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
英语课程
建设
路径
窦伟伟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外语课程体系中思政要素融合模式探究 以浸入式外语教学为例”(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窦伟伟(),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窦伟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南京)摘 要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交流合作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英语突出的工具性属性和人文属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也具备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为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借鉴参考作用。关键词大学英语;“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引言课程思政是全面构筑“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而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的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掌握语言知识和语用技巧的同时,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推动课程资源向育人资源的转化,进而在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对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为厘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逻辑,必须要明确“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具体而言,“立德树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而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三不朽”的传统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而唐初经学家孔颖达则对其进行了更详尽的阐释,即“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拯厄除难,功济于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三点基本上明确了古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也成了当今中华文明的精神主旨;其次是“树人”的教育思想。管子权修中指出:“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唐朝尹知章将其解释为“济而成立之”,其不仅是从礼义廉耻等方面对百姓的道德教化,同时也构筑了社会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文化环境基础;最后是自诸子百家后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行,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正义、讲究诚信、仁爱待人、和合大同的积极品行。其二,世界优秀文化。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共同构筑了五彩缤纷的人类文明,不仅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我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影响。其中,诸如规则意识、科学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良性发展拥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下,文明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碰撞愈发激烈,而深度参与其中的英语学科和课程,自然要承担起其应有的历史责任。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构筑了价值体系,无论是对适应国内国际格局的快速变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境界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共十八大上首次提出,其核心思想在于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为自身发展所提出的合理关切,从而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这种思想坚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处一个世界”的原则,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平等以待,对于国际权力、共同利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党的教育方针指出,高校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接班人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能够履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三要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推动自我与他人的共同进步。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由于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独特的语言工具属性,将思政教育与英语课程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一)“立德树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目标,不仅要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开展教学耕作,更要通过价值引领来统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才能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此,大学英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包容思想、全球合作思维、探索创新精神,并增强其跨界领导能力、信息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落实“立德树人”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的新目标。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其能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符号,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使用英语,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以满足个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此外,指南中还指出要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将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一流课程建设,通过创新创业思维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意识形态思维、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精神等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教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教材的编写上需要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精神内涵,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应着眼于当今全球化发展所取得的累累硕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突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奠定基础。(二)现有教材难以满足“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外研社、外教社还是其他出版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社,所给出的教材内容都难以充分满足“立德树人”所给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市面上的各类主流英语教材,其编写宗旨并没有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思维,教材内容也缺乏与思政教育的衔接。其二,教材内容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比例不足,导致教材很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三,教材内容对于道德情操的重视不足,一方面,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中,没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英语教材的单元设计缺乏统筹管理,各单元之间内容散碎,难以系统性的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其四,英语教材的单元之间,无论是语言学习、课后练习还是教学活动,其教学逻辑设计都以提升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为主,缺乏与“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结合,导致其难以发挥素养提升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其五,虽然部分教材的某些单元章节会体现出诸如“诚信”等人文课题,但大多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较为严重的“两张皮”现象。综上所述,从教材角度出发分析大学英语课程现状,可以发现其难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所给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对于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事关重大。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一)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材相结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在教材内容中引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等国家政策精神。如在“”“”等讲解科学家事迹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课文中,可以引入十九大报告中“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创新引领发展”等重要论述,并以报告中汉语词汇的英语表达作为切入点,由简入深、层层递进的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的,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道德修养教育,如在“”一课中,可以在对“富足人生”进行阐释的同时引入韩信报恩等传统典故,从而培养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依托于当代大学生热衷社会热点的特性,将时事新闻纳入教辅材料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政话题的重视。如在“”一课中,可以在讲解黑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平等中所付出的牺牲之余,引入新冠疫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不断利用“”和“”来污名化中国政府,并试图借此转移民众对于美国政府抗疫不力的愤怒的事实,以及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及其领导的共和党,如何通过宣扬“”来行种族主义之实的过程,来揭露西方政客、政党和政府的黑暗、腐败。同时也可以细致的讲解乔拜登带领的民主党政府的“白左”行径,以及为煽动俄乌冲突所做出的一系列非人道工作,帮助学生领会西方政坛近年来日趋严重的极左极右冲突和政治撕裂化问题。而在“”一课中,则可以通过这片叶子所代表的生命的光辉,来宣传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抗击疫情的伟大壮举,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使其成为充满爱心、传播善良、奉献自我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最后,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规范。如在“”一课中,课文内容主要讲解了英语的发展历史,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了初步梳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外思考等方式,加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将汉语作为“表意文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探讨汉字与英语在表音和表意上的异同优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中的独特地位。而在“”一课中,则可以在讲解作者的乡村经历的同时,通过引入中国古代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于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理解,并达到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其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目的。(二)积极探索教材篇章的语言特点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丰富教材本身的思政元素,教师也需要深入探索教材篇章的语言特点,寻找能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从而在中英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作品语言艺术的认知。如在“”一课中,作者用幽默的笔触揭示了现代人在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下加剧了时间焦虑的问题,对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释。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篇章赏析让学生了解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修辞手法带来的幽默表达效果,进而掌握幽默语言的使用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道德经的例子,讲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深刻哲思,并阐述老子利用幽默的笔法来论述人们满足欲望却带来与欲望相反结果的思想。这种引经据典的育人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千年前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还通过提供古籍的翻译来锻炼学生的英语翻译技巧,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此外,许多近现代名人语录也可以作为英语教材使用,如“觉得如果老子当时被邀请去担任凡尔赛会议的主席,今日一定不会产生一个希特勒”,不仅结合了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还用替换的方式凸显出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国际政治上的价值,体现出中国和平主义的哲学智慧。(三)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利用学习、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获取线上教育资源,并开展“线上线下”的双轨制教学模式,能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同时,更有效的推进思政元素与英语课程的融合。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依托于新媒体开展线上教育,更有助于直观地展现教育内容,并依托于技术支持构筑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模式,这使得原本高度理论化、抽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有效提升思政育人的实际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中美合作拍摄的纪录片(下转第 页)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责任编辑:桂杉杉)(上接第 页)鸟瞰中国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聆听英语文本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壮阔河山。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网上获取双语的国际新闻、领导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