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二十大
精神
融入
政教
价值
意蕴
行动
方略
叶方兴
第 43 卷第 2 期湖北开放大学学报Vol 43,No 22023 年 4 月Journal of Hubei Open UniversityApr 202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叶方兴(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赋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内涵。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亦是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高校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应以新时代十年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最新要求等为内容,创新发展教师思政,强化教师引人,提升融入有效性;创新发展课程思政,强化课程育人,提升融入系统性;创新发展学生思政,强化实践立人,提升融入实践性;创新发展环境思政,强化环境润人,提升融入整体性。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教育;价值;行动方略 中图分类号 D26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0951(2023)02005206 收稿日期 20230106 基金项目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路径研究”(Xj2023z04)。作者简介 叶方兴(199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在于正心,正心在于思想启蒙,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是促进人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政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将育人与育才两者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新时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2。高校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思政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亦是思政教育社会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如何运用与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赋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内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以党的实践主张引导青年大学生是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以党的理论智慧丰富思政课堂,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党的精神谱系指引育人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应有之义。(一)青年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引导好青年大学生是回应时代呼声。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世界发展的担当,发扬了斗争精神、奉献精神,阐释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勇于斗争,在问题面前善于思考。1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从来没有停歇,“中国威胁论”“黑天鹅”“灰犀牛”“颜色革命”事件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加之当今25网络科技迅猛发展,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各种错误思潮都可能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深远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占领宣传思想主阵地,用党的科学理论与初心引导青年,努力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帮助处在“拔节孕穗期”青年大学生,在“颜色革命”中不动摇;在错误思潮下不被蛊惑;在网络舆论乱象丛生处不迷失;在大是大非面前捍卫国家利益;在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扬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善于斗争,在局势动荡面前敢于斗争,在重大风险挑战中勇于斗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斗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能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挑战中知难而进,在前进的道路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新局面,成为敢于斗争的新青年。3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植爱国之心,明强国之志,焕发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坚定信仰,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华民族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无私奉献不断谱写中华民族新时代华章”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植爱国之心,明强国之志,勇担时代责任,主动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大我”的宏伟蓝图,焕发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思政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渠道,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能力素质的系统性工程,是将育人与育才两者有机统一的应然之策。促进思政教育社会化与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因势而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要运用党的先进的理论指导受教育者,让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用之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的思想、重要的观点、创新的理论,是思政教育所遵循的根本理念与实践方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推动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与创新,巩固思政教育的中心地位,促进思政教育社会化与高质量发展。1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思维上革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创新的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推进了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意义,有助于思政教育在思维上革新。在思政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学生实际结合,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与解决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回答学生之问、指导学生所为的过程中,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坚持思政教育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运用其中蕴含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有助于夯实思政教育的历史文化基础,让思政教育蕴含鲜明的中国特色。2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方法上创新。思政教育在方法上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以系统思维,找准思政育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实践主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融通,才能保持思政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解决矛盾与实践探索中推进理论创新,为思政教育赋魂、赋能。进入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实践主张,聚焦各种风险挑战,为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为人类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展示了中国智慧。在思政教育中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思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系统思维,有助于思政教师运用系统观念思考,分清思政教育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坚持实践主张,有助于思政教师善用实践方法论,以实践探索与理论教学相统一的教育模式,以增进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更新。思政教育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唯有新的内容才能提升育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党的二十大展示了脱贫攻坚战的成果,诠释了抗疫精神,描绘了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果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把抗疫斗争涌现的鲜活人物与动人的故事讲述出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具实践性。35(三)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正在加速演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事关国家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体化部署,这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战略意义。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1 有助于高等教育在育人育才上开辟新境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在育人上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认同,践行“两个维护”,担负为党育人的使命;有助于高校在育才上凸显价值引领,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青年大学生,使其明大德、成大才,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担大责,担负为国育才的使命。2 有助于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有助于高等教育聚焦教育本质,保证教育发展方向和价值立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助于高等教育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科学技术学科群,提高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切合度;有助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塑造出一批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高校对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和矛盾问题,从学科建设、科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在人才引领驱动上跃上新台阶4,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3 有助于高校在服务国家事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高等教育因服务人民需求而兴,服务社会发展而荣,服务国家战略而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供给侧改革,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社会需求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提升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匹配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家战略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在教育、人才、产业等范围服务国家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增强服务能力。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结合中国国情,吸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的必然选择,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与新的理论成果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一)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教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敢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为国家事业发展完善了制度体系,推进了理论创新;为人民谋幸福夯实了物质基础,塑造了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了科学方法、展现了中国方案与智慧。将这一系列伟大的成就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提升思政教育的现实性,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又能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让青年大学生“动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这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在政治建设方面,凝聚共识,确立了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让党在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进程中更具生机和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实施精准扶贫与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文化建设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使其系统性重塑、创新性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了污染防治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全局性变化。将这一系列的伟大变革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深化思政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又能让青年大学生在伟大变革中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教育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在聚焦强党、强国的问题上,结合中国国情,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回答中国之问;在百年变局中,吸纳中华民族45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回答世界之问;在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下,把握国家事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守正创新,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回答人民之问。习近平新