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初探_董竞宇.pdf
下载文档

ID:2371763

大小:1.2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人才培养 体系 构建 初探 董竞宇
创新创业124就业与保障2023.2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初探文/董竞宇摘要:加强对高等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顺应当下时代教育改革大潮的趋势所在,也是推动社会转型、创新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面需要,对于推动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激发产业活力、增加经济产值、推动生产力和创造力高速发展、协调改善民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等院校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真理,加强教育试点创新创造,全面更新和完善育人体系和办学理念,全面构建科学完备的培养体系。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内在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经济模式不断创新调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经济发展不再拘泥于规模体系的扩大提升,更加突出经济的质量效应,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等院校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和经济快速提升的后备中坚力量,要不断强化培塑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用科技素养、创造思维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坚持和发扬国家人才战略、贯彻和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能够助力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国家建设和产业升级。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价值和基本方位国外创业教育的发端早,积累的实践经验较多,形成的理论体系也较为完备。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最早于 20 世纪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同时把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为“人生学习三本护照”,充分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地位价值。2010 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把创业教育摆上教育的重要位置,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一)创新人才体系的内在价值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思路不仅要培养创新创造思维,而且要实现创新创业应用,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最大化地彰显院校创新人才体系的内在价值。创新是一种突破,是在思维领域方法层面从既有事物中通过改造等方式方法诞生新事物的过程,是人类智慧的浓缩和集大成者,是推动民族向前迈步发展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创业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技术、能力、知识等实践运用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由此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产价值的一种行为。比起创新,创业与社会、生产、经济具有更为直接的利益关系。正如德鲁克的管理学理论指出的那样,创业是在原有组织模式下的重构和建立,通过创新改造旧模式,搭建并维系新的生产函数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价值和产业效益。由此可见,创新与创业二者相互联系:创新是基础,创业是结果。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全面工程,必须要形成科学完备的培养体系,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二)创新人才体系的基本方位为了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变迁,应对全球化经济融合的快节奏,高等院校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历史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和探索,更是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要夯实和巩固学生专业能力和学科基础素养,也要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把后者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匹配,成为具有科技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要注重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注重多元化,加大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加强院校教育与社会平台的无缝对接,最大化地拓宽教育实践的平台和空间。二、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要立足于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于学生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兴趣意愿,在充分整合二者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培养和能力培训,从而构建学生主体突出、个性特色明显、顺应发展大潮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出高质量、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转变培养模式,创新育人理念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模125就业与保障 2023.2式上的革新,要在转变模式和创新理念上一起下功夫。一方面,院校教育工作管理者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设计把这一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的教学范畴,加强与专业知识内容的搭配融合。另一方面,要在抓好专业教育底子工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节奏步伐,始终把培养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国家事业的贡献者作为院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院校管理者在多元化课程设计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社会实践和实训教学在课程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学习实践的转化应用,真正把这一教学教育模式落到实处1。(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开展教学实践的主体,更是院校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在全面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的体系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科技素养、丰富社会经验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十分重要。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实施者,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模式方法的根本差异,在尊重学生兴趣意愿和自我选择的前提下,主动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研究探索,提升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广大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加强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保持对外部大环境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定位,通过案例化、情景化的方式,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和实习实训提供针对化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三)系统重构课程教育体系着眼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破了传统单一化的结构,形成了多学科领域交叉并存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呈现三种特点:一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并存的综合性。在当下社会,复合型知识应用更为广泛,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支持,还需要融合其他学科的技术理念和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实现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综合性人才需求。二是具有较强的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理论学习,而是从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化过程,必须加强实践应用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强化理论和提升能力。三是具有顺应时代的特色性。高等院校在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院校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或院校品牌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在享受地方区域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同时,能够快速适应地区发展需求,为推动区域经济和打造产业特色及产业文化贡献智慧力量2。(四)搭建高校教育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转化为理论的过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提升教育水平。在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学实践是搭建在院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有机桥梁,不仅是教育在课外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规律,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部分,帮助院校教育管理者更好地提升教育培训的人才质量。各大高等院校必须要扎实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探索、工厂实习、课外实践等多种模式搭建各类平台,把理论教育贯穿全过程、融入全链路。同时,加强整合地方资源,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联合校外企业、车间工厂、周边研究机构等深化合作;加强教育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学生逐步掌握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不断提升专业兴趣,锤炼扎实过硬的能力素质。三、强化服务类体系支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包含高等院校教育的阶段,还持续延续到学生在校外学习、社会创业的全过程。只有通过院校教育培训,加强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任职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精神的认识,增强其创新能力,培塑其创业精神,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发展。(一)强化奖励机制学生离开院校走向社会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和矛盾,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实现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从政府政策看,现在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日渐增强,不仅在减税降费、财政扶持、社会补贴等诸多领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还加强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训培养和指导帮扶。从法治层面看,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规定和保障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合法权利,把保障学生就业作为常态化系统化的长期工程来抓,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从资金支持看,政府放低了学生创业的准入门槛,简化了学生创业的申请流程,通过小额贷款、无息贷款等手段,减少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成本压力,避免其因资金链断裂而创业中断或失败。简而言之,完善合理的政府政策和社会化保障手段是学生离开院校教育实现社会化创业的坚实后盾3。(二)强化孵化体系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自主创业的经历,若没有灵活高效的经营策略和预计政策,很难维系创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会经济组织,专门负责帮助学生实现创业起步和开端,这就是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这一体系为广大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经营平台和实践机会,通创新创业126就业与保障2023.2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条件,如设备、技术、管理和法律援助等软硬件支持,帮助学生更快、更稳定地实现创业开端,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这一体系的形成,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创业就业的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科技发展创新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结合,实现院校教学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这一体系的催生下,各省市、各大工业园区、各高等院校、各社区逐步建立了产业孵化基地,有效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地理特色,帮助促进高等院校学生创业发展。(三)强化队伍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高等院校教育者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有研究分析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教师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高等院校要想建立健全人才体系,必须大力发展优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持续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完善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模式;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教学等,始终保持师资队伍的先进性,经常安排教师参与沙龙讨论、社会调研等活动,在思维碰撞中出真知;最后,还可以广泛邀请优秀的企业职员作为辅导嘉宾,为学生提供更为前沿的知识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四)强化实践运用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还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造的思维。为此,高等院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贯穿,融合科学多元的活动,加强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参加院校组织的模拟创业活动,可以全方位体验从项目设立到实践创业的全过程,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给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此外,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的活动时可以利用比赛的机会加强选手间的相互交流,在比拼中不断借鉴和成长。通过主题讲座的平台,学生也可以接受成功企业家或者专家学者等提供的宝贵经验,避免在创业过程中碰壁。综上所述,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还处在初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问题,应不断加强政府、院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科技加持等方式,才能逐步推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争取早日形成完善、合理、高效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参考文献乔鹏真.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J.产业创新研究,2022(5):154-156.王希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 J.就业与保障,2022(2):124-126.孙科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9):94-95.1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