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语文
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创新
路径
研究
王燕萍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施”(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王燕萍(),女,山西临汾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影视文学研究。大学语文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路径研究王燕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公共课部,海南海口)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文学科,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并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加快古代文学课程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为研究内容,来探究其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国古代文学;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民族历经几千年形成的文化精华,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我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历朝历代的诗人学者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以及其成长轨迹,增强其专业修养。而当前,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应用上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无法吸引学生关注,因此创新这一教学课程已成为教育者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必要性首先,推动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发挥其育人功效。中国古代文学内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而随着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发展冲击下,古代文化逐渐沦为了社会的边缘,长此以往,将同大众生活渐行渐远,因此,需要加快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明确古代文学文化传承的课程定位,深刻理解其价值内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从而避免这一课程陷入枯燥和将死的境地。同时,深化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深化知识传输和道德育人的统一,将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古人的高尚品质和优雅胸怀传递给学生,进而提高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其次,纠正学生对文学史的认识误区,提高其专业素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育对于增强学生文学修养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大多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往往重视对文学历史发展的教学,未能够兼顾到文学的多样性,很容易使得学生对其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形成固定的风格认识,例如,教学中对于辛弃疾作品的介绍,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其总体风貌,往往过多介绍其具有雄豪激烈词风的作品,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歌颂英雄事业就使其全部作品全部主题,而其作品还有一些唐多令如梦令等作品,因此,加快古代文学课程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认识局限,推动学生的专业成长。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不足(一)课程理念滞后教学观念滞后。中国古代文学无论是其本身发展还是教学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来展开教学,其内容仅重视一些文学基本常识和经典文学作品,对未能够从古今时代发展的视角下来关照这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其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此同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同古代汉语、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有着密切关联,从多学科视域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对其教学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高校实际教学往往忽略了古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内容的关联,仅专注于学科自身发展建设,而缺乏其他知识的解释,很容易引起学生对部分知识的困惑,加剧学生的理解困难,进而影响其教学实效。价值取向不明确。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学科课程为谁而建立?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术界形成了三个观点:其一是学科本文论,即这一学科的建设主要为推动古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而设立,因而在课程改革中应当重视课程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其二是社会本位论,强调学科建设主要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其课程改革应当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切实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其三是个人本位论,这一观点认为教育本质在于推动个人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应当以育人为最终目标,通过知识、价值的传授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三类价值取向的持有将会造就古代文学教学的不同侧重点,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育未明确其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向导,削弱了其教育实效。(二)教学内容滞后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是一门通史性学科,即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文学作品为依据,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特点、作家流派、批评思想等,并总结出了文学史的演变规律,故而其内容的较为繁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成了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时量剧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已将作品介绍与赏析在教学课堂删去,仅留下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而缺乏一定的作品内容,而没有原点的阅读文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中国古代文学史受政治因素影响,往往将政治意义和价值作为作家和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而忽视了其文学审美意义,在教学课堂中同样如此,教师将政治教化移置教学课堂,使得古代文学教学课堂政治教化意味浓厚,而新时代学生成长于多元文化环境中,对于文学审美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思想教化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是抵触情绪。(三)教学方式僵化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人文基础性学科,其学习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其内容枯燥晦涩,使得学生对这一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足。其次,尽管素质教育的推广已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中,仍有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以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同学生的互动率较低,只顾自己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反馈,故而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教学实效较差。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了广泛普及,但受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求新、求变意识不足,未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仅仅是简单地将 课件替换了课堂板书,以视频代替了教学,而在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方面有待提高。(四)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古代文学教学课程受制于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存在机械、单一、落后等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还将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评价内容不合理。古代文学内容繁杂,对学生的作品记忆、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古代文学评价内容大多仅考查学生的内容识记,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发展。其次,考察形式单一,当前大多数院校对学生古代文学的考查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考核,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敷衍应付日常学习,而在考试前“抱佛脚”以求获取一个不错的成绩,这一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三、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创新课程理念明确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价值构建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发展要求,通过知识、价值的教授来强化学生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古代文学知识的教授来深化学生的了解认识,提高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来感染熏陶学生,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累积的文化知识通过再创作投放于社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等等。建立开放文学观。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育应当建立文化大视野下的开放文学观,在“文化创新”与“精神涵养”思想的指导下展开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应当与时俱进,站在当代精神和思想价值的角度上去评判古代文学现象的得失优劣,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去衡量其文学与艺术价值,才能够使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古代文学同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彼此的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来推动古代文学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知识内容(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在其学科特点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具体来说,这一课程内容应当包含以下特点:其一是审美性,中国古代文学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多元文化发展潮流,构建多元文化审美艺术标准,从多角度、全方面来分析评价作家作品;其二是综合性,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当从多学科视域展开,充分联系古代汉语、历史、哲学等多学科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内容的学习探究;其三是时代性,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古代文学的教学应当重视其文学作品和语言的当代阐释和时代意义,从现代视角来关照其教学发展,使其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强化作品欣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纵横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显然不能成为其教学全部内容,还需要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补充,这就需要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展开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必修课中,教师可以从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出发来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文学特点现象,来帮助学生构建古代文学的知识的整体性框架;在选修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是展开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作品阅读模式,在课内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通过教师的学术见解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经典,在课外学生可以利用琐碎时间研读文学作品,丰富其阅读量。(三)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文学是对人类心灵历程的记录,其中折射出是永恒而温暖的人性,而文学教育则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来透析其中关于“人”的观点和历史嬗变,来深化大众对于人自我价值的理解认知。而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教师不自觉垄断了知识课堂,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处于了被动接受的位置,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打破这一教学局面,构建平等、交互的课堂模式,将学习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促使其积极参与古代文学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清楚描述某一时期文学发展轨迹、准确分析其风格特点后,可以以某一代表性作品为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使其准确把握这一知识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育中。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多与学时短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教学实效,这就需要加快信息教学建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古代文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教授,提高教学实效,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加快这一内容建设,一方面应当加快信息建设,具体可以更新教学设备,满足信息教学需求;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信息教学实效;借助学生常用的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来进行古代文学知识的推动与普及,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定期推送古代文学知识内容,使学生利用琐碎时间来增强这一知识的理解,或是通过抖音将古代文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来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应当强化教师应用信息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明确信息化教学本质意义的基础上做好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学的创新;通过技能培训、知识进修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长处来展开教学。(四)创新评价体系不同于其他学科直接传授某种技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注重文学的积累,即在日常文学知识学习和作品阅读的积累中获取专业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这一学科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丰富评价内容。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学知识记忆进行考核,还应当将学生的理解分析、论文写作等专业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等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下转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