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论课教学的意义、原则和路径_文凡.pdf
下载文档

ID:2371631

大小:2.33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百年 奋斗史 融入 高校 思想 教学 意义 原则 路径
第24卷第2期Vol.24 No.2荆楚学刊Jingchu Academic Journal2023年4月Apr.2023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原则和路径文凡(荆楚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门448000)摘要: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历史合法性的认同,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正确认识其内在的价值,同时要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始终贯穿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等基本原则,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关键词:百年奋斗史;高校思政课;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2-0069-05收稿日期:2023-02-12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转化为大学生责任担当的实现机制研究”(22YJC710071);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0682);2022年荆楚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以高校党建为引领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研究(ZD202201)”;荆楚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要义”(YB202221)作者简介:文凡(1982-),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28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资政育人的作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资政育人的教科书。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简称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出于学习历史是正确掌握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要义的理论自觉。二是出于将历史事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感和实效性的方法正确。一、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党的百年奋斗史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思政素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历史合法性的认同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120历史虚无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强调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以片面的、主观的方式来分析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刻意夸大历史的偶然性,否定历史的必然性,扭曲历史事件本身的真相和规律,消解历史人物,其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客观中立”的幌子,以戏说历史人物、解密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等方式,通过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微信微博等来歪曲历史事件的本质,解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消解近代以来资69DOI:10.14151/ki.jcxk.2023.02.001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压迫,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抹黑和丑化英雄人物,煽动网民情绪,曲解党的政策方针等,妄图搞乱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简单的学术思潮,其核心在于政治目的,是为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虚无主义。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相结合通过网络不断渗透,企图混淆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影响大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发挥“党史”教育“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作用,将“党史”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结合,正确地解读历史,最大限度还原党的历史的本真面貌,有助于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明辨历史事实,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同,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对我国历史合法性的认同。(二)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高校要守好这个主阵地、用好这个主渠道,需要不断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当前,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主阵地、主渠道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理论阐释简单,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缺乏好的素材佐证,不能有效回应学生关切,理论与实践脱离,导致课堂教学空洞乏味,缺乏说服力,思政课效果不佳等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蕴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科学性、真理性的生动诠释;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继承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百年奋斗史、发展史相结合,充分发掘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的历史故事、思政素材,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深讲透,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从而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征程,随着世情、党情、国情、学情的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政课既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和规律,又需要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发展、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坚持守正创新。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需要突破以往教学中陈旧的内容、扁平化的叙事方式,勇于探索新内容新方法。“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相一致,在教学内容上相互契合、教学方法上相互贯通。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2“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容,增强了理论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增强思政课的说理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历史文献、重要的历史人物等,将这些历史素材融入思政课具体内容的教学中既可以增加思政课的生动性,也可增强理论的厚重性。此外,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历史的表现形式是丰富的、多样的,既可以是历史故事、历史案例、主题研讨;也可以是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现场教学,红色文化主题研习等;还可以是丰富的党史素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建设立体式全景在线式的虚拟仿真课堂等。党史丰富的叙事方式能够极大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四)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着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源自百年来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勠力同心不断攻坚克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党的百年奋斗史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70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骨气,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底气,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迎难而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志气。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其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重任。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引导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历史,更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奋斗历程,更清醒地认识“以史鉴今”的重要价值,更深切地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更坚定地增强“四个自信”,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二、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原则将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正确认识其内在的价值,同时要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始终贯穿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等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党史”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党的百年奋斗史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学理性、针对性、亲和力,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8历史是一个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就要树立大历史观。要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流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避免割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就要具有世界历史的视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党的历史的发展,都与资本-帝国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将中国的历史事件与世界历史相联系,才能讲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社会主义。坚持大历史观需要培养历史思维,要以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以辩证的思维思考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片面的、静止的分析问题,要避免走入形而上学的误区。因此坚持唯物史观,以大历史观和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价值是我们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方法。(二)贯穿人民立场立场问题是关系我们如何讲述历史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非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始终团结和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讲述历史,评价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立场。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始终贯穿人民立场。一方面,要将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各门思政课教学的始终。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重视党史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三)坚持问题导向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资政育人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以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根本任务。将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加强对党的百年历史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中。以党的百年历史作为纲要课的教学主线,以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作为概论课的教学重点,以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作为基础课教学的重要资料等。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思政课要直面当前社会现实问题,正面回应大学生的现实关切,引导学生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时空中认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直面的批判各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持问题导向,还需要直面思政71课教学中存在的内容空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