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红色
资源
融入
大学生
党史
教育
意义
困境
策略
郭海英
2021 年 5 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1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党的精神血脉与红色基因的载体,红色资源在内容上、思想导向上都是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活教材”。“红色文化教育是具有高度政治站位的思政理论课。”2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研究和落实的课题。一、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早在 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活动。这些文件都表明,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有深厚的基础。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发挥政治引导、道德示范、感情熏陶和历史镜鉴的作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一)高校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不仅要有灵魂,而且要有血有肉。如果将思政课比作一棵大树,那么马列主义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这棵大树的“干”,而红色资源就是这颗大树的“枝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3红色资源为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了典型素材,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鲜活案例。高校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地方红色资源这一情境载体、主题载体和思想载体,发挥其“精神高地、红色阵地、实践基地”的三大功能。换句话说,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材,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基础;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有助于高校思政课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我完善。(二)高校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在校生绝大部分是“00 后”青年,他们从小就接触互联网,习惯于网络话题设置与传播的表达套路,很容易受多元化价值倾向的干扰和不良思想观念的侵扰,给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和思政教育阵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困境与策略郭海英(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摘要:当下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资源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实现。高校教师应因地制宜,发挥“家门口”红色资源优势,在细化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重视“知行合一”协同育人,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红色资源中图分类号:G641;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2)04-0074-05收稿日期:2022-10-20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云港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意义、现状与策略”(项目编号:22LKT0034)作者简介:郭海英(1968-),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Dec.2022No.42022 年 12 月第 4 期DOI:10.15927/ki.lygszxb.2022.04.014地建设带来困难与挑战。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应用便捷的媒体、个体化书写和自主性传播,使一些含有负能量的信息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畅行无阻,很容易经炒作变异而削弱青年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比如,一些“标题党”将灰色价值观混杂在貌似积极的信息之中,为历史虚无主义、极端西方化等思潮沉渣泛起提供了空间,致使一些对错误思潮盲目“顶礼膜拜”的声音甚嚣尘上。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可以对肆意歪曲国史、党史、军史的错误言论与思潮进行有力回击与批判,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达到正本清源的功效。(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大学生处在“认知能力高速发展阶段,是 三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出现成长困惑、思想波动、价值迷茫”4。高校要想帮助大学生认清方向、辨明道路,引导他们培育正确的“三观”和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发掘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的深厚的家国情怀、至死不渝的革命意志、执着奋斗的顽强精神,用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尤其是充实党史教育内容。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井冈山考察时曾指出:“接受传统教育很有必要,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5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可以用信仰之光照亮他们在新时代的成长道路,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勇于追求真理的拼搏和牺牲精神,使他们体悟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期彰显的无穷智慧和追梦精神,从而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和民族气节。二、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实困境随着“四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高度重视地方红色资源进课程、进教材和进课堂工作,采取各种方式拓展路径,将相关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诸多困境。(一)从社会层面上看,地方红色资源保护不力建党百年以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践行使命,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开天辟地、翻天覆地的历史伟业,在中华大地上处处留下了红色足迹,创生并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原是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勇前行、踔厉奋斗的力量之源,成为对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三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宝库。地方做好保护工作,是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纳入地方红色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许多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现状令人惋惜不已。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宣传不及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些地方的红色文化遗址自然损害严重,有的甚至遭到人为损坏,削弱了红色文化的积淀能力;有些地方不重视宣传革命英雄人物、时代先锋、先进楷模的光荣事迹和伟大精神,很少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致使红色资源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领作用。(二)从学校层面上看,高校缺乏地方红色资源开发机制大学生党史教育接入地方红色资源,并非简单地将相关材料发放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场馆、瞻仰革命遗址,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有些高校由于缺乏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科学机制,即便所在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也未能用来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成效。比如:有些高校缺乏引领意识,不甚重视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少就这一专题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研讨,也很少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影响了教师的主动作为;有些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在地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完全放手给教师或学生,未能有效调动教学团队和思政课教师的群体力量,在资源调查、整理和研究方面进展缓慢,影响了红色资源内容与党史教育主题的科学对接;有些高校虽然要求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但是缺乏支撑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积极主动地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也未能有效利用红色资源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情、思想共鸣和价值认同。总体看来,高校缺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协同育人机制,轻视75了地方红色资源的文化意蕴和教育价值,未能借此形成长效育人机制。(三)从学生层面上看,大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少绝大部分大学生是远离家乡来异地求学的,短暂的大学生活、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走遍学校所在地区,对当地红色资源做较为全面深透的了解。他们也许对教科书记载的革命史实、英雄人物及其革命事迹非常熟悉,但对地方社会现存的红色资源往往知之甚少。很多同学缺乏走进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发掘、整理和研学地方红色资源的动力,如果能熟悉城区红色文化场馆内容就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还有少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仅仅怀有简单朴素的情感因素,对其内涵和实质的认识十分有限,更不要说达到价值观、政治信念等理性认同的层面了6。大学生与红色资源之间的这种疏离状态,不仅影响了他们对地方红色资源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接受心理,而且容易削弱教师利用相关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三、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策略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成效,既需要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重视红色资源的发掘与保护,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基础,又需要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面向地方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找准地方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党史教育在主题、内容、逻辑上的契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7。在我们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加强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8。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主题优势,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将地方红色资源纳入大学生党史教育课程体系。(一)因地制宜:实现地方红色资源教育价值最大化祖国大地的每个地区都曾是革命热土,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主阵地,都在历史上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或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奋斗之歌。对于高校来说,地方红色资源相当于“近在家门口”的鲜活的教科书。高校要有意识地组织人员对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发掘整理,针对其存现形态与大学生党史教育之间的形式与内容的联系,通过科学的方式和路径融汇到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笔者所在的连云港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这片热土上,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谷牧等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关怀并谋划连云港发展格局,使连云港跻身首批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还涌现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雷锋车组”、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等先进模范典型。目前,连云港境内有 2 个国家级烈士纪念场所,66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5 处革命遗址。这些红色资源为高校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素材,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精心加工、妥加运用,不断增强党史教育成效。比如:对于史料遗存丰富、方便编辑加工的红色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整理或改编,开发校本教材,凸显党史教育的校本特色;对于革命遗址、纪念场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对于深藏于乡间、民间的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相关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对于那些在新时代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教师可以邀请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专题教学,借助他们的智慧增强党史教育实效。(二)主题教学:突出红色资源服务党史教育的功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不懈奋斗的智慧结晶,更是新时代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引入地方红色资源,要在上述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统领下,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