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_卞程秀.pdf
下载文档

ID:2371963

大小:1.4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历史文化 资源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教学 中的 运用 卞程秀
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 2021-05-08基金项目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中的运用”(JG201536-314)。作者简介 卞程秀(1983),安徽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廖永林(1981),安徽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2022年12月December,2022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性特征,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课程的历史学特性,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但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场域,充分做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的改革设计,形成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达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关键词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155-03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要求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帮助大学生掌握“国史”“国情”。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明确并深刻理解“三个选择”的教育主阵地,同时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发挥以史育人功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为主要内容,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基于“三个选择”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横跨180多年的中国历史,讲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历史课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道路,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本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从整体编排出发,注重宏观知识体系的梳理和介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具体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课程讲授抽象化、学生教学参与度不高、课程整体教学实效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与教育教学主体和教育教学客体的本身能力、素质相关外,还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本身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过于注重宏大叙事。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记述时间长,且提纲挈领,过于注重宏观叙述和宏观历史分析,缺乏贴近大学生年龄阶段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历史特性。在本课程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因抽象、宏观内容过多而被动应付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重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因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卞程秀1,2廖永林11.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000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1155它注定与中学历史有较多重复。初中的历史课教材分上下册,17万字,高中的历史课教材也分上下册,45万字。初中、高中学生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文科学生高考复习材料中此内容也非常详细1。虽然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但部分重复课程内容的学习易受到学生的忽略,造成课堂效率低、实效性差。如何在宏大叙事与部分知识重叠的现实情况下保证课程目标达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国史”“国情”大历史相比较,地方历史文化作为从属于大历史的小历史,既具有大历史的特征和属性,又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有利于克服既有课程教学的难题,促成“国史”“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及其融入意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在历时性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丰富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物质或精神的载体,即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凝聚在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和杰出人物等”2。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既包含着地域风貌、民俗风情,又暗含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从表现形式上说,它既包括物化了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历史遗产、历史档案文书等,也包括精神文化资源,如地域精神、文化特色等。地方历史文化作为大历史背景下生成的小历史,既具有大历史的特征,又具有地方区域性,在地方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费孝通的 乡土中国 中有“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论断3。乡土性或地域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使得传统社会地理空间生成了具有一定稳定性、连续性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语言、习俗等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凝结的,是大历史在区域性地方历史中产生的历史痕迹。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生成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域史中特殊的历史事件、特殊历史人物的发展轨迹等,具有显性或隐性的教化功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是由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性基本特征所决定的。首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特征。地域性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界限。在地域内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内部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与其他资源比较过程中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类型,有的以文化的典型性来划分,包括藏文化、敦煌文化、徽州文化等;有的以行政区来划分,包括四川省区域文化、湖南省区域文化、安徽省区域文化、广东省区域文化等;有的以历史传承来划分,有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燕赵文化、两淮文化、西域文化等。其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人文性特征。人文性,即以人为中心,表现出对人的价值、人的利益的尊重,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生成过程中,特殊历史事件、特殊历史人物等的发展轨迹都具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人文性特征;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生成以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又具有显性或隐性的教化功能,体现出人文性特征。最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地方历史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凝结的,是大历史在区域性地方历史中产生的痕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反映着大历史在区域地方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影响深度,是大历史在区域地方的进一步生动呈现。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课程的历史学特性,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而言,大学生对本民族、本国的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具体人物等易于接受。大历史中的地方历史的著名遗址、遗迹与相关史料等,是沟通大学生课程学习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桥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补充进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发挥课程的历史学特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有着更多的历史学特性,强调“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即重视用历史事实说话,从历史事实引出论点,追求史实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历史是具体的、有细节的,叙述具体事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作用和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将地方历史文化中可运用的材料融入教学过程中,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更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第三,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每所高校所在地域均蕴藏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大学生对本区域地方历史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将地方历史文化作为辅助资源补充进课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贴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实物实景,能让大学生真正地触摸历史、感受历史、把握历史,更有利于达成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三、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路径与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场域,充分做好融入教学设计,形成高校社会协同,实现地方文化历史资源与课程教育教学的真正有机融合。156University Education第一,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主线,实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体系的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纳入课程目标、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中。在课程目标上,地方历史文化既是区域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大历史的内容之一,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整体目标与大学生对于区域文化历史的认知和价值目标应相统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既作为整体大历史资源的补充以充实和激发大学生对于大历史的理解,又是大学生认知和价值目标的具体内容。在课程考核上,既应考核大历史在区域地方历史的呈现,也应考核本区域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第二,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充分提升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4。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象生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实效性,又要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实践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研究能力。在实践基地,大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地方名人故居、历史遗址遗迹、革命烈士陵园等,使学生直面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真正从知识体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提升道德理论素养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进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将实践调研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挖掘地方文化历史资源的材料,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关系,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指导、研究过程引导,做到学习与探究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第三,以校园文化为场域,形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课程目标的融合。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在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在校园文化场域上应注重校园文化环境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融合、校园文化活动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校园文化的各种传播媒介与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协调。通过组织校园相关社团活动,布置校园富有地域色彩的人文环境、标语、宣传栏、自然景观等,邀请地方名人大家开办讲座以及利用校园广播、新媒体宣传报道家乡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等途径,优化校园环境,同时达到育人效果。第四,以融入教学设计为关键,形成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高校与社会协同效应。由于地方历史文化内容广泛、物质形态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管理涉及多个主体部门、课程具体教学大纲的编制比较复杂等,靠某个教师的个人力量难以实现教学改革。在具体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从高校或是学院整体课程教学的角度形成顶层设计。高校或学院要切实发挥组织和保障功能,既要立足高校或学院内部做好改革的方案,如课程大纲编制、考试大纲编制、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等;又要实现高校或学院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的协调,如具体的教学考察、研究安排等,做好校内校外协同。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的主阵地,是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性特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