知客观世界,而世界并不独立于我们存在,它是由向一定方向趋近的自由精神创造出来的。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动”是指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动态”是指变化发展的情况、运动变化的状态。通过透视与状态变化关系对空间和事物进行构建,再通过逻辑关系的组合,可以为我们提供“动态性”的绘画形式法则。静态的动态表现以“画静为动”为美学依据,动态审美更强调绘画的多维平面表现,创造均衡动势美、韵律节奏美。在静态中塑造动态表现形式,方向性趋势和透视的变化趋势表现就外化为“画静为动”的创作依据。(一)方向性趋势人的每一次感知直观都是有盈余的,且认知总比实际的现象还原要多,因而感知到的意向对象必然包含趋势造就的可能性。绘画中的形受趋势的制约,当造型的趋势向某个方向偏离,打破平衡与稳定时,就会造成一种运动倾向,这美術文獻FINE ARTS LITERATURE025是一种通过静态表现动态趋势的绘画形式。偏离使形呈现出静止状态的位置,这种偏离会在静态方位与定向倾斜之间造成一种矛盾的对比张力,并通过逻辑性的理解实现动态绘画的延展性表现。形的倾斜,因静态方向的偏离产生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6一般说来,人们对事物的感知都是以某种已经形成的正常形态的表征为参照图式的,同时对力的均衡也有一个大体的度的把握。而在某个方向上的偏离是构成动态绘画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二)透视的变化性绘画的空间形态表现正呈现着“多维性”的思维视角或思维倾向。空间的动态性表现为不同透视关系的映射,两种透视关系的映射传递出一种三维空间的动态变化。空间视觉的呼应在塑造具有“动感”的艺术形态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动态绘画则表现为视觉空间的变化性,当透视被运用到平面图像时,就会产生深度和距离感。创作者把不同透视关系有机地融合起来,用空间透视与时间元素构成巧妙的造型,使所有的要素在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感,拓展出全新的空间样态。这种表现状态和形式演进的表现形式是人动态感知世界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动态美学的理论依据。例如,毕加索的双面人头像,向左的侧脸上能看到双眼,其中一个是正面脸上的眼状态,另一个则是面向左侧脸上的眼状态,这种把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状态上观察到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对比的状态变化,正是处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之中的形象,实现了透视关系的状态变化,创造出独特的动态性。传统绘画局限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难以打破空间的限定性,空间透视与通过形式转换形成的新空间表现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有效地表现了绘画的动态性。三、连续的状态表现具有逻辑关系的状态变化就是在时间的维度上追求戏剧性。罗丹说:“运动是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渡。”这种状态变化显示出时间维度的状态变化。而任何形式的动态都反映了一个过程,即任何一种维度中的运动都包含了时间的概念。(一)状态的时间性卡西尔认为,空间和时间这种先天形式不是静止不变的。时间是具有流动性的,表现为过去和未来,绘画的时间性表现为一系列状态变化的叠加表现。卡西尔说:“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7在时间观念方面,人的时间也与动物的时间不同。动物是表象时间,人是构造时间,因此动态绘画的表现依据就是时间的构造。人类对空间与时间关系的表现也给了传统绘画深刻的启发,各种空间形式上的动态性表现被展示出来,艺术家开始探讨在二维空间内以二维平面或三维造型为动态形式基本要素,来展现时间维度的动态美。动态绘画在显示形象状态变化的同时将不同时间的状态先后形态凝固为同时亮相的连续状态变化,如杜尚的 在火车上悲伤的年轻人 便呈现出一种模糊的“移动”景观。(二)状态的逻辑性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认知更强调主客体的转换以及认知的统一性。动态绘画就是要研究人的心理逻辑依据,因此只有充分掌握产生形态变化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以运动逻辑关系作为画面空间的依据,才能有效展现出画面的动态性。塞尚认为,绘画一方面是理论化的观察方式,另一方面是组织知觉经验的逻辑方式,通过画面能唤起我们统一的、完整的知觉经验,进而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具有逻辑关系的场景和人物在同一空间维度的连续绘画成为动态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如马萨乔的 纳税钱 通过强调不同时空状态的逻辑暗示和重叠表现绘画的戏剧性。四、结语动态美学作为当代审美的重要特征,通过客体动态形式美和主体思想戏剧美的统一,实现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共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已经将动态引到对静态的描述和审美感受中。塞尚说:“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